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行业划转院校曾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建国之后各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但划转至地方后这类院校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挑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使得高等教育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对地方行业划转院校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以127所本科地方行业划转院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了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然后使用DEA软件对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测算。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为地区层面自变量,以院校类型、院校属性、生师比以及学科建设水平为院校层面自变量,探究了影响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产生原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普遍偏低,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且文科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优于理工科类院校。
(2)对各院校的规模效应进行分析显示,大部分地方行业划转院校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或者递增状态。
(3)通过非DEA有效的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院校都存在不同程度得资源投入冗余现状。而产出方面则主要体现在科研产出方面产出不足,其次是社会服务方面的产出不足。
(4)通过对不同区域地方行业划转院校的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各不相同。这也是对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按照地区差异进行分层线性分析的现实依据。
(5)对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分层研究结果显示:院校层次,院校类型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相关;生师比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负相关,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生师比与高校资源配置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而是呈倒“U”型相关;学科建设水平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正相关,且提升作用受GDP和教育重视程度的调节;在地区层次,GDP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无显著相关;教育重视程度、科技投入强度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正相关。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优化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和提升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意见:优化院校的生师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协调内部管理机制,提升资源整体利用率;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培训,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拓宽院校发展方向;夯实学科基础,强化行业优势,开辟特色发展道路;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对科技和社会服务的重视。
本文以127所本科地方行业划转院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了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然后使用DEA软件对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测算。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为地区层面自变量,以院校类型、院校属性、生师比以及学科建设水平为院校层面自变量,探究了影响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产生原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普遍偏低,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且文科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优于理工科类院校。
(2)对各院校的规模效应进行分析显示,大部分地方行业划转院校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或者递增状态。
(3)通过非DEA有效的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院校都存在不同程度得资源投入冗余现状。而产出方面则主要体现在科研产出方面产出不足,其次是社会服务方面的产出不足。
(4)通过对不同区域地方行业划转院校的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各不相同。这也是对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按照地区差异进行分层线性分析的现实依据。
(5)对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分层研究结果显示:院校层次,院校类型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相关;生师比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负相关,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生师比与高校资源配置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而是呈倒“U”型相关;学科建设水平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正相关,且提升作用受GDP和教育重视程度的调节;在地区层次,GDP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无显著相关;教育重视程度、科技投入强度与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正相关。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优化地方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和提升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意见:优化院校的生师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协调内部管理机制,提升资源整体利用率;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培训,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拓宽院校发展方向;夯实学科基础,强化行业优势,开辟特色发展道路;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对科技和社会服务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