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是新媒体、新技术的时代。所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形成的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为载体、媒介的新形态”。知识的碎片化、语言的图像化、信息的海量化等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力、理解力。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助力,让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深度发生。

一、经验化情境,建构“向知课堂”


  语文情境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情境教学,更是内在的情境教学。外在的情境教学,主要是借助于新媒体,创设具有“声色光影”特质的物质化情境;而内在的情境教学,主要是借助于新媒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借助新媒体创设情境,首先是创设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化的情境。因为,只有创设学生生活化、经验化的情境,才能真正打通“生活——语文”的通道。
  生活化、经验化的情境,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接地气。对于语文情境课堂的建构而言,已故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曾经这样说,“真情美思是语文情境的主要特质”。生活化、经验化的情境,是一种“真”的情境。“真”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从而帮助教师建构“向知课堂”。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这篇课文,笔者利用新媒体创设“我爱火烧云”的生活化、经验化的情境,统整本课教学。通过手机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经验中因为熟视无睹而没有深入观察的难得的“火烧云”景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领略到火烧云的色彩、形象等。经验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学生将之与教材中的语言描述进行对比,增强了对火烧云描述的体认。不仅如此,借助网络,引导学生百度搜寻“火烧云”的相关信息,增进学生对“火烧云”的科学的理性认识。如此,学生不仅能以“人文之眼”“人文之心”阅读课文,还能以“科学之眼”“科学之心”理解课文。学生认识到,通俗说的“火烧云”也就是科学课上学习的“朝霞”“晚霞”等。“火烧云”的天文现象通常出现在夏季,尤其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火烧云”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充沛,预示着生物的繁茂、蓬勃的生长,等等。
  借助新媒体,创设生活化、经验化的向知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学生发挥全脑功能。新媒体、新技术创设的生活化、经验化的向知情境,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生气、活力,能让学生的语文课堂交流更加流畅,能让学生的观察、体验更加真切。通过经验化的情境,学生与网络、与媒体展开对话,其阅读内驱力得到了增强,他们会主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从而领略火烧云的天文景象。

二、思维性情境,建构“求知课堂”


  情境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要激发学生的理性认知。感性认知,可以营建经验性、生活性情境;理性认知,可以营建思维性情境,启发学生运思。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不仅仅是指思维,更指思想、思考,指学生的丰富的冥思、神思、情思、睿思等。思维性的情境课堂,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主动的“求知”,从而建构“求知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思维性情境,可以以情促知。
  比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文,以“廉颇蔺相如”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既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完整的故事,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将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格凸显出来。教学汇总,笔者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生动地展现秦王、蔺相如、廉颇等人的表情、动作等,从而让文本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给学生以启示、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启发学生思考:将相为什么不和?将相是怎样不和的?将相又是怎样和的?从而引导学生熟悉将相不和的背景,即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藺相如晋升为上卿,这就直接导致了将相的矛盾,了解将相和的过程,即廉颇的负荆请罪。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求知情境”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能获得一种思维的挑战、一种潜能的深度激发。
  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创设一种“求知情境”,这种“求知情境”能破除学生与文本之“隔”。在“求知情境”之中,学生舒展开自由思维、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天空中翱翔。“求知情境”能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情境的介入感。这种介入感,表现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程度、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和融入程度。

三、探究式情境,建构“真知课堂”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情境,不仅要激发学生“向知”“求知”,更要引导学生的“真知”。在语文教学中,“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语)。“真知情境”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在探究中获得深度的感受与体验。过去,教师往往重视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建构“真知情境”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能学习,要对文本展开深度追问、探究,从文本的表层走向文本的深处。
  网络、影像为主体的新媒体,彻底改变、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比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根据“游览顺序”划分段落,更要让学生能理解“水线”串联全文。教学中,笔者借助新媒体,厘清文章的内在线索,即“水线”。文中的一条线索是“游览顺序”(路上风光、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等);另一条线索是“水线”,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教学中,笔者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分别向学生展示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通过声色光影的新媒体,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生动的新媒体情境的展示,学生感受、体验到“移步换景”。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金华的双龙洞。这样的介绍,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更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探究,而且还能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情境,才是促进学生认知的“真知情境”。
  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借助于新媒体,创设“真知情境”,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挑战、一种语文学习潜能的深度激发。语文情境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能积累学生语文活动经验,能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摇滚博导”陈涌海教授即兴弹唱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他那略带沙哑的磁性声音和摇滚风范,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打动了国民歌手组合凤凰传奇.感受诗仙的千年诗篇,读懂人生的百
期刊
《七颗钻石》是一篇儿童喜欢并乐于阅读的美丽童话.执教这课时,我从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尝试,围绕“水罐”,紧扣“神奇”,通过“观、读、品
期刊
若干年前,有人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这样的一个精辟判断:“现在的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应当说这三怕至今仍然是对高中语文学习比较贴切的描述。而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俗语形象地概括了当前的作文学习现状,学生主要是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反映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就是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加工写作素材的能力不足。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研究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过程中,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挑战性可能是最大的,无论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怎么教与作文怎么写,成为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道鸿沟.可以说,为了填平这个
期刊
梯度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而进行的拓展教学法,是纵向提升不同层级学生的分层教学手段.梯度作文教学的实践运用有其独特性,它与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手段有
期刊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在生活中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在此过程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并由此得到自己独特见解的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这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方法,促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质疑和探究,学会独立思考。一、翻转课堂,质疑答疑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教学中合理调配课内外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促使学生先在课
期刊
目的:研究蚕蛹提取物对高脂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和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0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禁食12小时,称重,取尾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酯蛋白、高密度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