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加强海外区块石油勘探力度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新方向,其中区域储层测井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D区块位于缅甸中部,处于缅甸伊洛瓦底盆地之内,伊洛瓦底盆地在晚白垩纪.第三纪始新世为印度板块俯冲影响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区内发育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具有多套烃源层和储集层,储层总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特点,成藏地质条件十分优越;长期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很多沟通油源层和储集层的断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海外区块石油勘探力度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新方向,其中区域储层测井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D区块位于缅甸中部,处于缅甸伊洛瓦底盆地之内,伊洛瓦底盆地在晚白垩纪.第三纪始新世为印度板块俯冲影响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区内发育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具有多套烃源层和储集层,储层总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特点,成藏地质条件十分优越;长期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很多沟通油源层和储集层的断层输导体,在逆冲断层上下盘发育背斜、断背斜等各类圈闭。区块塔本组以自生自储的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层系,蓬当组、提林组以下生上储构造油气藏为主,是展开勘探、实现新突破的有利层系。
由于该区块尚处于勘探前期,测井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有限,且该区的油气藏为凝析油气藏,凝析气藏重烃组分含量较干气藏相对要高,密度较大,在正常测井响应中气的特性显示不明显,给测井评价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结合已有测井、地质及实验分析资料,进行了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综合利用地质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测井曲线质量进行分析,井眼环境对自然伽马和三孔隙度测井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通过环境校正可以消除井眼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测井响应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取得了工区测井响应特征和储层“四性”关系特征的认识,该区岩性以岩屑为主,工区不同的构造,不同层组储层物性特征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属低-中孔特低渗储层,油气水干的电性特征不明显。分层建立起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多次岩电实验数据,找出最优岩电实验数据用于饱和度计算。使用毛管压力资料确定实验样品含油气饱和度,可间接验证模型计算的饱和度结果。运用多种方法定性识别储层流体,其中空间模量比值法有较好的效果。针对该区凝析气藏正常测井响应中气的特性显示不明显现象,运用了Bayes法和Fisher法进行了储层流体识别,识别效果较好,Fisher法识别正确率最高。
其他文献
该研究试图通过醋酸纤维素(CA)、CA/聚乙烯醇缩本醛(PVB)共混膜、CA/丙烯酸及其酯类共聚物(AA-co-MMA)共混膜、以及CA等离子体改性膜用于C醚化产物中少量甲醇脱除的研究,试图通过对这些膜的研究,找出制备膜的规律性,以开发出性能优良的膜实际生产过程.该文还对低温氧等离子体以及等离子体接枝MA、MMA的CA改性膜作了研究,其渗透汽化性能没有明显的改善.
资福寺洼陷位于江陵凹陷东南部,是江陵凹陷有利生烃洼陷之一。研究区范围包括:江陵凹陷东部资福寺洼陷及周缘,西至天鹅洲向斜—虎渡河,东以清水口断层为界,北达荆西油田—沙市油田以北,南以公安断层为界。 本硕士论文是在充分收集前人有关研究区沉积构造和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的分析处理,将盆地发育史恢复与盆地构造演化史恢复紧密结合,依据古温标数据、烃源岩地化分析成果,利用沉积盆地热
储层分类是对勘探区块储层进行优劣等级的排序,通过这样的排序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9]。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优质油气用的储量和产量逐年减少,低渗透油气用的储量和产量所占比例则逐年增大,已成为当前以及今后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而储层分类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趋重要,它不但涉及到油藏的早期评价,也为开发的部署与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镇北油田是长庆油用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力油阳之一,该区块储层
近几年来,薄层测井解释引起了测井界极大的关注,从而推动从仪器研制到资料解释、从野外测井到理论研究、从数据采集到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深刻发展。在理想的薄层测井仪器系列尚未面世之前,根据常规测井方法和资料解释薄层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在测井中,由于受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薄层的测井响应值受相邻围岩的影响较大,从而使薄层的各项参数解释精度降低,当层厚小于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率时就出现了薄层问题,以砂泥岩薄
在测井过程中,由于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薄层的测井响应值受相邻围岩的影响较大,从而使薄层的各项参数解释精度降低,当层厚变薄到小于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率范围以下时就产生了薄层问题,以砂泥岩薄互层最为常见,其测井响应是薄层测井响应和泥质围岩测井响应的褶积,是仪器纵向分辨率范围内地层的综合响应,因此测井曲线发生失真,无法有效地反映薄储层的真实测井响应。目前,我国很多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阶段,薄层中所蕴
沙北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断褶带沙南断块区。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西一段。沙北油田断裂系统复杂,区内发育多条大断层及众多小断层,构造异常破碎,局部构造认识不清;项目研究开展之前,仅进行了沉积背景研究,缺乏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精细研究;区块储量计算不准确。以上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断块的开发进程,迫切需要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工作。 本文以沙北油田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西一段(J2x1)为研
饶阳凹陷路家庄地区位于饶阳凹陷中部,研究区面积104km2,属于留西断槽带和南部留楚背斜带之间的过渡区域,在这两构造带结合部形成了不少复杂破碎的小断块群。含油地层储集层断层多,物性差,单层厚度薄,一般常规试油产量较低。因此对其进行沉积相研究,分析有利砂体分布规律,进而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可以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实现在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岩性-构造圈闭等构造和非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目前储层建模有两种基本途径: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具有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然而在资料不完善以及储层结构空间配置和储层参数空间变化较复杂的情况下,人们难以把握储层的真
莱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属浅水湖盆沉积,该沉积具有“似湖非湖、似河非河”等特征,储层的横向变化快,砂体展布规律性难以把握,成为制约莱北地区勘探的瓶颈。鉴于此,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砂体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筛选出适于浅水湖盆砂体预测方法,进而对该区砂体进行精细刻画,并为目标勘探提供参考。 常规砂体预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分析等。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中地震反射参数,如连续性
随着岩性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三维地震采集仪器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多种解释方法的综合应用,近年来在大量的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利用地震资料来进行储层预测方法的研究。 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的歧北多阶挠曲斜坡是一个北东向长期发育的斜坡构造,由于受沉积背景及多期水进水退的影响,该区形成了大量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是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歧北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