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养血柔肝针法对改善肝郁脾虚型CFS疲劳状态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上CF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CFS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隔日1次,每周3次,6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计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分级量表、疲劳量表、疲劳评定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研究共观察92例CFS患者,脱落6例,脱失率为6.5%,未超过预估脱失率,符合样本量要求,最终有86例病人纳入统计分析,观察组43例(脱落3例),对照组43例(脱落3例)。
2一般情况比较分析:对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总疗效分析:观察组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4CFS症状分级量表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分级量表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主要疲劳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5FS-14评分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躯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但两组无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脑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6FAI评分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1验证了我们提出的肝郁脾虚型CFS基本病机是肝郁脾虚,筋脉失养,而养血柔肝,濡润筋经为其治疗大法。
2养血柔肝针法能够改善CFS患者的临床症状、疲劳状态(脑力疲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CFS,操作安全方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通过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养血柔肝针法对改善肝郁脾虚型CFS疲劳状态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上CF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CFS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隔日1次,每周3次,6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计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分级量表、疲劳量表、疲劳评定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研究共观察92例CFS患者,脱落6例,脱失率为6.5%,未超过预估脱失率,符合样本量要求,最终有86例病人纳入统计分析,观察组43例(脱落3例),对照组43例(脱落3例)。
2一般情况比较分析:对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总疗效分析:观察组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4CFS症状分级量表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分级量表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主要疲劳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5FS-14评分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躯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但两组无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脑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6FAI评分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1验证了我们提出的肝郁脾虚型CFS基本病机是肝郁脾虚,筋脉失养,而养血柔肝,濡润筋经为其治疗大法。
2养血柔肝针法能够改善CFS患者的临床症状、疲劳状态(脑力疲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CFS,操作安全方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