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肛瘘切除术对比,观察经括约肌单纯性肛瘘切除括约肌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是否存在优势,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经括约肌肛瘘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拟从本院住院手术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1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在肛门直肠测压检查中与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予经括约肌单纯性肛瘘切除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除术治疗,两组围术期处理及辅助治疗基本一致;术后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排尿障碍、感染)、瘢痕形成情况及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长、肛门控便能力主观评分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情况。
结果:1、术后并发症:术后当天、术后第3天,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天排尿障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院期间,均未出现感染;2、住院时间: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瘢痕形成:两组在瘢痕形态及相关并发症上的分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后形态呈细线状,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两种手术方式均未造成患者肛门部畸形;4、术后括约肌功能:在术后半月内,观察组术后肛门控制能力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主要体现在对照组肛门潮湿、肛门渗液污染衣裤情况较观察组多,而随访时间延长,两组肛门控便能力评分差异逐渐缩小,随访半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肛门直肠测压:两组患者术前肛门静息压高于健康组,术后均较术前下降,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术后都有括约肌长度的损失,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损失的括约肌长度较观察组多;对照组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术后最大持续时间较术前延长;6、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及安全性上相当,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经括约肌单纯性肛瘘切除括约肌重建术能较好的保护肛门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显著减少了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且术后愈合快,形成瘢痕组织小,不会导致肛门周围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较肛瘘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方法:拟从本院住院手术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1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在肛门直肠测压检查中与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予经括约肌单纯性肛瘘切除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除术治疗,两组围术期处理及辅助治疗基本一致;术后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排尿障碍、感染)、瘢痕形成情况及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长、肛门控便能力主观评分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情况。
结果:1、术后并发症:术后当天、术后第3天,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天排尿障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院期间,均未出现感染;2、住院时间: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瘢痕形成:两组在瘢痕形态及相关并发症上的分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后形态呈细线状,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两种手术方式均未造成患者肛门部畸形;4、术后括约肌功能:在术后半月内,观察组术后肛门控制能力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主要体现在对照组肛门潮湿、肛门渗液污染衣裤情况较观察组多,而随访时间延长,两组肛门控便能力评分差异逐渐缩小,随访半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肛门直肠测压:两组患者术前肛门静息压高于健康组,术后均较术前下降,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术后都有括约肌长度的损失,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损失的括约肌长度较观察组多;对照组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术后最大持续时间较术前延长;6、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及安全性上相当,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经括约肌单纯性肛瘘切除括约肌重建术能较好的保护肛门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显著减少了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且术后愈合快,形成瘢痕组织小,不会导致肛门周围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较肛瘘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