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定喘汤治疗哮喘合并肥胖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瘦素、TNF--α的影响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化痰定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哮喘(痰浊阻肺证)合并肥胖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瘦素(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为哮喘合并肥胖、中医辨证为哮病痰浊阻肺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定喘汤。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FEV1%、PEF)、LP、TNF-α的变化,记录相关数据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
  结果:(1)临床总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3)LP水平比较:两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均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LP下降水平在治疗第7天优于第14天,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4)TNF-α水平比较:两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均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水平在治疗第7天优于第14天,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5)肺功能(FEV1%、PEF)指标比较:FEV1%、PEF两者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均较治疗前升高,两者上升水平在治疗第7天优于第14天,且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
  结论:化痰定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哮喘(痰浊阻肺证)合并肥胖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有效,其可降低LP、TNF-α的水平,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导师自拟中药方益火调经汤治疗流产后肾阳虚型月经过少,观察肾阳虚型月经过少患者的月经量变化、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阐明益火调经汤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流产后肾阳虚型月经过少患者60例,通过随机样本抽样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益火调经汤)和
学位
目的:通过全国名中医何成瑶教授经验方温经通阻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上整合素αvβ3基因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比较痛经疼痛VAS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观察并评估温经通阻方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为传承推广全国名中医何成瑶教授之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并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何成瑶教授在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学术观点,并继承其临床经验。本研究通过研究湿热瘀阻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妇科消炎1号方口服、妇科消炎1号方口服及同方中药保留灌肠前后疾病病变程度、症状积分、卵巢包块大小、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探讨该方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方法:临床经验总结:通过门诊跟
目的:  通过益经汤加减对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探讨益经汤加减对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E2)的作用,增加肾虚型月经过少的治疗方法,扩大益经汤加减的临床运用范围,也为益经汤加减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9月30日来自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学位
目的:应用丁氏妇科第十代传人,名中医丁丽仙教授经验方五子调经汤治疗高龄备孕妇女月经过少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是推广和运用名中医治疗高龄备孕妇女月经过少的经验,以期提高高龄备孕妇女的妊娠率。  方法:1.将入选的62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五子调经汤)和对照组(乌鸡白凤丸),每组31例,分别于月经干净后第三天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观察各疗程结束后月经量及中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调经助孕膏联合针刺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探讨调经助孕膏联合针刺治疗本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在中医“肾主生殖”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本疾病,希望能探索中医药促进卵泡发育及卵子排出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提供临床实践依据。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
目的:本研究是以古方今用为思想,运用柴胡疏肝散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肝郁肾虚型绝经前后诸证,观察其临床疗效、远期疗效及对性激素E2、FSH、LH的敏感性,进行系统分析并为其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探索研究出治疗肝郁肾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有效方药。  方法:将符合肝郁肾虚型绝经前后诸症,年龄在43-55岁之间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完全随机化)、对照(阳性药物)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
目的:1.对300例高龄备孕女性月经过少的相关发病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全面的了解月经过少的发病因素及致病特点,以便预防和减少高龄备孕女性月经过少的发生提供相关依据;2.探讨高龄备孕女性月经过少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较规范治疗高龄备孕女性月经过少提供辨证理论依据,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提高其治疗效果,以更好的指导高龄备孕女性受孕,提高受孕率。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信息,填入统一
学位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关系的理论背景,探讨“补肾温阳、祛风散寒”之自拟更年汤对肾阳虚围绝经期模型大鼠卵巢功能改善分子机制。  方法:1、10-12月龄和4月龄SD雌性大鼠共192只,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动情周期,筛选符合围绝经期模型大鼠。2、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臀部左右交替肌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mg/(kg·d),连续9天,制备肾阳虚模型大鼠。3、肾阳虚
目的:  本研究运用加味《胶艾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和黄体萎缩期(排卵后9-10天)子宫动脉血流RI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为加味《胶艾汤》在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探索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中药方剂。  方法:  将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完全随机化)、对照(阳性药物)原则,分为治疗组(加味《胶艾汤》)30例和对照组(定坤丹)30例。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