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肽Y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成骨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及社会、家庭负担逐渐加重。此外,严重的创伤性骨折、肿瘤切除、先天性疾病会导致巨大的节段性骨缺损,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多肽(peptides)及小分子(smallmolecules)联合人造骨移植材料(Syntheticbonegraftsubstitutes)可以明显诱导成骨细胞的转移、分化和成熟。研究表明超过2cm的骨折后缺损就需要生物活性因子的介入,否则将难以愈合。因此,生长因子、多肽及小分子正成为国内外研究骨折缺损修复的热点。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是位于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NPY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多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骨骼神经营养因子。NPY在周围组织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中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激活多个通路来促进骨合成及代谢。NPY可能会参与增强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合成、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此外,NPY对关节软骨修复、维护骨代谢均衡也具有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软骨下骨等关节组织都含有丰富的神经肽。NPY是重要的交感神经肽,其对髋、膝等关节的神经滋养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改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潜在治疗靶点。同时,NPY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的重要神经营养因子。在人体及啮齿类动物模型中,NPY通过NPYY1受体(NPYreceptorY1,NPY1R)和NPYY2受体(NPYreceptorY2,NPY2R)调节体内骨量平衡。NPY沉默的小鼠在面对冷刺激时表现为体内皮质酮水平升高,骨量丢失,其骨丢失速度是野生型小鼠的3倍;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沉默NPY的小鼠体内中枢和外周组织缺乏NPY,不能通过其相应的NPY2R受体抑制皮质酮的产生,继而对抗应激反应造成的骨量丢失。换言之,NPY具有在应激状态下促进体内骨合成的作用。然而,NPY通过什么信号通路调控骨折后骨代谢及骨形成,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探究NPY与机体成骨的相应分子生物学机制,对改善骨折后巨大骨缺损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研究价值。本研究体内实验中,通过建立C57BL/6小鼠胫骨骨折模型,探究了NPY及成骨相关基因在骨折初期的细胞分布及表达情况,揭示出NPY可参与骨折早期炎症反应,可能起到骨诱导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我们合成了NPY小干扰RNA(siRNA)及NPY过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入小鼠前成骨MC3T3-E1细胞,进一步检测了MC3T3-E1细胞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揭示了NPY基因通过上调Runx2、Osterix基因表达促进细胞成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第一部分神经肽Y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检测小鼠胫骨闭合骨折愈合过程中NPY在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情况。2.检测小鼠骨折组织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因子NPY,NPY1R,Runx2,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3.分析NPY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方法:1.建立C57BL/6小鼠的闭合胫骨骨折模型以1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在异氟醚诱导麻醉下人工掰断一侧胫骨建立小鼠胫骨闭合骨折模型,密切监测小鼠饮食及饮水情况。2.动态观察小鼠骨折过程中骨痂形成、重塑分别于建模后第0、1、7、14天,随机取3只小鼠,进行IVIS(?)SpectrumCT检测,观察骨折部位骨痂形成情况。3.检测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NPY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建模后第1、7、14天,随机取出3只小鼠,取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验C57BL/6小鼠血清中NPY的表达水平。4.检测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分别于建模后第1、7、14天,随机取出3只小鼠处死,并取骨折处组织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组织样本中NPY,NPY1R,Runx2,OsterixmRNA的表达。取上述小鼠骨折处组织,切片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或固定在70%乙醇中分别行NPY,NPY1R,Runx2,Osterix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IHC)。利用AI图像分析系统(Alpathwell)自动读取石蜡切片免疫染色区域图像,分析测定阳性染色的灰度值。研究结果:1.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胫骨闭合骨折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小鼠生活状态,术后第1天,小鼠运动较少,可能小鼠患处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进食和饮水。术后第2天,小鼠可逐渐活动。术后2周,小鼠患肢即可负重行走,有时可见双侧肢体同时站立的情况。提示患肢术后2周有足够强度及硬度支撑体重。2.宏观及微观角度观察动物模型中骨折愈合良好从宏观角度,我们应用IVIS(?)SpectrumCT三维成像系统动态观测小鼠骨折愈合情况。CT显示术后14天骨折线模糊不清,骨折端骨性骨痂形成,提示建模成功。从微观角度我们应用HE染色,观察建模第14天骨折处出现初级骨化中心,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结构,骨性骨痂形成提示建模成功。3.动物模型中血清NPY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了小鼠骨折后14天细胞外血清中NPY的表达情况。NPY不同时间点(建模后第1、7、14天)浓度范围为925.35pg/ml-1055.2pg/ml。NPY浓度在检测的14天的时间段内有一过性下降后逐渐增高趋势,但整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52)。4.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了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PYmRNA在骨折早期纤维性骨痂组织中高表达,在软骨痂中中等表达,在骨痂中低表达。建模后第7、14天NPY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的27%和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区域贸易安排之中如何适用保障措施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在实施WTO保障措施时能否排除其他区域贸易伙伴?区域贸易伙伴相互之间是否可以保留适用保障措施?不仅WTO协定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的争端解决实践也没有给予澄清。如何化解GATT第24条的歧视性与《保障措施协定》第2.2条的非歧视性之间的矛盾,是解决区域贸易安排之中如何适用保障措施的关键。  首先,对于“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在实施
在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产品兼具贸易与环境两项属性,对于实现环境、贸易、发展的“三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二十年来,环境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国际规制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2001年举行的WTO多哈部长级会议中,成员一致同意将减少或消除环境产品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纳入谈判范围,使得环境产品的国际规制纳入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日程。然而多哈回合环境产品议题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在国际投资法领域,理论界与实务界就义务遵守条款的适用范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然而,决定义务遵守条款是否能适用于合同义务仅仅是投资者援引义务遵守条款中的一个条件。即使义务遵守条款包括了对投资有关的合同义务的保护,还需要确定此与投资有关的合同义务的当事人的范围。本文详细阐述了以上问题的两个方面,即“母公司投资者援引义务遵守条款的主体资格问题”与“次国家实体的行为能否归因于东道国问题”。
2016年8月2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院对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诉南京嵩旭科技有限公司垄断纠纷管辖权异议案作出的终审裁定再一次引起了学术界和司法实践界对反垄断纠纷可仲裁性问题的热议,在该案中,江苏省高院裁定反垄断纠纷不可仲裁,因为垄断纠纷往往涉及公共利益,我国法律亦未明确规定垄断纠纷是否可以仲裁,故不能将原有的仲裁协议作为确定管辖的依据。江苏省高院作出了一个看似符合中国法律背景的裁定,但裁定理由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严格按照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本国反垄断法已经不能达到有效保护本国竞争的目的。各国都希望能尽可能地维护本国市场的有效竞争以及本国相关的利益,但是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国家间管辖权的冲突。对此,国际法上以及存在了若干理论用以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率先提出了效果原则作为其域外管辖权的依据,但在最初形成时期,多数国家对此明确表示反对。经过长期实践,效果原则已经被多数国家所采纳,并且在其各
学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移动污染源现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生产活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治理移动污染源需要有适应新形势的法律依据。  美国从1955年开始了空气污染控制立法,从此之后,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的多次修订,现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空气污染控制体系。  机动车是最主要的移动污染源,它数量众多、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是《
国际商事仲裁的顺利进行需以仲裁庭具有管辖权作为前提条件,在当事人管辖权存在异议时,确定仲裁庭有无管辖权就很有必要。管辖权争议决定权的主体一般为法院及仲裁庭,二者决定权的行使对仲裁程序的进行有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对仲裁庭及法院的决定权行使顺序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仲裁的公正及高效。  管辖权争议通常包括仲裁协议的成立、效力以及范围的争议,不同的管辖权争议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当事人的影响也不同,为了仲裁
随着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日渐兴盛,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也随之不断拓展。银行作为托管人的角色除了对自身发展转型有益之外,也是促进有效金融监管的市场辅助监管力量。虽然我国法律规则体系并未明确资产管理产品的信托本质,但是对我国托管的研究离不开与信托的辨析比较。  从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视角出发,明确独立托管人除保管服务之外负有的受托监督职能,并借鉴信义义务的内涵,丰富完善有效发挥托管人该等监督职能的制度设计,促
学位
信息技术的驱动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了海淘大军,与此同时,交易过程中引发的争议也日益增加。就小额、量大且具有涉外性的B2C跨境争议而言,传统的争议解决机制会面临管辖权、法律适用、执行等诸多复杂的问题,无法满足迅速、快捷、低成本地解决争议的要求,因此,在线争议解决机制(ODR)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解决B2C跨境争议的重要途径。  B2C跨境争议的解决涉及各国间的合作,需要在各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细致,复杂商事交易活动也越来越普遍,国际商事仲裁中出现第三人的情形不断增多,一些主要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纷纷在其仲裁规则中作出关于第三人的规定。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界定了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的范围,将其区分为仲裁程序第三人、仲裁协议第三人和严格意义上的案外人。其次笔者从禁止反言理论出发,在第三人加入仲裁的现实必要性和对传统仲裁制度造成的冲击之间建立平衡,并据此对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