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因病和意外导致其可行能力缺失而陷入失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作为养老服务业当中的一颗“硬骨头”,在农村地区显得极其严峻。受我国传统“孝道”思想和农村地区文化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在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上,家庭照护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成为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主要选择。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家庭内部核心成员的远离以及农村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家庭照护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现实困境,且照护者承担着较大的经济负担并凸显了照护能力弱化等问题,由此而严重影响着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
本文基于家庭照护的视角选取了贵州省某农村地区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的文献搜索搭建了本文写作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后期主要根据实地走访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护者来展开描述该地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现状和照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根据家庭照护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调查发现,家庭在提供照护服务时并不能完全与失能老人自身需求相匹配,农村家庭照护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其根源在于:一是在家庭层面上,受农村家庭结构的调整、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家庭照护者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因素,导致了家庭照护人员不足、家庭照护内容单一、现有家庭照护者力量难以有效满足重度、高龄且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二是从家庭外部支持力量上看,政府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从制度设计到经济支持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导致了该地区照护资源没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而使失能老人难以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照护服务。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法制化方式完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同时构建综合性的家庭照护支持政策,给予家庭照护者经济支持、就业支持和其他服务性支持减轻家庭照护压力;继续宣传农村传统“孝”文化,提倡家庭其他成员与失能老人共同居住或择邻而住,强化家庭照护的意识;政府部门通过整合农村现有的照护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财力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由此来增强家庭的照护功能,实现失能老人能够在家中即可享受到全方位而高水平的照护内容。
本文基于家庭照护的视角选取了贵州省某农村地区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的文献搜索搭建了本文写作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后期主要根据实地走访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护者来展开描述该地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现状和照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根据家庭照护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调查发现,家庭在提供照护服务时并不能完全与失能老人自身需求相匹配,农村家庭照护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其根源在于:一是在家庭层面上,受农村家庭结构的调整、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家庭照护者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因素,导致了家庭照护人员不足、家庭照护内容单一、现有家庭照护者力量难以有效满足重度、高龄且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二是从家庭外部支持力量上看,政府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从制度设计到经济支持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导致了该地区照护资源没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而使失能老人难以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照护服务。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法制化方式完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同时构建综合性的家庭照护支持政策,给予家庭照护者经济支持、就业支持和其他服务性支持减轻家庭照护压力;继续宣传农村传统“孝”文化,提倡家庭其他成员与失能老人共同居住或择邻而住,强化家庭照护的意识;政府部门通过整合农村现有的照护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财力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由此来增强家庭的照护功能,实现失能老人能够在家中即可享受到全方位而高水平的照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