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新成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已经被计算机“绑架”,而在最应该严正以待的课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出现了新的困扰:“游戏”。本文将阐述游戏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和碰撞以及学习游戏如何引导信息技术课堂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游戏;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49-1
  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首先要有开拓的精神,很多信息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做同一件事,为了成为既有趣又有效的“播种者”,不断地将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但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支持,因此笔者拜读了James Gee的《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深深体会了“游戏是学习和教学一部分”这个思想,自此学习游戏成为了我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新宠。
  一、学习游戏冲击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自进入中小学课程以来,对其他课程产生了化学质变,不断有文化课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相融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冲击。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计算机不仅进入企业课堂,也融入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在没有教师引领的自主使用阶段,学生们对游戏娱乐部分更加青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自主自发的游戏行为干扰了在学生看来相对枯燥的计算机知识,使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鉴于信息技术课程在机房上课的特殊性,又无法杜绝这种行为,长时间的教师和学生的对抗中,教师用各种方法:断网,程序干预等方法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杜绝游戏行为,十分疲倦,学生也会失去对课程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拾起这份兴趣,我们利用游戏本身对游戏者的强大吸引力,让游戏成为学习的媒介,促成了承担新学习内容的学习游戏,使学生成为游戏的“扮演者”,反复而自主地接受学习内容,打磨技能练习。著名的电脑游戏设计专家库尔特·斯克尔(Curt Squire)认为,学习游戏所承担的角色:一是演习和训练,学习游戏以易于融合传统课程的特点,在自主学习时代的今天作为一种“课外拓展练习”而广受欢迎;二是模拟和进行策略规划,当今模拟游戏更频繁地被用于游戏预设关卡训练和专门职业前技巧训练,进行任务分解演练和解除困难认知。
  二、学习游戏碰撞知识课堂
  1.第一个例子,沙盒建造游戏《Minecraft》,操作简单,上手容易。
  在此学习游戏中,可以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常识、地理、生活、技能:山体构成,矿石种类,果实来源,白天黑夜,经度纬度,三维坐标,工具制作,农耕,工业,养殖,采集,建造,铸造等。
  这类学习游戏,知识维度广泛,其模拟功能提供了新的学习视角和学习环境,创造了学习者们与虚拟社会接合的机会,它可以操作现实中不可改变或者暂无能力改变的事物,以三维的视觉呈现事物的全貌,去除时间的限制可观察到事情发展的始末;另外,在游戏中游戏者所遇到的未知知识促使了游戏者加强知识积累,这是自主学习自发积累和筛选知识的行为。而这是在一门学科中,由一个老师无法教授的。此类学习游戏,不仅适用于信息技术的课堂,也可以应用在信息化教学的其他各类学科中,比如数学、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电子电工等。
  2.第二个例子,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领域一项目13《游戏二进制》课程配套游戏“猜生肖”。
  在此学习游戏中,将课程内容贯穿游戏,整堂课看似在讲一个游戏,其实就是在不停地玩,不停地研究,制作再使用,其中的关键就是二进制的使用,在玩游戏了解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应用。此类学习游戏,针对性强,通过密集型的训练,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拒绝刻板,增加互动性,学习者更容易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学习方式。
  3.通过上面介绍的两种学习游戏,可以发现,学习游戏在课堂中带来的知识碰撞,其实就是教育学中的“知识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谓不大。
  三、学习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
  加入学习游戏的教学课堂,对学生的限制性少,机动性高,所有的知识来源和知识筛选都源于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形式比较灵活多变,目标性不确定。而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是有要求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整合的综合体”。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也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以三维为标准,而学习游戏讲究的是思维扩展,自主反思,容易偏离教学目标,此时,以下几个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学习游戏的选择。在不同的信息课程中,不同学习游戏带来的游戏效果不同,上方介绍的学习游戏就明显体现了。在这将学习游戏大概分为导入性游戏、技能训练性游戏、探究性游戏、竞技性游戏等几类。
  2.加入了学习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配合不同的学习游戏,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课程走向,完成教学目标。常用的配合学习游戏的教学方法有:①贯穿教学法。使学习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分解再组合的过程。②任务教学法。在游戏中设定一个任务,找出或完成,用整个过程引导完成教学目标。③点对点教学法。只针对教学任务中的某个知识点,给出一个学习游戏,点对点完成该知识点的学习目标。④小组教学法。在许多教学任务中,知识点散碎,目标性不强,对创造要求高,集众人优点利用学习游戏完成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James Gee. 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
  [2]王文君,许明.国外中小学电脑游戏探析.教学与管理,2008(12).
其他文献
摘要:高效课堂,不仅是要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新课程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长远的发展。而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找准路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良好切入点;清晰提问;扎实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69-2  高效课堂,不仅是
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感悟自然;关注民俗、节气、气候特征;挖掘美丽、感人、神奇之景三个策略性知识引导学生汲取写作源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唤醒他们的写作潜能。  关键词:策略性知识;感悟自然;关注民俗;挖掘自然;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60-1  高中语
摘 要:本文以课前预习目标的调整为例,阐述在出现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后,应及时调整,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回归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正道。课前预习很重要,但教师在预习目标上的个人标准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它提升为校级标准,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预习目标;个人标准;校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36-1  一、重要的预
摘 要:本文尝试将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育中学会赏析;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将乡土文化作为写作的活水源头;以作文教学来学以致用,推陈出新,从而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搜集和提炼写作素材,用活素材,做到胸藏万汇,笔有千钧。  关键词:写作素材;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47-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电子白板,实现了以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交互,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深化了课堂教学效度的挖潜。本文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子白板;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96-1  在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教学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束缚了学生学习的手脚,新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教学只有遵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然成长,才能焕发其学习情绪,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换句话说,就是让人性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不断调整教学预设,并赋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想说的话,让他们在话语的激辩中促成思维的发展,个性的自
摘要:从支架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欧美教学实践来看,构建以“展示——评价”为核心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可行,且能切中流弊。本文从“先学”、“展示”、“评价”、“反馈”等方面出发,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试图阐述初中语文展评课堂的基本架构和主要特色。  关键词:初中语文;展评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22-2  一  “展示—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结合《新课标》理念,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聆听;兴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1-1  一、改变学生思想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做过一份“我心中的音乐欣赏课”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
摘 要:苏教版《史记·选读》共选19篇文章,其中17篇是人物传记。从教学方法来看,通常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知识点分解法”,对人物、故事基本上也是止于疏通文意的层面上,忽视了人物身上所蕴含的宝贵的闪亮人性的魅力,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无异于是必修课的重复,没有抓住《史记选读》是纪传体史书的特点而展开教学,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起到对学生文学涵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作用,笔者认为《史记·选读》教学应“活化”历
摘要:在实际教授跨栏跑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有效地应用“递进教学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跨栏跑技术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消除惧栏心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本文探析了“递进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递进教学法”;跨栏跑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58-1一、跨栏跑中的“递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