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红色少年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安县八里湾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县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将其融入少年宫德育工作中,赋予将军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一直是红安县少年宫工作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打造红色课程体系。课程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校乡村少年宫开设了象棋、腰鼓、绘画、书法、乒乓球、舞蹈、足球、太空种子种植等12个活动项目,利用课外活动、周末和假期,组织开展电子琴演奏、腰鼓表演、手工制作、绘画展示等专题活动。学校结合红安实际和特色,推出了“将军的摇篮”“永远的丰碑”“将军童年的故事”等系列红色精品课程,还将特色传统文化教育与少年宫活动紧密结合,自主编写了《乡村少年宫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校本教材,这本教材作为思想品德的辅助学习教材,带领学生走进了丰富鲜活的红色岁月,让他们在红色熏陶中明事理、树理想。
  开展红色文化体验。学校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融入历史积淀、文化元素和革命精神。比如,在乡村少年宫设置了叶君健文化墙;将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董必武纪念馆、将军影视城、长胜街等地作为学生校外德育活动基地;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通过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扫墓、行队礼、敬献花圈、宣誓、诵读祭文、穿红军衣、吃红军饭、唱红军歌、走红军路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感悟红安精神,切身体验革命的艰辛,自觉传承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强化本领。
  强化红色行为训练。学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涵养学生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学校少年宫围绕红色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安精神”演讲比赛、“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故事会、“革命精神代代传”征文比赛、“经典红歌我会唱”歌唱比赛、“我是小小讲解员”红色导游服务等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读红色书籍、走红色之旅、做红色传人,凝聚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黄冈市红安县八里湾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是教学前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信息的考察和判断,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现有的认知能力等,是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为真正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以个别化的学情分析为前提,引导学生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笔者将以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学情分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预习单是了解学生真实认知与认知冲突的重要方法  执教《愚公移山》之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备课前,追问这个文本的教学价值何在。这样的追问很有必要。  人教版和沪教版均编排在第八册。这篇文章对于成年人来说比较浅显,但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恰到好处。首先,从内容上讲,奔驰车、买彩票、中彩等,学生都知道,文章的主旨“诚信待人”学生一读就懂,可以说,这个文本是学生“熟悉的陌生人”。其次,从语言上讲,文章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也没有匠心独运的构思,简单得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初中生在描写人物心理时,隔靴搔痒、无病呻吟的现象很普遍。为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借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学生描写心理提供了借鉴。  一、整体阅读品析  心理描写没有特别的标志,要了解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就必须整体阅读,从文本中的关键词或间接心理描写上去揣摩、品悟。为了让学生揣摩“我”的心理,笔者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细细揣摩并旁批“我”的心理变化,用恰
“自然笔记”是让学生带着画板和笔走进大自然,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并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的一种课程形式。自然笔记自身的特点,决定着有效观察、学会记录是开展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一、有效观察  有效观察是开展自然笔记课程的基础,而看、摸、闻、听、尝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五感观察法”。  1.看,观察自然之貌  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发现物体的不同之处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倍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是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百分数、比等内容的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比较和抽象中建立“倍”的概念。  一、 建立“倍”的概念  运用几何直观可以将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地展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方法:通常都是将较小数作为比较的标准,看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初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小学科学学科,对于科学的兴趣高涨。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对于科学学习所需的逻辑思维能力尚需逐步养成,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存在持续性差的问题,整体科学素养处于较低水平。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持续的培养,需要在教师精心组织与引导下逐步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持续的教学中以兴趣为抓手持续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做一个指南针》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按照实践学习的顺序
“我原来怕走黑路,但是现在不怕了,因为我有手电tong照着路。”  这是一名一年级学生参加考试时,针对“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题目要求写下的答案。满分4分,老师扣掉了3分。她问我这样扣分合适吗?我说:“太重了,这个答案可以得满分。”她解释说,提供的故事与助人为乐有关,这句话与故事要表达的中心不一致。  我认识这位老师很久了,心里一直对她充满敬意。这件事不会改变我对她的
窗外晨雾如纱,我静坐桌前,在音乐与茶香的陪伴下,赏着孩子们的周记。  一篇《我的女神》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女神是隔壁班的班花,犹如仙女般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她的眼神如磁铁般吸引着我,……”我一看姓名,顿时目瞪口呆,是一个平时内向且习惯较差的孩子。这才六年级的孩子呀。再想着平时班上也有些孩子私下里笑笑这个,笑笑那个,难道他们真的早恋了?  我找来了然,他惊恐地望着我,好似暴风雨即将来临。“你的这篇
文本的教学价值是多元的,但最合乎文本特点的教学取向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却是一定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所谓“合适的教学内容”,指在文本丰富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中,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学的内容”指最能促进学生“获得”和“发展”,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形成素养进而形成内在潜力的有价值的内容。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的教学为例,谈谈怎
SMART课程是大兴一实小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理性选择和合理建构的学校课程体系。它聚焦“生命”,包含“心智”“阳光”两个关键词。“心智”指向生命的内核,侧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凸显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能根据场景识别判断;二是能根据条件解决问题;三是能根据体验感悟生命。“阳光”勾勒生命的外显状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内涵主要有五个具体要素:乐观积极的情绪;专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