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针对稳定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利用“倍慈模式——社区精神卫生——社区康复之家”的内容,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干预,并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精神残疾状况与家庭负担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之路,建立并推广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模式。
方法:
纳入30名患者作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需为处于稳定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时,纳入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需在性别、年龄上与干预组患者相匹配。对照组患者正常服药且每月随访,干预组患者除服药与随访外,纳入倍慈模式社区康复之家进行康复干预。分别在基线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精神残疾状况与家庭负担等方面进行收据收集与分析。
结果:
(1)WHO-DASII量表中,干预组在生活自理、与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上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差异明显;(2)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上各个维度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3)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中,干预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总体健康、生理机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调查简表(WHOQOL-BREF)中,除社会关系维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存质量、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维度中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5)药物依从性量表(MARS)中,无论是3个月还是6个月、12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依从性数据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6)家庭负担量表中,结果表明,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总的家庭负担维度上,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倍慈模式社区康复之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与家庭负担有显著的改善,且在为期1年的康复干预中,进行至3个月时即达到最佳干预效果,具有推广意义。同时,倍慈模式的社区康复之家,能够使患者不再依赖于医院的环境,回归社区进行康复活动,提高了医院精神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患者降低了康复成本,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的回归社会。
针对稳定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利用“倍慈模式——社区精神卫生——社区康复之家”的内容,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干预,并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精神残疾状况与家庭负担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之路,建立并推广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模式。
方法:
纳入30名患者作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需为处于稳定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时,纳入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需在性别、年龄上与干预组患者相匹配。对照组患者正常服药且每月随访,干预组患者除服药与随访外,纳入倍慈模式社区康复之家进行康复干预。分别在基线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精神残疾状况与家庭负担等方面进行收据收集与分析。
结果:
(1)WHO-DASII量表中,干预组在生活自理、与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上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差异明显;(2)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上各个维度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3)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中,干预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总体健康、生理机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调查简表(WHOQOL-BREF)中,除社会关系维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存质量、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维度中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5)药物依从性量表(MARS)中,无论是3个月还是6个月、12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依从性数据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6)家庭负担量表中,结果表明,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总的家庭负担维度上,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倍慈模式社区康复之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与家庭负担有显著的改善,且在为期1年的康复干预中,进行至3个月时即达到最佳干预效果,具有推广意义。同时,倍慈模式的社区康复之家,能够使患者不再依赖于医院的环境,回归社区进行康复活动,提高了医院精神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患者降低了康复成本,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的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