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岩性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三维地震采集仪器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多种解释方法的综合应用,近年来在大量的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利用地震资料来进行储层预测方法的研究。
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的歧北多阶挠曲斜坡是一个北东向长期发育的斜坡构造,由于受沉积背景及多期水进水退的影响,该区形成了大量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是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歧北斜坡中高斜坡区的沙河街组及低斜坡的沙一段地层是大港油田的主要勘探层位,先后发现了周清庄、王徐庄、马东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斜坡高部位和两侧断鼻区,真正意义上的斜坡勘探程度很低;另外该区不同层系、同一层系的不同部位砂体发育程度和富集规律不同,储层具有岩性变化复杂、非均质性强、砂体单层厚度薄等地质特点,隐蔽性和复杂性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特征,预测工作难度大。因此,在储层预测时单独采用地质方法对薄储层进行描述和有效预测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把地质、测井与地震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研究,才能达到好的预测效果。
本文首先系统研究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要求,包括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及地层切片技术。在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要求论述的前提下,对地震属性的提取及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常见地震属性的地质含义,总结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关于地震反演,系统分析并对比了递推反演、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论述了这两种常规反演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的地震地质情况。对于在地震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震属性切片技术,分别对时间切片(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四种切片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作用和限制条件,着重区分了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
在对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为研究目标,结合该区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确定不同地层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地球物理响应分析指导下对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和地层切片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最后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预测了该区有利储层的分布。
通过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原理、方法、应用限制条件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认识:
1.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时,应根据所要提取地震属性及研究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构造解释;在时窗选择时应剔除区域标志层、特殊地质体等强反射轴,以避免对提取的属性造成干扰;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来选择合理的属性或属性组合;多属性综合分析是减少属性预测多解性,降低预测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2.在使用地震属性时,研究区的范围不宜太大,以免因多物源导致不同沉积类型影响和地层埋深差异过大造成的不必要的干扰。在歧北斜坡区利用地震属性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时,振幅类属性与板1油组储层的相关性最好,而板2油组顶、滨Ⅰ油组项两强反射受区域影响大,不能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预测。
3.波阻抗反演中,对测井曲线进行有效的处理,得到能反映目标层的变化规律的特征曲线,是提高储层预测的关键之一;在层位标定和子波的交互迭代过程中,要考虑子波的波形、子波的频带及空间变化等问题;采用分形建模并对比分析各种参数值大小,使得建立低频波阻抗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避免模型化严重和失真现象。
4.歧北中斜坡区沙二段以薄储集层发育为主,部分地区存在白云岩,在储层预测时必须对比统计分析各测井曲线的特征,找出能够较好区分岩性的测井曲线。滨深6井区滩坝砂体发育,用伽玛拟声波反演可较好的区分砂泥岩,刻画小砂组的横向变化规律;而滨深18井区存在白云岩储层,直接运用伽玛曲线反演不仅可对本区砂泥岩储层分辨清楚,同时可有效剔除白云岩干扰,有利于落实砂岩储层发育范围。
5.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层体切片通过显示不同属性在空间的变化指导地层沉积研究,真正的反映储层在空间的真实变化情况;地层切片是地层体切片的简化、推广和延伸,是连续的沿层切片。
6.使用地层切片技术能够从平面上观察地震数据不同属性的变化,但并不是每个地层切片体都能很好的反映地质现象;只是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断裂相对简单、地层沉积相对稳定的地区,选取合适的参考等时面,并利用各类能够反映地层变化的三维地震属性数据体,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具体地质情况选择有地质意义的地层切片开展分析,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及储层预测的问题。
7.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和地层切片适用于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在歧北斜坡区块地震储层预测研究中这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互相补充,为目标区综合地质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储层预测结果,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的歧北多阶挠曲斜坡是一个北东向长期发育的斜坡构造,由于受沉积背景及多期水进水退的影响,该区形成了大量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是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歧北斜坡中高斜坡区的沙河街组及低斜坡的沙一段地层是大港油田的主要勘探层位,先后发现了周清庄、王徐庄、马东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斜坡高部位和两侧断鼻区,真正意义上的斜坡勘探程度很低;另外该区不同层系、同一层系的不同部位砂体发育程度和富集规律不同,储层具有岩性变化复杂、非均质性强、砂体单层厚度薄等地质特点,隐蔽性和复杂性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特征,预测工作难度大。因此,在储层预测时单独采用地质方法对薄储层进行描述和有效预测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把地质、测井与地震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研究,才能达到好的预测效果。
本文首先系统研究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要求,包括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及地层切片技术。在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要求论述的前提下,对地震属性的提取及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常见地震属性的地质含义,总结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关于地震反演,系统分析并对比了递推反演、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论述了这两种常规反演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的地震地质情况。对于在地震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震属性切片技术,分别对时间切片(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四种切片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作用和限制条件,着重区分了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
在对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为研究目标,结合该区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确定不同地层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地球物理响应分析指导下对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和地层切片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最后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预测了该区有利储层的分布。
通过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原理、方法、应用限制条件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认识:
1.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时,应根据所要提取地震属性及研究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构造解释;在时窗选择时应剔除区域标志层、特殊地质体等强反射轴,以避免对提取的属性造成干扰;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来选择合理的属性或属性组合;多属性综合分析是减少属性预测多解性,降低预测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2.在使用地震属性时,研究区的范围不宜太大,以免因多物源导致不同沉积类型影响和地层埋深差异过大造成的不必要的干扰。在歧北斜坡区利用地震属性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时,振幅类属性与板1油组储层的相关性最好,而板2油组顶、滨Ⅰ油组项两强反射受区域影响大,不能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预测。
3.波阻抗反演中,对测井曲线进行有效的处理,得到能反映目标层的变化规律的特征曲线,是提高储层预测的关键之一;在层位标定和子波的交互迭代过程中,要考虑子波的波形、子波的频带及空间变化等问题;采用分形建模并对比分析各种参数值大小,使得建立低频波阻抗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避免模型化严重和失真现象。
4.歧北中斜坡区沙二段以薄储集层发育为主,部分地区存在白云岩,在储层预测时必须对比统计分析各测井曲线的特征,找出能够较好区分岩性的测井曲线。滨深6井区滩坝砂体发育,用伽玛拟声波反演可较好的区分砂泥岩,刻画小砂组的横向变化规律;而滨深18井区存在白云岩储层,直接运用伽玛曲线反演不仅可对本区砂泥岩储层分辨清楚,同时可有效剔除白云岩干扰,有利于落实砂岩储层发育范围。
5.地层切片和地层体切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层体切片通过显示不同属性在空间的变化指导地层沉积研究,真正的反映储层在空间的真实变化情况;地层切片是地层体切片的简化、推广和延伸,是连续的沿层切片。
6.使用地层切片技术能够从平面上观察地震数据不同属性的变化,但并不是每个地层切片体都能很好的反映地质现象;只是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断裂相对简单、地层沉积相对稳定的地区,选取合适的参考等时面,并利用各类能够反映地层变化的三维地震属性数据体,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具体地质情况选择有地质意义的地层切片开展分析,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及储层预测的问题。
7.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和地层切片适用于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在歧北斜坡区块地震储层预测研究中这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互相补充,为目标区综合地质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储层预测结果,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