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军事题材形象塑造中的几点小思考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弘扬中国精神理应成为军事文艺鲜明的创作导向。放眼军事文艺的人物长廊,那些曾经感动神州的军事英雄人物,至今仍驻留在我们心间。本文就军事题材形象塑造中的真实还原、女性形象等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军事题材;形象;女性
  直到今天,当人们谈起军事文艺时,耳熟能详的依然是那些饱经岁月淘洗的“红色经典”,记忆犹新的仍然是那些刻录着时代印痕的英雄人物。从军人的生活当中,能够体会到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以及民族英雄的气魄。当前我国军事题材作品有建国大业这样的优秀创作,也有一些抗日雷剧神剧这样的存在,以下是关于军事题材形象塑造的一些规范浅见,帮助军人形象更加还原历史,走入民心。
  一、建立合理的剧审制度
  制作精良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可以很好的对受众起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革命精神的传承的作用。“部分军旅题材电视剧逐渐从单一的宣传作用演变为艺术和娱乐相容的方向,这对于电视剧本身的特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抗日神剧,诸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碉堡等诸多电视剧中失实场景。因此,针对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出现的这些风气和苗头,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加大对于电视剧的审核力度,尤其是在雷同剧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注重对于观众产生的效果和故事的真实程度,而不是为了利益而盲目过关。“加大对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审核力度,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佳,实现商业利益和艺术成就的共赢。”
  在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一是央视和卫视要按照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共同做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工作;二是央视要发挥示范作用,早着手、早准备,尤其是安排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播出;三是卫视,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重点卫视,一定要把握节奏,安排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四是要把握好内容导向,宁缺毋滥,限制过度娱乐化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播出。
  二、还原真实的电视场景
  军旅题材电视剧总是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空间内发生,在进行电视剧拍摄的过程中,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就能产生良好的带入感,将受众的认知吸引到特定的年代当中去。
  亮剑是比较优秀的军事长篇小说,能够将小说的内容展现在荧屏上。但是现代的电视剧场景由于高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是采用电脑制作等形式进行改编和创作,不能展示战争给人带来的真实效果。因此,这就需要电视制作方能够还原真实的电视场景,通地过血腥、毁灭和灾难等形式真实反映战争带来的曲折和复杂,使受众看到的历史一目了然,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李云龙、李云飞等一系列的英雄就是反映了中国军事文学中英雄的形象,从而树立起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的英雄人物形象。为了把这种英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的展现在受众面前,就需要还原恢弘的战争场面,这样才可以给受众以逼真的感受,把受众带入电视剧场景中。
  剧中场景失真,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电视剧背景的布置,其中还包括道具的运用。在电视剧道具运用的选择上,不能背离电视剧剧情中相关的年代所使用的东西。在亮剑中,“斯登”先是出现在了楚云飞的手里,该枪实际上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才有的,之前基本上只有英国人在使用,这的“斯登”一次华丽的穿越。同样是道具,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各自对着一挺捷克式机枪对空射击的镜头算是个不小的穿帮:两人都手握机枪,手都靠近导气管部位,有军事素养的人都知道,射击后导气管灼热无比,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了表现英雄气概的场面,反而弄巧成拙。
  在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剧中场景的布置,包括运用的道具,都应该符合特定的历史年代,不能超出受众的认知范畴,这样只会让受众感到电视剧制作方的无知。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军旅题材电视剧中所犯的常识问题,并不是笑谈那么简单,反而更应该引起重视。
  三、积极探索女性角色形象塑造
  军旅题材电视剧在人物的刻画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角以男性为主,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描写较少,使女性人物形象在电视剧中处于陪衬地位。向来,女性角色在电视剧中只是为了塑造男性角色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但是,如果没有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这部电视剧也是不完整的。
  在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对顺溜姐姐的描写也十分简单,只是简单的几个场景,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过是为顺溜抗日提供一个第一推动力。再如,在我是特种兵电视剧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女性人物最后的悲剧收场,不过是为了体现主人公,报国与家庭之间二者不能兼得,军人为国家的巨大付出。又如,在电视剧亮剑中,女主角的出现只是电视剧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女主角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照顾男主角的感情描写,另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然而,在特警力量这部电视剧中,针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就是刻画女性人物形象的一大转变。在剧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比较多,凌云就作为电视剧中主角的一员,把女军人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得这部电视剧从一开播就好评如潮。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要显得比对男主角的感情描写更为重要。“总是在整个军旅环境中处于陪衬男性的作用,以此满足电视剧的协调性。”
  在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描写的不足,导致电视剧在制作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样以来,要推动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蓬勃发展,就需要在军旅题材电视剧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于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描写与刻画,真正挖掘在革命时期以及和平时代,女性人物在军旅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以上,建立合理的电视剧审查制度、还原真实的电视场景和积极探索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从而探索亮剑中的人物形象,这样以来,才能为以后军旅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提供借鉴意义。
  军旅题材电视剧,源于史实同时也要高于史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马行空,不能对史实进行任意的篡改。自此,在军旅题材电视剧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军旅题材电视剧的监督和审核力度。在军旅题材电视剧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中,一方面要注重对主旋律精神的渲染,体现革命精神,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人物的性格的描写。性格鲜明的革命人物,才能符合史实。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人物形象刻画的过程中,个性独特的性格与队伍组织和纪律的冲突。在这方面亮剑做得比较好,但还有可改进之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人物内心活动的勾画应该是充满矛盾性,这一方面,在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另外在女性人物形象刻画上,女性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陪衬男主角,这是与史实不符的。因此,在今后军旅题材电视剧拍摄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反映女性角色,以及在现代军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军旅题材电视剧本身,不仅作为一种娱乐化产品,更是作为一种大众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也是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对历史及当下,进行故事讲述,体现的是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歌颂。虽然,从亮剑中看到了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出现的问题,但让受众更多看到的还是未来与希望。
其他文献
摘 要:玉雕是中国古老的一门传统艺术,承载玉器文化的源远流长,要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必须打破旧的制作模式,不断创新。广东省揭阳市阳美玉雕产业是中国新时代玉雕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独特的“揭阳工”雕刻技艺是中国玉雕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讲述揭阳玉雕产业的发展和风格特点,探讨揭阳玉雕文化和独特的工艺传承方式,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指导性观点,提升“揭阳工”品牌影响力,进而推进玉雕产业发展。 
期刊
摘 要:池莉创作的文本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世俗情怀贯穿其三个创作时期,在她的文本中的人物各有各的世俗,文本诠释了世俗,世俗构成了文本,世俗池莉文本的一个文化情结。  关键词:池莉;小说;世俗情怀;新写实  五四以来,外来文化的“入侵”,“德先生”与“赛先生”概念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理念,尤其是现代文学领域内,他们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艰难人生。他们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同情、充满怜悯、充满关爱,也为他们
期刊
摘 要: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祭祀的需要他们创造出了东巴教、东巴文、东巴纸,特别是东巴纸,有着它特有的制作工艺,由于东巴纸主要是用于抄写东巴经,因此为了能够保存时间长、防蛀防腐,运用了一些特殊的原料。然而,在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手工生产的今天,东巴纸已经很难生存,一些仿冒的纸张充斥着市场的各个角落,因此,本文主要就是想要解决东巴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东巴纸;文化旅游;体验
期刊
摘 要:自人类文明的诞生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艺术”这个词语,并且,在各种行为方式的不断的演化过程中,“艺术”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进入到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劳动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由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性的从事生产的劳动,才使社会不断的生产再发展,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技术”做为一种生产方式,是人类通过不断劳动
期刊
摘 要:唐代诗人王维,诗作所存数量不少,因他同时精通诗与画两门艺术,在分析王维文学成就时,不仅需要关注用词本身及其思想感情,还需用多角度结合的方式分析其文本,特别是王维的代表作类型——山水诗。通过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可以加深对诗的理解。  关键词:山水诗;画;王维;出位之思  西方美学界为诗画结合定义了概念“出位之思”,诗作用于耳,画作用于眼,而通感修辞引发了艺术思维上的“出位之思”①,即一种媒介超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从其起源意义上的材料选择开始,就走上了土木营构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从四个角度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原因  不管是自然社会技术还是文化审美角度或者生命意识,一切都是合力因素的结果,当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代传承,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1从材料角度  华夏意匠里曾谈到李约瑟说肯定不能
期刊
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籁:从洞孔发出的声音,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天籁无声,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知天籁乎而衍生知地籁、人籁也。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尔,人籁则比和悦是尔,敢知天籁声乎?  天籁:道法自然,无穷广袤宇宙的声音,是内心体悟自然万物而鼓动的声音。  地籁:乐器的单独演奏形式的一种。也指风在各种空洞
期刊
摘 要:青铜鍑作为欧亚草原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其分布地域广泛,形状、艺术风格多样,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本文以青铜鍑为线索,通过对青铜鍑的起源、用途、形制、纹饰、文化信仰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提出青铜鍑应起源于中国的北方,为生活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北方民族所发明的观点。  关键词:青铜鍑;文化交流;欧亚草原  青铜鍑是欧亚草原游牧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容器,它既是炊器,也是祭器。在草原文化少有铜容器
期刊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决定着我国文明制度的发展方向和面貌。因此,相关的文化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基层人民文化建设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策划要点。  关键词:文化建设;重要性;现状  一、群众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大众文化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文化活动,感受艺术境界,感受,体验,洞察力,理解力,为了从浅到深,从
期刊
摘 要:文物作为我国华夏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我国两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而我国文物的发掘绝大部分出自于农村,县城对文物管理的优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仔细尚不健全,仍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文物保护中经常出现的现有问题,结合文物保护的发展现状,对其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域、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前言  文物是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