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包括煤种,燃烧温度,氧浓度对Nox释放的影响为低Nox减排技术中各中参数的控制提供一定参考。采用一维卧式炉研究煤粉的燃烧热解特性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大部分此类实验的温度范围都较低,而煤粉炉内燃烧温度大多较高。本文采用了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700℃的卧式炉实验系统进行煤粉燃烧试验研究,在供氧量保持一定的前提下,检测反应器出口烟气的成份随燃烧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得出氧的消耗,CO生成释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包括煤种,燃烧温度,氧浓度对Nox释放的影响为低Nox减排技术中各中参数的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采用一维卧式炉研究煤粉的燃烧热解特性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大部分此类实验的温度范围都较低,而煤粉炉内燃烧温度大多较高。本文采用了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700℃的卧式炉实验系统进行煤粉燃烧试验研究,在供氧量保持一定的前提下,检测反应器出口烟气的成份随燃烧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得出氧的消耗,CO生成释放,NO生成释放,SO2生成释放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了研究不同煤种的上述气体的释放特性,本文选取了神华煤,阳泉煤,褐煤以及临汾煤四种典型煤种作为燃烧煤种。
通过对四种煤在炉膛温度为1000℃到1600℃的燃烧过程中烟气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测量发现,随着炉膛温度的上升,炉膛温度的升高使燃烧更加剧烈,煤内可燃物的剧烈燃烧使煤粉中氮的释放氧化提前,NO生成的速率加快,NO释放所需时间缩短。煤种在燃烧过程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转化率随着炉膛温度的变化关系和煤种中的挥发份含量以及固定碳含量均有关系,对于神华和临汾两种挥发份和固定碳含量都高的煤种来说,燃烧过程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转化率随着炉膛温度升高有所下降。对于像褐煤这样挥发份含量过高而固定碳含量低的煤种来说,燃烧过程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转化率却随着炉膛温度升高而上升。对于阳泉这种挥发份含量较小的煤种来说,燃料氮转化为NO的转化率随着炉膛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氧浓度对燃料型Nox生成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挥发份含量较高的煤种在炉膛整体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中会达到更好的减排效果。而像阳泉煤等低挥发份的无烟煤是不能应用炉膛整体空气分级的。本文研究了四种煤粉在低氧浓度10%和5%下Nox释放特性,发现低氧燃烧对于阳泉煤种的Nox生成也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对于无烟煤、贫煤等低挥发分煤,为保证这些低挥发分煤的稳燃,燃尽,炉内燃烧区要保证很高的燃烧环境温度,高的燃烧环境温度却可能会带来热力型Nox的生成量增加。另外,若炉膛中采取空气分级等Nox减排技术,不仅会带来区域燃烧温度的下降,由此带来的氧浓度的下降是否在影响燃料型NO生成量的同时影响炉膛中热力型NO的生成量也有待研究。本文通过试验发现煤种的热力型Nox占总生成Nox的比例与煤粉的炉内停留时间有关,必须结合炉膛内煤粉的燃烧情况来讨论。另外,通过降低供氧浓度发现,氧浓度的下降对热力型Nox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燃煤锅炉为了降低SO2排放,常采用炉内喷钙脱硫技术。脱硫剂的加入是否会影响Nox生成还存在争议。另外,温度对脱硫效果也有影响。本文采用氧化钙作为脱硫剂研究高温下脱硫对Nox生成的影响发现在1400℃的高温下,以及钙硫比为4的高钙硫比条件下,加入氧化钙并未使得NO的析出延迟,对NO生成量的影响对于不同煤种也有差异。在1400℃的高温下,以及钙硫比为4的高钙硫比条件下,加入氧化钙脱硫对于煤种含硫物质热稳定性较高的煤种脱硫效率较高,煤种含硫物质热稳定性高使得脱硫剂与SO2的氧化钙接触时间较长,从而脱硫效率提高。
其他文献
音乐意义的问题一直受到古今中外音乐学者的高度关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端于音乐美学领域,后逐渐融入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丰富拓展了音乐意义问题的研究。21 世纪以来,伴随脑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等脑电实验技术手段探索这一经典的音乐问题。 本研究在尝试实现研究方法转变、学科融合、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指导思想
20世纪已成为历史,在这百年历史中音乐的发展变迁可谓空前繁复缤纷。就西方音乐而言,随着工业时代的进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音乐发展的格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古典音乐天下一统的局面,出现分流与合流的浪潮,形成丰富多彩,纷繁汇聚的世界。就亚洲音乐而言,伴随着科技发展,世界逐步迈向“地球村”的脚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距离的拉近,非西方文化倍受新宠,使得一批亚洲作曲家在学习掌握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基
19世纪以来,艺术、设计、建筑三者互动发展,从理念到方法,从形式到表现均成为艺术教育及设计教育的重要资源,并越来越多的影响着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实验。 大量有说服力的案例表明,现当代艺术作品,无论从资源到主题、从视角到方法、从文本到样式、从体裁到媒介等,都给予了艺术设计以丰富经验与重要启示。反之亦然,概念性设计、实验性设计、前卫设计、未来设计乃至“超设计”、“反设计”等设计门类或概念,无一不浸淫在现
中国对抽象艺术的引介从民国便出现,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中国美术界先后受到日本和苏联的影响,发展出两种对于抽象艺术的理解方式——比附的理解观与推演的理解观——前者强调去历史化的、审美共通的比对,而后者强调基于艺术抽象一般性规律演进的无差别生成。通过这两种理解观,中国开始生成与西方抽象艺术历史逻辑不同的中国的抽象艺术。随着改革开放后重要的理论观念争论和抽象艺术家来华展览与讲学的影响,抽象艺术在理论
蒙古族安代舞是流传在中国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民间舞,传统的原生态安代舞是以唱为主,伴以舞蹈动作的民间自娱性舞蹈。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安代舞悠久的历史、强烈的宗教意识、浓厚的地域特点、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建国后,安代舞不仅是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而且已经发展为蒙古族的集体健身舞。蒙古族安代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整理、创新光大安代舞是每个舞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生物材料支架的骨组织工程技术在治疗严重骨缺损中有着较高的应用潜力。源于骨组织的骨脱细胞基质(DBM)因保留了骨组织中的部分生物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诱导骨的再生和修复。近年来,已有多种形式的DBM被应用于骨组织再生。然而,现有的基于DBM生物材料面临着批次间差异、理化性质难以调控等问题。基于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超细纤维能够仿生天然骨组织细胞外基质(ECM),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方法。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内依赖溶酶体的分解代谢途径,通过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蛋白或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同时也是细胞应对细胞营养状态改变和应激压力的重要反应。自噬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自噬发生需要经过自噬体(autophagosome)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和溶酶体对自噬底物降解等过程,这些过程由众多自噬相关蛋白参与
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已积累了大量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如何精确地从庞大基因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已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在自然环境中,选择压力持续作用于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基因组序列上,导致物种产生适应性进化以便能在多样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繁殖。本论文针对经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的适应性进化问题,分别从公共数据库中收集所有可用的基因组数据,在群体水平上
本文利用CFX—TASCFLOW软件平台对一台300MW"W”火焰锅炉额定负荷下的低NOx燃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SNCR技术进行了三类共18个工况的数值模拟。低NOx燃烧模拟主要分析了前后拱一二次风量比、一次风和内外二次风射流旋度、拱上下二次风量分配、前后墙下二次风量分配等对“W”火焰锅炉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经分析比较,确定出计算工况中适合与SNCR联合的相对最佳工况。在低NOx燃烧基础上的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