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多收GMTI雷达波形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多收(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由于在时间、空间、频率、极化等维度采用了发射分集,从而比单发多收(Single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雷达有更多的系统自由度和更长的等效基线,因此在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雷达发射波形是MIMO GMTI雷达实现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根源,也是影响GMTI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MIMO GMTI雷达的波形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建立统一的MIMO GMTI雷达信号模型,分析基于理想正交波形、快时间正交波形和慢时间正交波形的MIMO GMTI性能,研究了基于动目标先验信息的MIMO GMTI雷达非正交波形的优化设计。主要工作包括:
  第二章建立了统一的MIMO GMTI雷达信号模型。任意发射波形都是该统一模型中的特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基于理想正交波形的MIMO GMTI性能。多维波形编码技术以俯仰向数字波束形成为代价实现同时发射的同载频信号的有效分离,是一种近似理想的MIMO GMTI实现方式,对其GMTI性能也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分析了基于快时间正交波形的MIMO GMTI性能。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波形由于具有较高的综合积分旁瓣比,因此最小可检测速度(Minimum DetectableVelocity,MDV)性能与SIMO雷达相近。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波形由于不同载频发射波形的回波具有距离依赖特性,因而MDV性能也与SIMO GMTI相同。本文提出的循环移位的FDMA波形和距离补偿的FDMA波形,有效地改善了MIMO GMTI的MDV性能。
  第四章分析了基于慢时间正交波形的MIMO GMTI性能。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波形由于采用了发射天线的开关模式,因此等效基线比SIMO雷达长,从而MDV性能优于SIMO GMTI,但由于每个慢时间只采用一个发射子阵,因此相比于理想的MIMO GMTI会有一定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损失。多普勒频分多址(Doppler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DMA)在多普勒域分离发射波形,存在盲速(Blind Velocities)影响,本文提出多载频、多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和变脉冲重复间隔(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的方法有效地抑制盲速。
  第五章研究了MIMO GMTI雷达非正交波形的优化设计。针对动目标先验信息已知的应用场景,以最大化输出信杂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Noise Ratio,SINR)作为优化目标优化发射波形。本文研究了恒模限制和相似性限制下的发射波形-接收滤波联合设计。在多目标场景中,其它的动目标会进入训练单元从而影响待检测的动目标性能,本文通过杂波加噪声协方差矩阵重建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场景中其它动目标的干扰。
  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准确性,为MIMO GMTI雷达波形的性能分析与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硅中Ga扩散的原理以及SiO-Si内界面的结构与特性,简要叙述硅中Ga掺杂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进行开管Ga扩散所用的氧化和扩散系统、样品制备过程及其分凝特性的测量.第三章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Ga在SiO-Si内界面的分凝特性.借助SIMS分析方法,研究并得出了Ga在SiO/Si系恒定表面源条件下的掺杂规律.通过对磷扩散过程的模拟分析,得到近基区载流子浓度随磷再分布时间变化的三段
学位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可获取非合作目标的一维、二维甚至三维图像,是空天目标监视识别的重要手段。目标图像的分辨率与雷达系统带宽成反比,而现有的宽带雷达带宽有限,无法提供对空天小目标监视识别所需的高分辨率图像。为提高目标图像分辨率,本文对空天目标精细成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图像分辨率,为我国空天目标监视提
现代战场通信采用组网的方式实施,信息注入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战场无线网络对抗手段。通信网链路层协议的破析是实施信息注入的前提条件之一,信道编码识别又是链路层协议破析的关键技术。在认知无线电领域,自适应编码调制(Automatic Modulation Coding,AMC)技术被广泛采用,当编码调制参数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发送到接收端时,接收方需要快速地识别出信道编码方式及参数,以便于及时获取发送的信息
学位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地面导航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在室内或建筑物密集区,卫星信号由于受到墙体遮挡衰弱比较严重,导致卫星导航定位存在较大盲区。基于微惯导人员自主定位技术由于不需要预先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设施且无需外部信息即可实现自主定位,已成为室内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微惯导室内定位技术中存在的定位误差累积和陀螺仪航向漂移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自适应零速检测方法、陀螺仪航向漂
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与单目标优化存在唯一最优解不同的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由一系列相互折衷的Pareto最优解组成。“寻优”和“决策”是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两个关键要素。进化多目标优化,旨在利用基于种群的启发式算法一次求出所有的Pareto最优解,关注于“寻优”;多准则决策,旨在通过偏好建模帮助决策者找到最满意的Pareto最优解,关注于“决策”。基于偏好的进化多目标优化,是进化多
物体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问题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目前的主流方法多基于有监督学习。然而,有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在其训练数据制备阶段需要坐标级别的标注,这往往耗时、耗力。因此,有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标注成本过高的限制。弱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旨在使用简单的图像级别标注训练检测模型。  本文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弱监督物体检测方法,采用先分类后检测的框架。在分类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了卷
学位
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通信信号很容易被窃取利用,无线通信安全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特别是在军事卫星通信和航天测控等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保证无线通信信号传输的安全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上层加密算法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中。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这些加密算法也不是绝对保密的。近年来,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诸多室内人员定位技术中,自主定位技术仅通过自身携带的微型惯性传感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惯性观测推算人员的位置,不依赖预先安装的设备,具有较好的自主性,是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重要的定位手段。然而,由于惯性定位固有的漂移等特性,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随时间严重恶化。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融合惯性观测之外的辅助信息进行多源融合定位。融合定位的处理流程通常分为轨迹生成阶
学位
海洋空间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水声无线传感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WSNs)作为海洋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鉴于卫星定位信号无法覆盖水下空间,UWSNs被广泛用于水下目标定位。基于UWSNs的水下目标定位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水下导航等军事与民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海洋环境中,UWSNs具有移动性、稀疏性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与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技术相结合,可在获得高分辨率地面场景图像的同时完成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及测速定位,具备大范围、全天候对地观测、监视能力,在军事侦察、交通管理、区域监测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相比于单通道SAR-GMTI系统,多通道SAR-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