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城市病”——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治理经验之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qwjt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与之而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方面的进步,还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19世纪中期的英国在世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然而,城市化给英国带来的不只是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飞速发展还招致了一系列问题,即“城市病”。
  作为城市化的先行者,“城市病”也最先出现在英国,后来几乎出现于世界各大城市,几乎所有大都市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人口过度拥挤、交通阻塞、房价过高,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城市也未能幸免。改革开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进步,然而,越来也多的城市问题也开始出现,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又相对零散,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此背景下,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尤其是英国政府对其治理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以英国早期城市化作为研究重点,首先,本文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着重探讨城市化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并阐述城市病的定义;其次,本文将着重探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和英国“城市病”的早期表现形式;之后,作者会对英国政府的应对政策进行解读,将从环境污染、住房问题、底层群众贫困问题,道德腐败和犯罪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研究其特点;最后,本文将对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应对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为中国城市病的治理得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将中国美籍作家严歌苓和苏丹作家阿布蕾拉的作品作平行比较研究,因为她们有相似的个人经历,并且都有对跨文化环境中受压迫的女性境况的深切了解。本文着重探究了两者作品中的共性,其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文化冲突,受到传统思想、父权统治及西方强权的多重束缚,于是她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对自身能力和文化身份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和认同,她们从母国文化中得到慰藉与力量,部分角色在家庭和团体生活中,得到了他人的支持和认可
学位
托尼·莫里森(1931- )和汤亭亭(1940- )都是当代美国的少数族裔作家。她们的作品中不乏对少数族裔以及整个人类种族的思考。通过独特的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女性视角,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汤亭亭的《孙行者:他的即兴曲》揭露了男性少数族裔面临的文化身份危机,对其族裔属性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借此为女性少数族裔发声,同时希望通过男性少数族裔的身份建构可以实现两性及族裔之间的和谐。  霍米·巴巴的“第三
“可能世界”这个概念最先是由十七世纪神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他将这个概念应用在神学思想中,提出由于上帝是全知全能且至善至美的,他为我们创造的世界必定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上世纪中期,西方逻辑语义学家们把“可能世界”的思想运用到语义研究领域,将其发展为可能世界语义学,以解决与模态断言相关的形式语义问题。20世纪70年代,文艺理论家把哲学可能世界理论应用到文艺理论中,为研究文学话语
《纠正》是乔纳森·弗兰岑比较成熟的作品,描述了上世纪末兰伯特一家五口人在世界快速现代化发展和后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的荒诞境遇。本文以罗洛·梅的焦虑分析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对《纠正》中焦虑的呈现和思考。论文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人物对客观世界中科技创新、消费社会扩张、人际关系断裂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整体恶化的抗拒;第二部分从内心层面分别剖析兰伯特一家五口人性格焦虑,条件焦虑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我缺失,总结他
语言焦虑与主体表现是否呈绝对负相关一直是语言焦虑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区别于前人将口译焦虑视为整体变量的视角,从影响语言焦虑的内部变量信息量着手,优化实验对象选择及实验设置,通过共时性研究探询多级度焦虑与口译表现的相关性。  通过口译实验及被试采访分析发现,在共时性研究中,不同程度的信息量等级会引发被试明显的焦虑感区分度:过高及过低焦虑与口译表现呈负相关,中等焦虑与表现呈正相关。此外,高焦虑和低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总数不断上升,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攻读学历,这一趋势有助于双方进行人才交流。在此背景下,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而留学生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则关乎到其跨文化适应程度。本文采用了大学生成功压力量表、应对策略简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学术适应量表,对上外来华学历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展开问卷调查。  共有112名答卷人计入了样本分析
学位
老子,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华兹华斯则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虽处于人类历史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将“儿童”视为最高的理想人格。老子《道德经》中初生的婴儿,无欲无求,浑朴无知,自在自得,最合于“道”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自然状态;华兹华斯《永生颂》的孩童来自天国,浸润于天国的荣光中,涉世未深,因其不朽的童真被誉为“成人之父”以及“最伟大的哲
学位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本框架,从其三个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分析特朗普推特中含有“中国”或“中国人”推文及其评价资源的分布情况。本文也关注特朗普在针对中国的推特中如何运用语言来传递其个人价值判断,以及如何评价人,事,物。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是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关注说话者的感受,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判断以及事物鉴赏等,分别对应态度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即情感,判断和鉴赏。介入系统反映的是说话者参
学位
语言类型学作为当今三大语言研究范式之一,着眼于寻求人类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共性规律。传统的从属连词研究局限于个体语言内部,类型学视野下的从属连词研究则要关注跨语言的连词类型、语序和隐现特征,以及与其他参项之间的蕴含关系。本文以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汉语和英语中的状语性从属连词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讨论了它们在形态特征、句法功能、语义功能、隐现特征、关联模式、语序类型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背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莫斯科生活五年以上,有长期居留许可或获得俄罗斯国籍的中国人。笔者于2017年3月前往莫斯科,与十余位中国移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基于对其中十位成年男性移民的访谈记录,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对莫斯科中国移民的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生活在莫斯科的中国移民基本分为学生、个体贸易商、中资企业代表、俄资企业雇员等。本文从他们的职业身份、语言学习、人际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