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恩不忘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将迎来百岁华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党就是一颗明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沐浴党的光辉,在党的英明、正确的领导下,我们阿坝的经济迅猛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在党的光环之下,阿坝茁壮成长,并逐步走向辉煌,我们迎来了一个精彩的新时代、一个腾飞的阿坝。可是往事不堪回首、记忆历历在目,又令人感慨万千。
  张大明是在阿坝农村长大的,迷糊的记忆中,他家屋前屋后长满了土豆,土豆收成好个头也大,吃起来软绵绵的、香喷喷的。张大明的母亲就变着花样地给家里人烤土豆、蒸土豆、做菜、熬粥,味道好极了,母亲的手艺真好!关键是土豆耐保存,几乎一年吃到头。其实,在那个食不果腹、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能吃饱肚皮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说,土豆是农村人不可缺少的食粮之一,很大程度上补贴了一部分粮食。
  张大明听爷爷说,他们以前根本就没吃的,土豆跟粮食一样金贵,他们、还有张大明的父母备受着饥饿的煎熬,等到张大明出生的时候,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分田到户”了,但是仍然还不能完全吃饱。尽管如此,张大明和弟弟还是非常渴望能吃上红烧肉,即使一顿也可以。但是他们知道,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唯一的经济收入仅靠几亩贫瘠的耕地,张大明和弟弟的学费是用粮食换来的,学费里凝聚着父母的辛劳和汗水,所以,吃红烧肉的欲望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张大明相信有朝一日总会实现的。
  记得一个星期天,农活很忙,母亲让张大明带着弟弟在家做午饭,张大明高兴地答应了,吃完早饭不一会儿,就和弟弟开始忙乎起来了。
  中午时分,从农田回家吃饭的父亲笑着问张大明兄弟俩:“今天做什么好吃的了?”张大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红烧肉,美味的红烧肉。”父母惊诧不已地看着张大明和弟弟,脸上充满了疑惑。很快,张大明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红烧土豆块,还不停地叫唤着:“红烧肉,红烧肉来喽!”父亲指着土豆乐了,饶有兴致地问:“这就是你所说的美味的红烧肉吗?”张大明一个劲地点头,他始终认为,红烧土豆无论是形状、颜色还是味道跟红烧肉没什么两样,或者说完全一个样。
  张大明不失时机地夹起一块大大的土豆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不停地感叹道:“真香,比红烧肉还要好吃几百倍。”一直沉默不语的母亲说话了,言语中带着几分忧虑:“娃儿,是不是特别想吃红烧肉啊?”张大明违心地摇摇头,不想让父母知道他心中所想。然后,张大明又夹起一块土豆,仍然有滋有味地吃着。弟弟可是实话实说,一点儿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想啊,我和哥哥一直都在想。”后来,父母只管埋头吃饭,一声不吭。那顿午饭,张大明吃得格外香美,他好像闻到了红烧肉的味道,尽管他知道,土豆与红烧肉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令张大明振奋的是,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他竟然在老远就闻到了肉香,那是真正的肉香啊!张大明迫不及待地往厨房奔去,但是在门前不禁放慢了脚步,因为厨房里传来了父母的说话声。只听见父亲在说:“有这个必要吗?那可是你的心爱之物啊!”一会儿,母亲说话了:“你知道吗?孩子们一直都在想吃红烧肉,可从来没对我们说过,显然,他们非常懂事,知道家里的实际情况,所以也没为难我们,我这样做,很值得!快别说了,他们该回来吃饭了。”
  张大明一下子明白了,尽管他不知道母亲用什么心爱之物为家里换取了红烧肉,但他十分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张大明怔怔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党的政策不断健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阿坝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水平以及精神面貌在日益提高,土豆当饭吃、土豆当肉吃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仍旧无法忘记,每每跟儿子谈起此事时,他总是舔舔嘴问张大明:“爸爸,土豆真的如您所说的那么香吗?”张大明微笑着点点头。
  于是乎,儿子拿起手机给住在乡下的奶奶打电话:“奶奶,我要爸爸以前吃的土豆红烧肉。”然后很失望地挂断了电话,张大明问儿子:“奶奶是怎么说的?”儿子嘟着嘴回答道:“奶奶说,屋前屋后都是水泥路了,找不到地方长土豆了,她还说,现在的生活都富裕了,还吃什么土豆?以前是粮食不够吃、舍不得吃,才用土豆充饥的,现在啊,大鱼大肉都吃不完,土豆连乡下人都不愿意吃了。”
  是啊,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种地不用上缴农业税,还有补贴,多好!农村满眼都是水泥路,轿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了,多方便!城里、乡下一片繁荣昌盛的大好势头,多开心!这些丰硕的成果,都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是她指引着我们迈向幸福、走上小康之路。
  张大明突然想回家了,他想看看年老的父母,他想看看家乡的巨变,忍不住第二天就出发了。
  阳光明媚的早晨,张大明打算开车回去的,因为父亲在电话里不止一次地告诉他,家门前的那条路已经修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听到这个好消息,张大明既是欣喜又是激动,要知道,张大明家所在的阿坝乡下以前很贫穷,老家终于有条像模像样的水泥路了,乡亲们多年的梦想也随之实现了,张大明能不欣喜?能不激动吗?
  提起家门前的那条路,张大明至今仍然心有余悸。记忆中的路是一条狭窄的土路,一条光秃秃的泥土路,平时还好一点,但是到了下雨天,这条路就变成了“烂泥路”,被雨水浸透的泥土就会变成了烂泥,人在上面行走非常艰难,更不用说其他的比如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了。烂泥不仅会弄脏鞋子,而且还会黏在鞋底,叫你走都走不动,几乎是寸步难行。
  但是这条路是张大明回家的必经之路,无论有多艰难都得克服,因為张大明得回家啊!每次遇到下雨天,大人小孩都会为上学犯愁,母亲只好穿着靴子或者直接赤脚,背着张大明把他送到学校。三里地啊!到了学校母亲已是汗流浃背了,放学之后还要接张大明回家,有一次母亲不小心,脚被碎玻璃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缝了好几针.....
  如果这条路是砖头路该多好啊!这是乡亲们最初的梦想,也是最奢侈的梦想,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大明家门前的路终于经历了一次华丽转身,铺成了一条砖头路,大家梦寐以求的砖头路,这可乐坏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激动不已,因为,下雨天他们也可以大摇大摆地去上学了,不怕雨水弄湿路面了。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长期的踩踏和挤压,砖头与砖头之间裂开了大缝,路面也变得坑坑洼洼,下雨天的时候,泥浆一不小心就会从缝隙里飞窜出来,弄脏了衣服,所以,水泥路是张大明全村人远大的梦想,甚至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老家喽,回老家喽!”儿子的叫唤声打断了张大明的思绪,他一下子回过神来,急急忙忙驾车,直往家的方向,张大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家乡水泥路的风采了。车子很快进入了张大明家所在村的区域范围,一条长长的水泥路跃入眼帘,真的不敢相信,这条路竟然就是张大明曾经“恨之入骨”的烂泥路,揉擦揉擦本以为看花了的双眼,安定安定怦然跳动的心,张大明不禁哑然失笑,这条路的确是通往他家的路,张大明再熟悉不过了。
  水泥路平坦适意、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把乡村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蔚然壮观,今昔无法相比啊!张大明赶紧掏出手机,不停地拍照,然后转发朋友圈,他要讓所有在外工作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他们乡村也有水泥路了,张大明要把他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也许张大明发送的这组图片也会激活他们尘封的记忆,也会让他们想起久远的“烂泥路”,他们肯定会和张大明一样感叹不已:水泥路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了,它已经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张大明把车速减慢下来,缓缓地、小心翼翼地行驶在水泥路上,他真怕一不留神压坏了它,更怕它瞬间消失在自己的眼前,毕竟,这条水泥路对张大明而言、对整个村庄而言真的是来之不易,应该百般呵护它才行。
  到家了,到家了!车子一直开到了家门口,这是张大明从来没有想过的,说实话,能有条像样的路就非常不错了,把车子开到家门口,张大明是没想到过,也没敢想过。父亲迎面走来,满脸笑容:“现在好了吧?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张大明也是颇为感慨,其实,他已经感慨老半天了。父亲看起来有点激动:“你知道吗?这是党的惠民政策好啊,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农村怎么会有水泥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农村会有这么好的生活吗?”
  是啊,中国共产党建党已经100年了,走过了波澜壮阔、风雨兼程的100年,100年来在党的带领下,阿坝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乡大地社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强大了、阿坝富裕了,百姓的干劲就更足了,生活水平就会日益提高,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土豆、水泥路,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甚至不屑一顾,但是张大明、还有无数个阿坝人对它们却一直是念念不忘,因为土豆记录着阿坝在党的领导下从饥饿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历史轨迹;因为水泥路实现了阿坝农村几代人的梦想,是一条通往未来的幸福之路。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丰功伟绩,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的百岁生日之际,张大明感到异常兴奋,祖国强大了,家乡富裕了,党恩不能忘啊!张大明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责任编校:邬彦姝
其他文献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
盆地上有一条河,河水自北向南,在故乡的村子东边,拐了个湾,向西流去。故乡因此得名龙湾。十二岁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龙湾。童年的记忆,就像一幅幅画卷,有时候是零碎的,松散的,模糊的,有时候又是完整的,清晰的,绚烂的。这些画卷,拼接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总是在不经意间爬上心头,又总是在不经意间默默消失。  这些年来,我常常会梦见龙湾的村舍、树木、乡亲,和许许多多童年的伙伴。甚至,我会梦见千军万马,和血腥
期刊
老兵“选”工作  这是“神仙泉”,老百姓取山泉水的地方;这是“时光隧道”,摄影师的网红打卡地;这是“火烧山”,旁边是“森林防火备用池”。你看,这棵香樟树正在比“心”,那棵是我们刚刚扶直的倒树,又发新芽了……跟随老兵巡山,每片林子,每一角落,每一棵树,老兵如数家珍。他看它们的眼神充满爱怜,犹如看自己的孩子。  老兵守这片林子快30年了。30年前的他还算“小伙子”一枚,一晃30个年轮刻进老兵的生命,他
期刊
摘要:机关档案管理部门使用政务云平台可提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但档案管理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政务云环境下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风险,提出从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及服务层五个保护层面构建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机制,以期为政务云环境下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务云 机关档案管理 信息安全技
金色的草地  初秋风吹过,大雁南飞。草地边缘热腊部落哇玛寨的泽旺和几个伙伴相约到川甘交界的寺院烧柏香祈福。几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是爱枪、爱瞄姑娘的年纪,到寺院附近的甲康(“甲”藏语音译,为汉人、汉族之意。甲康,意为汉人区。)逛街时听街上的回族朋友说,夏热塘草地那边来来去去过了很多共产甲玛(甲玛,藏语音译,意为汉兵,“共产甲玛”为当地藏族对红军的统称。),饿死了很多人。几个小伙子将这一消息仔细梳理,
期刊
明晰典型旅游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的时空演化特征,对优化城市旅游产业布局,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年、2020年安徽省黄山市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市域尺度上旅游休闲业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析旅游休闲业态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2010-2020年,黄山市各旅游休闲业态的总体空间分布形态变化微弱,空间集聚特征逐步加强,时空演化格局表现为由“一核三中心”向“一核八中心”过渡。②旅游休闲业态空间分布方向呈现西北-东南偏离,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位移,形成以市中心为
南湖红船  一只红船,载着希望  正在湖面之上轻轻飘荡  每一缕红色都是喜悦  给追随者,带着无限遐思  热血,让中国踏过了数千年文明  日月,重新轮回  把光明变成期盼  带着多少努力继续奔跑  共产主义宣言从这里启航  新篇章没有被挫折击败  光明,已经冲天而起  革命的船票,承载着一个新生的国家  党章的每一个字,像每一杆枪口  对准了所有的黑暗  使命,带着坚毅  红船,载着澎湃的热血  
期刊
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北面是山西,南面是陕西。  一片孤零零的玉米林子站在拐弯处陕西的小山峦上摇晃着忧伤旋律。  黄昏了,夕阳从西斜的小山峦上透射过来,映着玉米林子斑斑驳驳虚幻的影子,弥漫出一种凄惨、悲凉的色彩。此时,玉米林子里看上去异常宁静,但这种宁静使人觉得诡异。因为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空前大战,一队日军从黄河拐弯处登上岸,企图穿越玉米林子的官道进入陕西地盘,清剿陕西大山里的一股抗日武装。  小
期刊
民国二十四年一个寒冷的夏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率领下入境蜀地,大部队突破芦山、宝兴一线数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突围到夹金山南麓的一个无名山坳下,以谋取翻越夹金山向阿坝境内的懋功进军,继而实现挥师北上的战略目标。  ……  山外的时节虽已到了百花齐放的盛夏,而夹金山上却是一副冰天雪地的瘆人模样,乱石嶙峋的山岭直插天际,山头上缭绕着一团黑乎乎的神秘乌云。  红军先遣队一行数百余人
期刊
面前崎岖的山路,岳登兴觉得和他的命运一样坎坷。他感到孤独,特别是当他孤身一人走在这山路上,巴中南江官路口的山上挺立着孤独的树,微风吹来,树叶发出低沉的飒飒声,拨开空气的阻挡,径直传到岳登兴的耳朵里,像肺活量大得惊人的老者,不说完这长长的一句话,绝不停顿,无聊、孤独被这个场景无限放大,在空无一人的大山里,瞬间孤独氤氲,像雨后的云雾一般弥漫了整个山脊,包裹着里面所有的一切,让人泪奔。在孤独的怀抱,岳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