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仿作”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大作家茅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学习作文,总是以摹仿开始。为了准确、恰当、生动、完美地把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必须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其中参照借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在作文初学阶段,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强仿写练习,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始阶段,是写作兴趣培养的重要手段,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仿练;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能读会写。读是接受,写是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实不可分割的两种活动。从读到写,通常是让学生结合课文阅读,以此达到写作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语言文字比较复杂,虽然能从课文阅读中获取读写的知识,却不能立马把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因此,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的形式,也是小学生有模仿到创作的一个过程。
  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强调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把促使学生‘反三’作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精讲,多进行片段的仿练,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观之,仿作是把小学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引导小学生进入作文之门,尽快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访作中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的手上,有的是范文——教材中的课文、优秀作文选乃至学生中的优秀作文都可作为范文提供给学生。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独立的主题和相对应得作文训练要求,所以正确理解,吃透教材,了解文章中心、线索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是本单元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选材、立意、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开头结尾。捕捉精彩的一句、一段,有的放矢,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仿写练习中积累。
  一、仿写表达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如在教学《高达的皂荚树》一文时,有这样两句话:“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学生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好茂盛的皂荚树啊,他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在分析比较中,学生明白了这两句话的特点是先赞叹再具体描述。先由这样的仿写开始,平时观察到的事物也可以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把特点写具体。
  二、仿写开头结尾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感到不知如何下笔。所以仿写开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作文一般以状物、叙事、写景、记人为主,如人教版第六册状物课文《翠鸟》开头:“一双红色的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直接从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圍环境入手,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学生可以从这样各种各样的开头仿写中的得到灵感,创造出经典的开头。
  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画龙点睛。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就是范文给了学生源源不断地灵感。让学生不再“有话说不出”。
  三、仿写精彩片段
  段落仿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课本的训练点很多,教师应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防练。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是仿写练习的最好范例。学生从片段的仿写中了解写作顺序、构段方式,布局谋篇、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夯实的语言基本功,丰富语言的积累。
  学生仿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性学习的过程。在仿写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写好片段是写话到自然段的发展与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最后,仿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自己的创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创造的定义就在于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仿写最忌千篇一律,千题一面,我们力求读写结合,在批判中求新,在发散中创新,从少到多,持之以恒,坚持锻炼,逐步走向写作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启航.小学语文教学.山西省教育报刊社,2011.10(404):4-9
  [2] 赖德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电子版)
  [4]人教版1—12册语文课本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率,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解决长期以来古典诗词教学的盲目性和不知所措问题,应该立足“篇章、知识、训练”三个“基本”,在此基础上,确立由两种类型选文组成的篇章体系,建立切实有用、具有基础价值的四类知识体系,创立由诵读训练系统 、鉴赏能力训练系统和答题技能训练系统构成的训练体系。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体系;篇章;知识;训练  时至今日,在中学几乎没有人不重视古典
摘要:艺术教育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新模式下,以人文主题统领的艺术教学中,艺术教育与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如何最大化发挥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笔者受中山市三乡镇白石环幼儿园多年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启发,从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开放性和本土化等特性延伸至创意戏剧活动的开展。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的探究,旨在通过发挥创意戏剧教育性的优势,让农村幼儿园的幼儿能够在宽松、有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解题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上有重要作用,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开发“解题型”微课要注意三点:一是厘清常见术语,分清易混概念;二是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专项指导;三是关照少数学生,解决个别问题。  【关键词】古诗鉴赏;解题型;微课  “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一般认为,微课是指按
【摘要】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强调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从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小学科学领域实验教学现存问题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科学探究实验,其中物质科学领域的实验占了不少的内容。但在物质科学领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欠缺、对其不重视、指导策略不到位等原因,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不足。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曾经对四年级科学科进行专项抽测——实验考核,发现部分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操作不当,如学生未能完全正确地组装电路检测器,使用
要处理好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必须先明晰教学中应有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关于这一点,华东师大教授郑桂华老师认为:“如果仅从中小学的教育的角度来说,把适合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文化内容定义为‘历代文化经典’,再把‘历代文化经典’的内容称作‘古诗文名篇’,比如,孔孟的语录属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就被称为‘古诗文名篇’。”对此,作者深表赞同。  遗憾的是,相对于以往能在课堂上相对集中地诵读历代经典
一、高中哲学课程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尽管在小学、初中的一些课程,如语文、历史中已经贯彻在其中,在其他课程中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渗透,但都没有进行专门学习。高中二年级专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的系统学习,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习。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同时由于现在信息的全球化以及思想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在学校,在
【摘要】整体把握与细处探究是一种基本的文本解读方法。整体把握的对象是文章的内容、情感和结构。细处探究的对象是文本中任何包含有丰富思想、文学、情感价值的语言符号或标记,它可以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也可以大到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甚至几个自然段。  【关键词】整体把握;细处探究;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中心任务,而整体把握与细处探究则是一种最基本的解读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各种体裁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合理、现实的情境,加强情境数学化,注重问题变式与迁移,倡导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等方式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数学的学习,除了学习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的需要。数学知识往往来自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
[摘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上有持续的进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通过观课来达到成长的目的。本人从授课教师、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自我反思教学问题等角度来阐述观课的策略,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观课;分析;反思;成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每逢举行大型的英语教研活动,就会有一大堆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挤在一个课室里听课。有些甚至是临时走进课室,坐下来草草地记录下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