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变迁记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活
  对“阿坝”这个地名的来历,有种解释说,阿坝县的地形像一面鼓一样平坦开阔,故称之。
  的确,从东边进入阿坝县城,翻过一个叫“坝上农耕”的垭口,开阔平坦的阿坝县城就进入眼帘了。从南边的河支山观景台俯瞰阿坝县城,整个地形地貌一览无余。阿坝县城宽广、开阔、平坦,“鼓”的称谓名副其实。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在“鼓”前面加上“金”字,又把阿坝县上升到“金鼓”的至高境界,意指富庶。
  历经沧桑岁月,阿坝县这方古老的土地在今天正发生着巨变,“金鼓”正敲响着新生活。
  看,平坦宽敞的柏油路已经通向乡村牧区,逐步缩短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安全舒适的校舍托起万余学子的就学梦;功能齐备的医院,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发达的通讯让人们足不出戶便可做成一桩桩买卖;一幢幢崭新的房屋实现住有所居的居家梦。
  现代化的新城区——南岸新区拔地而起,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鸟语花香,水天一色。安多文化名城摇曳多姿,展现着新的面貌。
  新的产业因基础条件的改善而蓬勃发展:快递物流业茁壮成长,线上交易风生水起,托岗黑青稞产业诠释着新时代阿坝县新青年的创业奇迹,人工种植贝母基地带动农牧民群众大幅增收,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畜牧业发生质的飞跃,源源不断的自驾游彰显阿坝县的旅游潜力无限,厚积薄发……俯瞰阿坝县这面亮灿灿的金鼓,正敲响着奔向新生活、新未来的响亮乐章。
  特色民居
  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到过阿坝县的人们都能感受到,阿坝县的民居独具特色,黄泥堆砌的墙体,装饰精美的内部。这里的民居大多修三层,冬暖夏凉。阿坝县民居是人们就地取材修筑起来的智慧结晶。因此,人们说,阿坝县的民居是独一无二的。
  在我看来,阿坝民居既是凝固的音乐,也是传唱千年的流动音符。当你把它看做一个建筑物时,它们是凝固、固定着的;当你打开想象的翅膀,它们是会唱歌的精灵,它们的确在歌唱着、舞动着,并且千年传唱不息。耳畔仿佛传来“妈妈的羊皮袄,夜夜覆盖着我的梦”。这是儿女们对母亲的倾诉,是人们对大地的赞颂,是对上苍的感恩。每当有人家修建民居,人们总会聚成一排,拿上夯土工具,整齐划一,有节奏感地唱着打墙歌,在歌唱中劳作,在舞蹈中完成房屋的修建,真是应了那句“音乐舞蹈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因此,阿坝县民居是“传唱千年的音乐”也就不难理解了,人们在修建它时就注入了音乐的养分、音乐的灵魂、舞蹈的节奏。
  曼扎塘湿地
  在阿坝县东北角,川甘青结合部,有一方水草丰美的湿地——曼扎塘湿地。这里是旅游观光的圣地,是摄影的天堂,是感悟高原湿地公园的最佳目的地。近年来,这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曼扎塘湿地方圆3685平方公里,境内河流蜿蜒曲折,绿草如茵,这方湿地也是各类动物的栖息天堂。黑颈鹤在这里悠然自得,它们是这个舞台上的华贵模特儿;旱懒时而慵懒地出洞觅食,时而摇摇摆摆在草原散步,好一副“富态”的模样。这方湿地,更是牛羊的幸福家园,牛羊成群结队在河边悠然吃草。偶尔,雄鹰在空中发出一声悠长的嘶鸣,一派高原特有风光尽收眼底,一幅天然油画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阿坝县曼扎塘湿地位于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新时代,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决策下,当地已全面行动,拿出过硬举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以赴守护这块地球之肾,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承担着上游责任,为祖国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作出不懈努力!
  清晨,当你从最佳的山丘放眼曼扎塘湿地,那星罗棋布、自然天成的河流,犹如一条条飞奔的巨龙,奔向远方,奔向未来!
  土地、森林和草原
  广阔的阿坝县,幅员面积10435平方公里,沃野千里、林海茫茫、草原无垠。
  阿坝县是农业、牧业、林业三大资源同时兼有的为数不多的地方之一,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
  在俗称“上阿坝”地区(指县城及县城上部)是开阔平坦的农耕地,一望无际铺展开来的土地,很适合机械化耕作,每当播种季节到来时,到处都是轰隆隆的机器声和人们播种的身影。进入夏季后,万亩油菜花盛开,大地一片金黄;秋收季节,一望无际的青稞麦浪滚滚袭来,各种收割机穿梭于田间地头,收割着丰收、收割着果实、收割着希望。
  而在“下阿坝”地区(指县城下部),则主要是林区了。阿坝县的林地面积约313万亩,它们是涵养水源的根,是绿水青山的依存,是各种动植物的宝库。除此之外,林地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条件和方便。近年来,人们开始发展林下经济,茸安木耳、蒙古糌粑、羊肚菌、黑青稞等产品逐渐成为绿色品牌,并为人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着财富。
  而阿坝县的东北部地区,则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是阿坝的纯牧区,是牧业经济的最佳地。贾洛草原、求吉玛草原、麦尔玛草原构成了1321万亩的天然草场。这里是安多地区(川甘青结合部)优良草场的核心,闻名于世的贾洛绵羊、河曲马均出自这里。这里牛肥马壮,也是黑颈鹤的故乡,更是长江黄河水源的涵养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高原湿地的宝库”。放眼千里的牧场,牧民们骑着骏马,唱着牧歌,放牧看牛羊,正幸福地奔向新生活!
  高原商城
  在阿坝县,人们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东西(指商品),在阿坝县可以买到”。这话的言外之意可以理解为,阿坝县的商贸发达,商气旺,商品丰富。
  阿坝县素有“高原商城”(也叫“草原商城”)的赞誉。对于此种说法,等你在此地工作生活许久之后就会慢慢领悟了。高原商城的由来,首先得益于阿坝县的地理条件,它处于四川、青海、甘肃的交汇地带,是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人们来往密切、频繁,自然就发生很多贸易往来。其次,阿坝县富集的资源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存生活条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外地人到阿坝县后,就在此落脚生根发芽了。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这里商业繁荣不无关系。高原商城有一批又一批的精明的生意人,从解放前的“甲康坝”商贸、“兴隆号”商贸,到改革开放前期的边贸生意人,再到如今遍布拉萨的生意人,阿坝县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精明能干的商人,他们用聪明智慧不断创造着财富,谱写着一曲曲商贸传奇,也用他们的财富回馈着家乡,回报着故土,带动着这方热土的兴旺。
  久马高速
  2020年,对阿坝县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载入史册的日子,全长219.085公里的久马高速公路(青海省久治县至四川省马尔康市)全面开工建设。
  阿坝县作为久马高速重要的途经地,高速路在县境内有115.881公里,得益于这种区位条件,相信阿坝县的经济发展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每当我走在久马高速火热的建设现场,我都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英明决策下,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这一条条天路在青藏高原贯通,让雪域高原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繁荣与发展。
  新时代,党中央作出“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久马高速公路正是“一带”当中的重要节点。久马高速是四川西北部首条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是辐射带动涉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大动脉,修通后将实现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高速公路直连直通。介入青海后,走向大西北,再走向中亚、欧洲,走向世界……
  正是基于这个政治、经济战略等层面的意义,久马高速对阿坝县而言,正如架起腾飞的桥梁。阿坝县这个川甘青三省结合部的高原商城将插上腾飞的翅膀,走向繁荣、进步、文明,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区区域发展先行县的建设指日可待!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示范区宏伟蓝图将尽早实现!
  责任编校:石晓迁
其他文献
面前崎岖的山路,岳登兴觉得和他的命运一样坎坷。他感到孤独,特别是当他孤身一人走在这山路上,巴中南江官路口的山上挺立着孤独的树,微风吹来,树叶发出低沉的飒飒声,拨开空气的阻挡,径直传到岳登兴的耳朵里,像肺活量大得惊人的老者,不说完这长长的一句话,绝不停顿,无聊、孤独被这个场景无限放大,在空无一人的大山里,瞬间孤独氤氲,像雨后的云雾一般弥漫了整个山脊,包裹着里面所有的一切,让人泪奔。在孤独的怀抱,岳登
期刊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将迎来百岁华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党就是一颗明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沐浴党的光辉,在党的英明、正确的领导下,我们阿坝的经济迅猛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在党的光环之下,阿坝茁壮成长,并逐步走向辉煌,我们迎来了一个精彩的新时代、一个腾飞的阿坝。可是往事不堪回首、记忆历历在目,又令人感慨万千。  张大明是在阿坝农村长大的,迷糊的记忆中
期刊
从西安走时,气温摄氏38度。  我和妻利用假期外出旅游。  茫茫夜色中,只感觉火车不时地穿过一个隧道,又穿过一个隧道;视线一会儿玄青,一会儿幽暗,一会儿又转成铅灰。这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沿途几乎全是崇山峻岭,地势极为复杂,工程艰巨异常。共和国的铁道兵和鐵路工人,硬是逢山开道,遇壑架桥,在长达1085公里的铁路线上,打通隧道427个,架设桥梁653座,在隧道里或桥梁上建造了几十个“地下车站
期刊
时光如奔腾的马匹,惊蹄而去  今夜我为你放歌,以一个游子的名义  平凡的筑路人,正在南方的铁轨上  开凿星光。照亮你向前的车轮  我在千里之外借着月光,铺开崭新的信笺  从南湖上的一条红船开始  尝试对你的速写,带着虔诚与爱  一面血染的旗帜,滋养着万点薪火  用百年时光传遍祖国大地  英雄的华夏儿女正意气风发,时刻准备着  以先锋的姿态,迎着太阳迈向新时代  是的,我听说过的,一个古老的信条中说
期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  仰视过这座桥  这座以中国工农红军命名的精神地标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抚摸过  桥梁上磐石般的革命信念  那些长眠于此的钢铁之躯  那些沉积于此的红色精魂  琥珀般底色鲜明  两军会师,打开西陲  绕不过的渡口,避不及的轰炸  恶犬们轮番撕咬  体无完肤的桥身血迹斑斑  羌民衔枚疾走,编竹绳,铺篾板  快,再快  下山竹穿越崔嵬崖壁  在羌的骨骼上擦出绵长的黑烟  顶戗蓄势的
期刊
我的父亲是矿山基层的一名普通党员,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但父亲过去的许多事却历历在目,并一直影响着我们。  父亲的党龄有五十多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或者在岗还是退休,他都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党员。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在“大办钢铁”的高潮中,父亲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川北广旺矿区工作。在煤矿,井下掘进工和采煤工,是最艰苦的工作,被称为“井下一线”。父亲一直在井下当掘进工,重活、苦活
期刊
(一)  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  党啊  如船上的明灯一笺  破迷雾指航线  引领中国人民永向前  百年风雨兼程  一路坎坷曲折  闯过多少急流险滩  多少志士前赴后继  华夏大地换新颜  南湖船上的灯啊  引领中国人民  走向繁荣富强  明天更加辉煌  (二)  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  党啊  如船上的明灯一笺  闪着光燃成烈焰  燒毁中华百年苦难  同辉日月普照人间  百年奋斗的壮丽画卷  永
期刊
摘要:文章依托案例和网络调研,将阿联酋国家档案馆档案工作的近期特点归纳为档案服务彰显较浓厚的人文关怀、档案宣传注重外交功能和时机把握、档案合作规模宏大且时间持久、档案技术应用兼具前瞻性与审慎性,并针对我国档案工作实践,提出档案服务赋能社会和谐发展、档案宣传提升“双向”档案意识、档案合作优化效能及理性对待信息技术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档案工作 阿联酋国家档案馆 特点与启示  Abstrac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