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问题提出的教学作为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的发育与成长,在课堂上,学生在悄悄地分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淡化,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下降,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关键。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所以,新课程理念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树立初中化学课堂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一、树立“问题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发动机。传统教学对“问题教学”关注不多,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质疑。因此,教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应向“问题教学”倾斜,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荒唐”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热情鼓励,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案例1:在教授《分子》一课时,提出:1 1=2吗?初中的青春期学生会回答说等于3,学生会大笑,这时要及时引导而不是打压,我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的答案有新意,那是生活中有人说的,今天,我们在化学课堂上来验证一下。”,而不能遏制学生可贵的思维意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表其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联想,扩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化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问题。案例2: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并用实验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展示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演示:从CO2量减少的角度观察:用两个个干燥的集满CO2的试管倒插在NaOH溶液和水中,对比水面上升的高度,通过教师的设计方案的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多元化的思考归纳、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三、讲求追问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案例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设计如下:看过央视栏目:是真的吗?将藏纸巾的烧杯倒扣入水中,纸巾会变湿吗?学生就来了兴趣,然后进行学生活动:展示一个装有纸巾的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再设置问题情景: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氧气的体积含量)?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与互动,教师及时引导:1. 用什么方法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呢?2. 一瓶空气有多少体积?你知道用胶头滴管吸水的体积与被挤出空气的体积关系吗?让学生理解气体的体积可以由水的辅助来观察。有时可以故意让实验中水没有进入五分之一,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并归纳的原因:1. 氧气没有消耗完,即红磷不足,2. 氧气消耗完了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等等。最后再质疑:1. 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2. 有更精确的实验方案吗?3. 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学生讨论后由教师引导归纳:1. 反应物能且只能和氧气发生反应2. 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四、创设质疑情境,在探索中诱发探究能力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他们继续地深入探究。案例4:关于“催化剂”概念的教学,课本上是通过4个演示实验而得出的。在教学中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同学在有一次实验时误把氧化铜当作二氧化锰,他发现氧化铜也加快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速率,他认为氧化铜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如要确认氧化铜是催化剂,要补充什么实验?如何实验操作?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就提出该实验不严密,经过教师的诱导和同学们反复讨论及探索,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同学们认为要想使“催化剂”概念的得出变得更严密,必须再另外增设以下2个实验。即:①检验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②检验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催化剂的含义。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巨大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来,使学生好学、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感悟自然;关注民俗、节气、气候特征;挖掘美丽、感人、神奇之景三个策略性知识引导学生汲取写作源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唤醒他们的写作潜能。  关键词:策略性知识;感悟自然;关注民俗;挖掘自然;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60-1  高中语
摘 要:本文以课前预习目标的调整为例,阐述在出现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后,应及时调整,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回归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正道。课前预习很重要,但教师在预习目标上的个人标准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它提升为校级标准,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预习目标;个人标准;校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36-1  一、重要的预
摘 要:本文尝试将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育中学会赏析;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将乡土文化作为写作的活水源头;以作文教学来学以致用,推陈出新,从而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搜集和提炼写作素材,用活素材,做到胸藏万汇,笔有千钧。  关键词:写作素材;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47-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电子白板,实现了以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交互,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深化了课堂教学效度的挖潜。本文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子白板;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96-1  在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教学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束缚了学生学习的手脚,新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教学只有遵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然成长,才能焕发其学习情绪,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换句话说,就是让人性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不断调整教学预设,并赋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想说的话,让他们在话语的激辩中促成思维的发展,个性的自
摘要:从支架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欧美教学实践来看,构建以“展示——评价”为核心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可行,且能切中流弊。本文从“先学”、“展示”、“评价”、“反馈”等方面出发,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试图阐述初中语文展评课堂的基本架构和主要特色。  关键词:初中语文;展评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22-2  一  “展示—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结合《新课标》理念,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聆听;兴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1-1  一、改变学生思想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做过一份“我心中的音乐欣赏课”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
摘 要:苏教版《史记·选读》共选19篇文章,其中17篇是人物传记。从教学方法来看,通常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知识点分解法”,对人物、故事基本上也是止于疏通文意的层面上,忽视了人物身上所蕴含的宝贵的闪亮人性的魅力,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无异于是必修课的重复,没有抓住《史记选读》是纪传体史书的特点而展开教学,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起到对学生文学涵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作用,笔者认为《史记·选读》教学应“活化”历
摘要:在实际教授跨栏跑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有效地应用“递进教学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跨栏跑技术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消除惧栏心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本文探析了“递进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递进教学法”;跨栏跑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58-1一、跨栏跑中的“递进教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已经被计算机“绑架”,而在最应该严正以待的课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出现了新的困扰:“游戏”。本文将阐述游戏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和碰撞以及学习游戏如何引导信息技术课堂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游戏;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49-1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