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体系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安全生产保持着稳定向好的态势,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等传统高危行业风险还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防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领域的责任落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任重道远。 本文以安全生产责任规避为研究对象,从责任政府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归纳和案例对比的方式,对安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体系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安全生产保持着稳定向好的态势,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等传统高危行业风险还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防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领域的责任落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任重道远。
本文以安全生产责任规避为研究对象,从责任政府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归纳和案例对比的方式,对安全生产领域中避责的主要形式、特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责任规避的主要表现形式总结为隐蔽议事程序、转换责任主体和空转履责程序三种形态。同时,笔者发现当前安全治理领域的体制缺陷、机制漏洞和责任人的主观自利都会引发责任规避行为,最终危及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本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形成并巩固负责担当的行政文化、完善问责机制,扶植异体问责、落实问责客体,使权责相对应;落实问责实效、健全监管机制,引入大数据监管技术实现监管常态化等政策建议,真正实现安全发展的治理目标。
其他文献
我国的志愿服务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产生的,在初期带有“义务运动”的特征,并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进入21世纪,志愿服务逐渐扩展、深化,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志愿服务爆发的能量举世震惊。从北京奥运会到G20峰会,从汶川地震到九寨沟地震,从“大学生西部计划”到抗击新冠肺炎,无数事件中都有志愿者的出现,志愿服务已经覆盖到包括扶贫、慈善、社区服
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新政。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31个省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由此拉开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下一阶段省级政府继续深化政策改革并开始向市级政府扩散。在此背景下,打开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省际扩散的“黑箱”,从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探索政策扩散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对下一阶段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于政策扩散理论,本文以中国民办教
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家积极响应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养老需求,在公办养老机构数量有限的背景下,社会企业不仅能够成为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者,还能够依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即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企业兼具社会性和经济性双重性质,鼓励它参与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将是一个新颖的、适宜的策略。 本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成为理解人民民主真谛的生动解释,它突出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民主形式,致力于通过在人民内部开展广泛协商来解决各类问题,促进共识的达成,实践也证明其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嵌入原有的治理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协商治理实践,
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养老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空巢化的复杂特点和“未富先老”的特殊情况,使得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体系则至关重要。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成本低、覆盖面广、更易满足老年人需求等特点,能够补齐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短板,在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目前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有效模式。近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在城市中来。由于居住面积日益收紧,政府开始对城市边缘的农村开始进行扩张。因此,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过渡性形式应运而生。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方式,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导致其与城市社区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原来的村庄经过拆迁、重建,农民被迫搬移到社区封闭的生活空间内。而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居民发挥自治权利的重要场所。只有社区不断完善相关
回应行政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的重要话题。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就是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持续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提高政府回应性、将政府回应这一行为形成持续稳定的机制和模式,推进回应型政府建设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改革方向。 而电视问政无疑是为回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电视问政是公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新形式,在形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全国多个省份进入老龄化,更有部分省份达到“深度老龄化”,与之相伴随的,是养老服务需求数量与质量的不断增加。为适应养老服务新形势,政府通过购买养老服务、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起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核心城区养老资源短缺,机构、居家与社区养老三者之间存在割裂等问题,嵌
如今,中国正大跨步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一个国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规模高达14.43亿人。其中,1.9亿人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13.5%。按照联合国现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中国已经是处于一个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并且由于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态势猛,养老矛盾突出,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构建一套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的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各个城市逐步推进“村改居”改革,越来越多的“村改居”社区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类别的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的存在及运作是“村改居”社区区别于普通城市社区的重要特征,其与社区治理高度黏合,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对治理逻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青岛市的两个典型“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相对强大的S社区和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D社区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