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相关论文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人制礼作乐,以五声八音为乐,将礼制与乐制相结合,通过礼乐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社......
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编钟轰动全国、震惊世界。这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于3层钟......
1978年,在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勘探,时任鄂博副馆长兼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先生初步认为它是“我国......
在目前出土的同类器物里,它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恢弘 4月的武汉,春山如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长篇小说《蟠虺》由这句开篇语,开启了一个波云诡谲却又内蕴深厚的故事,导出了一群在当下现实中......
为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2008年11—12月期间,由湖北省文化厅、湖北随州市委市政府、武汉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曾侯乙编钟出......
在对历史的沉思间,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飞逝而过。越王勾践剑闪烁着奕奕的金色光辉。 在这两个小时里,先后有四批人来参观越王勾践......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东......
<正> 武汉市准备把磨山风景区建设成楚文化旅游区或具有楚文化特色的风景点,我作为一个楚文化研究工作者非常支持。因为楚文化在国......
色彩斑谰的褛台亭榭,金壁辉煌的离宫别馆,无不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神奇幽秘。而各种装饰:植物花纹、动物图案,神和人的塑像,乃至......
我景仰祖先,因为我站在了编钟前面。耳边似乎回荡着远古时代那优雅的古韵,我的心中顿时宁静了,我感受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盛世景观......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这些古代发明创造......
青铜双音编钟作为礼器和乐器,在中国历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据史实和文献,概述其萌始、发生、发展、衍变,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
古文献所载“炎帝之孙伯歧生鼓延,是始为钟”等关于中华青铜编钟)的源起之说,都无从取证。《考工记》、宋代金石学著作和乾嘉学派......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数量众多,青铜重器除编钟之外,礼器精品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体现出其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极高水平,再......
战国时期是古代漆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曾侯乙墓属战国早期楚国的附庸曾国的国君墓,其出土漆器数量多,品类全,文......
<正> 随县曾侯乙墓中有一器,自名为(竹匢),盖上刻有“紫绵之衣”四字,依此定名为衣箱。并称该箱盖上的图像分别是扶桑树、太阳、鸟......
曾侯乙墓是我国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自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以来,国内外历史、考古、冶金铸造、物理声学、天文历法、音乐律......
当我们漫步神州,寻访古都名城,或者走出国门游览世界,在诸多著名的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华青铜器的倩影。它不仅是中国......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题目。 三峡大坝的安全 古今中外,水库大坝一直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
1978年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随州擂鼓墩发掘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1件木制漆绘衣箱,漆箱盖面、左右两档及前侧面绘有天文图像(图一)......
摘 要 从乐钟的发展历程来看,青铜编钟在我国音乐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西周礼乐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铜编钟的发展,也让......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出版後,備受大家矚目。許多簡文辭義古奥,耐人尋味,深深吸引和激發了學術界的科研興趣。例如,其中的《......
在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古琴应该算是一件有着同样悠久文明的乐器。最早的琴甚至可以追溯到半信史时代的神龙伏羲氏。据东汉著名音乐......
关于《交响曲1997:天地人》 香港庆祝回归委员会(庆委会)委托谭盾创作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交接庆典中作......
本文集中了近年发表的诸家研讨古乐器“筑”的文论,重点综述了其中有关筑的流行年代、乐器形制、演奏形态以及筑与曾侯乙五弦器之......
一、“天鹅之歌”动人心魄——最后一篇文稿和最后一支牌子曲黄翔鹏先生已作故,先我们而去了。乐坛巨损,晚生痛切。日后的千般乐学难......
一、黄翔鹏“曲调考证”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曲调考证”是黄翔鹏先生学术生涯中继曾侯乙编钟、中国乐律学史专题研究之后的一个......
本文在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支篪进行复制和测音的基础上分析篪的音乐性能,进而探讨先秦篪的名与实及其功能,同时,为研究先秦钟、磬......
曾侯乙之前的曾侯有曾侯(與辶)和曾侯(戉阝).二者的年代关系,通过比较曾侯乙、曾侯(與辶)和曾侯(戉阝)三位曾侯的青铜器铭文格式、......
笙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古老乐器,在《诗经》和《尚书》中就已经有它的相关记载了.它属于吹孔簧鸣乐器,现在世界上存在的大多......
文章对武汉音乐学院20年来的曾侯乙墓古乐器研究及钟磬乐作品编创、演奏实践进行了分类梳理,对相关的主要论文作了分析与评价.主要......
一九七三年,湖北省大冶铜绿山铜矿发现一处古铜矿遗址。其后考古部门得到矿山的支持,配合生产进行发掘,使这处可能沉埋了二十个世......
本文将曾侯乙E66衣箱上过去释作"甲寅三日"的文字改释作"甲寅二日",并对其内涵提出了新的解释.此外对曾侯乙的卒年提出了新的意见,......
当沉睡了二千四百多年的曾侯乙编钟睁开它那惺忪的睡眼之时,整个地球霎那间被震撼了.那雄浑激越的钟声,以无可抗拒的魅力,把人们引......
<正> 鼓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流传运用最广泛的乐器,在古代社会里,它又被人为地赋予了诸多神圣神奇的色彩和功能,这就注定了它不仅深广......
听,河姆渡人的骨哨悠悠在天际响起;听,曾侯乙轻轻敲击自己心爱的编钟;听,亡国商女不知疲倦地在淮河边吟唱;听,这一首《渔舟唱晚》,那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