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挖掘苏明副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DC)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其组方规律,探讨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理念,以期拓宽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思路,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诊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研究方法: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3月~2018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科苏明副主任门诊的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84例,整理病案及其相关数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将数据录入平台,借用软件自带的分析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深层多维分析,探讨有关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组方配伍规律及经验总结,以期获得新的处方,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所帮助,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结果:
①用药频率:本研究共涉及中药190味,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16味,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茯苓、赤芍、川芎、半夏、麦冬、五味子、当归、太子参、地龙、陈皮、桃仁、红花、甘草、玄参、生地黄,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阴药、理气药、化痰药等。②四气分析:以温、寒、平性药物为主,其中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占总数的38%。③五味分析:以甘、苦、辛味药物为主,其中甘味药占总数的37%。④归经分析:以归脾、肺、心、肝经为主。⑤组方规律研究:频次在130次及以上共15个药物组合,主要包括赤芍、茯苓,黄芪、茯苓,赤芍、黄芪,半夏、茯苓,麦冬、黄芪,赤芍、川芎,黄芪、五味子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主要有半夏、红花→茯苓,陈皮、玄参→半夏,半夏、红花、麦冬→茯苓,半夏、红花、黄芪→茯苓,半夏、太子参、地龙→赤芍,半夏、麦冬、地龙→茯苓,半夏、地龙、五味子→茯苓,红花、太子参、茯苓→赤芍,赤芍、川芎、桃仁→赤芍,川芎、五味子、桃仁→赤芍等。⑥核心处方分析:基于复杂熵聚类,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为2,共得到9个核心处方,在此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9个新处方。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经验用药及组方规律分析,结论为:导师认为糖尿病心脏病发病的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以阴虚为主的气阴两虚证;标实表现为血瘀、痰浊。治疗上多从脾论治,组方主要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祛瘀为主,扶正与祛邪兼顾。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挖掘苏明副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DC)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其组方规律,探讨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理念,以期拓宽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思路,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诊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研究方法: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3月~2018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科苏明副主任门诊的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84例,整理病案及其相关数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将数据录入平台,借用软件自带的分析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深层多维分析,探讨有关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组方配伍规律及经验总结,以期获得新的处方,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所帮助,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结果:
①用药频率:本研究共涉及中药190味,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16味,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茯苓、赤芍、川芎、半夏、麦冬、五味子、当归、太子参、地龙、陈皮、桃仁、红花、甘草、玄参、生地黄,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阴药、理气药、化痰药等。②四气分析:以温、寒、平性药物为主,其中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占总数的38%。③五味分析:以甘、苦、辛味药物为主,其中甘味药占总数的37%。④归经分析:以归脾、肺、心、肝经为主。⑤组方规律研究:频次在130次及以上共15个药物组合,主要包括赤芍、茯苓,黄芪、茯苓,赤芍、黄芪,半夏、茯苓,麦冬、黄芪,赤芍、川芎,黄芪、五味子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主要有半夏、红花→茯苓,陈皮、玄参→半夏,半夏、红花、麦冬→茯苓,半夏、红花、黄芪→茯苓,半夏、太子参、地龙→赤芍,半夏、麦冬、地龙→茯苓,半夏、地龙、五味子→茯苓,红花、太子参、茯苓→赤芍,赤芍、川芎、桃仁→赤芍,川芎、五味子、桃仁→赤芍等。⑥核心处方分析:基于复杂熵聚类,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为2,共得到9个核心处方,在此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9个新处方。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经验用药及组方规律分析,结论为:导师认为糖尿病心脏病发病的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以阴虚为主的气阴两虚证;标实表现为血瘀、痰浊。治疗上多从脾论治,组方主要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祛瘀为主,扶正与祛邪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