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全国名中医何成瑶教授经验方温经通阻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上整合素αvβ3基因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比较痛经疼痛VAS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观察并评估温经通阻方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为传承推广全国名中医何成瑶教授之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并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组30例(简称实验组)和GnRHa组(简称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上整合素αvβ3mRNA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及痛经VAS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实验组于月经干净开始用药,至下次月经来潮,经期停用;对照组予GnRHa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及痛经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1.实验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对照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实验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实验组、对照组评分较前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4.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93.33%VS43.33%,组间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治疗后两组痛经疼痛VAS评分:均较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两组痛经VAS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痛经程度的止痛极差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6.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不孕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半年,停药后半年内实验组20例不孕患者中,妊娠9例,妊娠率45%;对照组16例不孕患者中,妊娠2例,妊娠率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治疗全程实验组安全性检测正常,无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失眠、盗汗、阴道干涩症状,均在停药后自行缓解,两组均无病例脱落。
结论:本研究观察表明:1)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可上调寒凝血瘀型EMs患者着床窗口期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以及降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进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2)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中医症状,且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对中医症状改善疗效优于GnRHa治疗;3)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痛经疼痛VAS指标,短期评价VAS评分两组皆有效,两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当;4)治疗前后疼痛极差疗效,实验组优良率96.43%,对照组优良率69.2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5)温经通阻方灌肠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内异症不孕患者半年内的妊娠率;6)温经通阻方灌肠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
方法:收集并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组30例(简称实验组)和GnRHa组(简称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上整合素αvβ3mRNA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及痛经VAS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实验组于月经干净开始用药,至下次月经来潮,经期停用;对照组予GnRHa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及痛经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1.实验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对照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实验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实验组、对照组评分较前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4.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93.33%VS43.33%,组间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治疗后两组痛经疼痛VAS评分:均较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两组痛经VAS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痛经程度的止痛极差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6.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不孕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半年,停药后半年内实验组20例不孕患者中,妊娠9例,妊娠率45%;对照组16例不孕患者中,妊娠2例,妊娠率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治疗全程实验组安全性检测正常,无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失眠、盗汗、阴道干涩症状,均在停药后自行缓解,两组均无病例脱落。
结论:本研究观察表明:1)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可上调寒凝血瘀型EMs患者着床窗口期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以及降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进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2)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中医症状,且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对中医症状改善疗效优于GnRHa治疗;3)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痛经疼痛VAS指标,短期评价VAS评分两组皆有效,两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当;4)治疗前后疼痛极差疗效,实验组优良率96.43%,对照组优良率69.2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5)温经通阻方灌肠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内异症不孕患者半年内的妊娠率;6)温经通阻方灌肠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