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助信息的室内人员自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室内人员定位技术中,自主定位技术仅通过自身携带的微型惯性传感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惯性观测推算人员的位置,不依赖预先安装的设备,具有较好的自主性,是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重要的定位手段。然而,由于惯性定位固有的漂移等特性,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随时间严重恶化。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融合惯性观测之外的辅助信息进行多源融合定位。融合定位的处理流程通常分为轨迹生成阶段和轨迹修正阶段。轨迹生成阶段,通过解算惯性传感器的观测数据得到人员的相对轨迹;轨迹修正阶段,通过融合辅助信息对生成阶段产生的人员轨迹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由于轨迹生成阶段已经较为成熟,当前的研究热点为轨迹修正阶段。
  现存的许多融合人员定位方法,尽管在各自的辅助信息配置下能对轨迹有效修正并获得相当的定位精度,但缺乏内在联系和统一框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提炼总结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两种普适性强的轨迹修正算法框架,并且结合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辅助信息详述两个框架的方法步骤,验证了两个框架的有效性。这五种辅助信息分别为:UWB测距信息、iBeacon蓝牙信号强度信息、GPS位置估计信息、Wifi信号指纹信息和建筑物直角结构信息。现将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总结如下:
  1.提出了基于粒子滤波的轨迹修正框架。该框架可以融合多种辅助信息,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该框架以粒子滤波为基础,将轨迹生成阶段提供的位姿更新作为“粒子”传播的预测,针对不同的辅助信息对框架中“粒子”设计了不同的更新策略,并结合典型粒子滤波中的重采样方法,能够得到融合后的人员轨迹。由于该框架“预测一更新”的处理流程,能够实时获取当前时刻的人员位置估计。
  2.通过将融合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的轨迹修正框架。基于优化的框架根据所有的观测量,包括惯性模块提供的位姿更新数据和辅助信息观测,建立误差能量函数,通过图优化的方法求取误差能量函数的最小值,得到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优估计。基于优化的框架,需要所有的观测进行批量估计,因此无法进行实时处理,相比于粒子滤波框架却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健性。
  3.对粒子滤波和优化两种融合框架的研究中,针对上述的五种辅助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融合方法。融合UWB测距信息的方法中,考虑了非直视(None Line of Sight,NLoS)噪声的影响。在融合iBeacon蓝牙信标的过程中,粒子滤波框架下,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得到信号强度的似然性用于粒子滤波的权值更新。优化框架下,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得到的距离(信标与人员之间)的估计值和该估计值的方差构造基于优化框架中的误差能量函数。在融合Wifi指纹信息的过程中,在粒子滤波的框架下,直接利用Wifi信号指纹在信号空间的近邻性对粒子权值进行更新,避免了传统的基于高斯过程方法中粒子权值更新的不一致性,并且减小了计算量。在优化的框架下,提出一种能够融合多人(众包)的轨迹,建立可用于后续消费级Wifi定位的信号指纹地图的方法。相比于人工测绘产生指纹地图的方式,显著提高了效率。为了有效利用建筑物结构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建筑物虚拟锚点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利用行走轨迹推算出的直角走廊结构校正两次重复行走间的惯性漂移误差,可以分别在粒子滤波和优化框架下进行轨迹修正。在融合GPS位置估计信息的过程中,提出一种对GPS位置估计的预处理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GPS位置估计的轨迹修正的方法,预处理后的定位精度有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励磁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之一,励磁调差单元可以有效改善发电机的电压调节特性,但也会对发电机的稳定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合理地整定励磁调差系数有利于改善发电机阻尼,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首先,基于戴维南定理建立发电机并网时等效电路模型,采用等效电路的相量图讨论了励磁电流变化时,发电机电势、机端电压以及功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焊接质量是通过稳定焊接工艺参数和焊后检验来保证的。但是,由于焊接过程存在大量随机影响因素,因此,仅仅通过稳定工艺参数无法完全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此外,焊后检验作为质量保证体系虽必不可少,但其不具实时性,不能及时发现焊接缺陷。随着对电弧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测试技术的逐步发展,从作为各种电弧物理现象信息载体的电弧电压,以及焊接电流信号中提取与焊接过程质量相关的特征信息,便可实现对质量
混沌现象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对混沌现象的认识是非线性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混沌以其拥有的诸多天然优良特性而备受关注,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通过对混沌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把握混沌的特性,为应用混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对混沌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已成为这一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对混沌理论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1)本文首先系统的介
该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硅中Ga扩散的原理以及SiO-Si内界面的结构与特性,简要叙述硅中Ga掺杂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进行开管Ga扩散所用的氧化和扩散系统、样品制备过程及其分凝特性的测量.第三章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Ga在SiO-Si内界面的分凝特性.借助SIMS分析方法,研究并得出了Ga在SiO/Si系恒定表面源条件下的掺杂规律.通过对磷扩散过程的模拟分析,得到近基区载流子浓度随磷再分布时间变化的三段
学位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可获取非合作目标的一维、二维甚至三维图像,是空天目标监视识别的重要手段。目标图像的分辨率与雷达系统带宽成反比,而现有的宽带雷达带宽有限,无法提供对空天小目标监视识别所需的高分辨率图像。为提高目标图像分辨率,本文对空天目标精细成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图像分辨率,为我国空天目标监视提
现代战场通信采用组网的方式实施,信息注入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战场无线网络对抗手段。通信网链路层协议的破析是实施信息注入的前提条件之一,信道编码识别又是链路层协议破析的关键技术。在认知无线电领域,自适应编码调制(Automatic Modulation Coding,AMC)技术被广泛采用,当编码调制参数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发送到接收端时,接收方需要快速地识别出信道编码方式及参数,以便于及时获取发送的信息
学位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地面导航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在室内或建筑物密集区,卫星信号由于受到墙体遮挡衰弱比较严重,导致卫星导航定位存在较大盲区。基于微惯导人员自主定位技术由于不需要预先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设施且无需外部信息即可实现自主定位,已成为室内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微惯导室内定位技术中存在的定位误差累积和陀螺仪航向漂移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自适应零速检测方法、陀螺仪航向漂
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与单目标优化存在唯一最优解不同的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由一系列相互折衷的Pareto最优解组成。“寻优”和“决策”是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两个关键要素。进化多目标优化,旨在利用基于种群的启发式算法一次求出所有的Pareto最优解,关注于“寻优”;多准则决策,旨在通过偏好建模帮助决策者找到最满意的Pareto最优解,关注于“决策”。基于偏好的进化多目标优化,是进化多
物体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问题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目前的主流方法多基于有监督学习。然而,有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在其训练数据制备阶段需要坐标级别的标注,这往往耗时、耗力。因此,有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标注成本过高的限制。弱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旨在使用简单的图像级别标注训练检测模型。  本文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弱监督物体检测方法,采用先分类后检测的框架。在分类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了卷
学位
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通信信号很容易被窃取利用,无线通信安全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特别是在军事卫星通信和航天测控等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保证无线通信信号传输的安全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上层加密算法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中。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这些加密算法也不是绝对保密的。近年来,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