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拓展阅读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情境设置、教学结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四方面对一节拓展性阅读课展开讨论,探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篇阅读;高阶思维能力;跨文化能力;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9-0067-04
  【作者简介】韩炳华,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扬州,225009)学校课程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对拓展阅读课的评析
  所谓“人在课中央”,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也就是教师通过学习情境设置、教学结构设计、学习方式选择和学习活动安排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在学习中愉悦精神、享受学习。姜莉萍老师在今年的“杏坛杯”活动中展示的这节拓展阅读课,就很好地体现了“人在课中央”的主题,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师的智慧导学与学生的主动学习。
  1.学习情境设置。
  姜老师上的这节拓展阅读课选用的文章For refugees, it’s destination Germany,选自美国报纸The Boston Globe刊登的新闻。原文1236词,经过教师的精心处理,改写成一篇574词的短文,难度略高于高二学生的阅读水平。文章说的是叙利亚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慕尼黑,受到德国人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对待。文章保留了典型人物和事件,可读性强。
  姜老师以歌手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拉开了本节阅读课的序幕,并且选用了那张极具视觉冲击、心灵震撼的叙利亚男孩溺亡在海滩的照片,引入本课话题,随即播放TED演讲Let’s Help Refugees Thrive Not Just Survive的片段。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融入话题情境,教师成功地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了背景知识以及部分语言知识的铺垫。
  2.教学结构设计。
  目前,大部分教师把阅读课的教学结构设计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相对固定的板块,姜老师也不例外。她通过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的手段导入教学,成功设置了学习情境。在阅读中板块,教师设计了泛读和精读两个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和对细节的理解。由于是拓展阅读课,教师在处理文本时与教材阅读教学有所不同,侧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对语篇的整体分析。阅读后板块则设计了小组讨论与展示,强调在有效输入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对话与合作,为难民问题的解决提供自己的方案。
  3.学习方式选择。
  这节课定位于拓展性阅读,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对话、展示反思等几种形式。课堂上姜老师充分发挥导学作用,服务学生的学,通过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组织并参与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通过适时的点拨、合理的评价,用积极情感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断加深,同时他们的人文情怀也不断升华,能够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续发展,推动建立文明秩序,树立人类整体观。
  4.学习活动安排。
  教师在充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任务。
  (1)视听说活动。阅读前引出话题,熟悉背景,预热词汇,活跃气氛,为学生阅读做准备。
  (2)寻找段落主旨。培养学生对段落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3)分析人物和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阅读并分析文本中引用的人物,特别是关注一些修饰用语的运用,设计了用一组形容词描写这些人物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这则新闻由于使用了富有真挚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德国普通老百姓对叙利亚难民的关爱之情以及叙利亚难民对德国人民和总理默克尔的感激之情,文章极具感染力,催人泪下。当学生阅读赏析这些文字时,情感得以激发,为随后的讨论做好了情感铺垫。
  (4)语篇分析。在分析人物与对话后,教师让学生整体重读全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增强学生语篇知识,提高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能力,注重閱读策略的指导和技能的培养,最终形成英语学习能力。
  (5)小组讨论与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输出。姜老师在阅读输出环节设计了如下活动:Work in groups and figure out the approaches to solving and preventing such phenomenon.学生要在总结文中德国人做法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难民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代表小组做汇报。课后,要求学生将口头表达落实到文字,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总之,姜老师在本节课中,通过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语篇层面理解文本入手,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从挖掘语篇文化内涵入手,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从提高文本的有效输入入手,提高学生表达水平,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拓展阅读课要着眼于培养核心素养
  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英语教育正在走进“互联网 教育”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将是英语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多读才能快读,多读才能深读,多读才能多识记词汇和惯用语,多读才能积累语用知识,多读才能深化语篇能力,多读才能增强语言能力。
  1.拓展阅读资源,培养关键能力。
  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对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形成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养成都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仅仅读教材是不够的,必须从高一开始有计划地补充各种阅读资源,做到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并增强选材的时代感。   当然,阅读文本的难度要进行有效控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且以输入的语言材料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为佳,也就是著名的“i 1”公式。[1]在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等语言学家提出了“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的概念,这种阅读与精读和泛读的方式和要求不同,它主张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同一体裁的作品(reading on the same topic,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and/or in the same genre)。Krashen指出“许多人在初学外语时,总是要广泛学习各种各样的主题和题材,直到学到高级阶段才专注于某一主题、题材或作者。人们认同这种学习方法的原因是,博览兼收于初学有益。而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是适得其反。”[2]因此,采用“窄式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帮助学生在阅读上顺利地度过词汇记忆难关,克服句法和篇章理解困难,行之有效地习得语言。
  2.实施语篇教学,促进语言能力。
  相对于语言知识教学而言,拓展性阅读教学需要更重视语篇教学。实施语篇教学既是拓展性阅读的重要准则,又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篇教学要求将文章视为有机整体,通过对文本背景知识的了解和篇章结构的把握,明确段落之间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本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等。语篇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1)读前导入语篇。首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导入语篇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猜想和假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通过阅读验证其猜想和假设的内驱力。
  (2)读中分析语篇。首先,通过寻找语篇中心段落和段落主题句,准确地分析语篇结构,使学生对语篇的体裁和篇章模式有一个宏观层面的把握。其次,指导学生寻找逻辑联系语,理解段、句、词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把握写作思路,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及分析长难句,培养他们的语篇推理能力,理解语篇所蕴涵的意义。
  (3)读后重建语篇。在把握语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相关的巩固性和拓展性练习,比如,构建框架图、辩论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语篇的框架结构及深层含义的掌握情况,旨在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篇,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及评价能力。
  3.加强思维训练,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Bloom从认知的角度把人类的学习行为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Crawley和Mountain(1995)则借鉴Bloom的分类法,将阅读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阅读、阐释性阅读和创造性或批判性阅读。[3]不同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从低到高依次为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理解性阅读思维训练和批判性阅读思维训练。前两种思维对应Bloom的分类学中知识、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要求学习者了解作品,并能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解决问题,而批判性阅读思维则对应Bloom的分类学中三个高级层次分析、综合和评价,即学习者在分析阶段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辨别事物发生的动机或理由,得出某一结论;在综合阶段能综合各种信息作出预测,预见结果,进行创新;在评价层次,能作出判断,形成并提出观点,能欣赏文体美。
  培养高阶思维的阅读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活动等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前导入活动中,可以利用视听、会话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读中,可以利用关键信息启发学生的聚合思维,利用语篇分析法训练抽象思维,在分析语篇连贯与语义衔接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在对文本的评鉴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在读后的讨论与写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用所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训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重视文化因素,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语言能力强并不意味着交际能力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也称文化能力,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融洽交际的能力。阅读文本中包含大量的文化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度出发,找到不同文化交汇的最佳契合点,把他国的文化信仰、观点和态度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中,建立更包容、更宽泛的文化观。通过深层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超越语言表达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发现外国民族潜在的“结构”和“精神”,以及从他们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规范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因素和他们对文明所做出的贡献。[4]
  教学中还需特别注意“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跨文化交际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对目的语的认识、接纳和理解。跨文化交际者承担的重大使命是不仅仅要把世界先进文化引进来,同时还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应把中国文化教育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使中国文化教育系统化,满足跨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互补与融合的时代需求。只有“学贯中西”,才能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冲突,才能以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5]
  5.实现真正对话,培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达成真正的对话,教师首先要着眼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自我意识,表现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规划、自我审视、自我调节等,体现为“我在学”;二是学生的能动性,强调主动意识,表现为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不断强化学习的内在需要,由学习兴趣的激发到学习责任的承担,体现为“我要学”;三是学生的独立性,强调“我思”意识,表现为由依赖走向独立,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从而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体现为“我能学”。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其次,要实施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佐藤学认为,要力避小组学习中的“互相说”,因为学习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互相说”往往表现为小组成员对已知事实的阐述,缺乏进一步地思考,更没有高质量的学习。要追求“互相学”,因为“互相学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这种对话式的交流以倾听为基础,每一名学生都作为主人公互相合作学习,是共同提高的學习关系。采用小组协同学习的方法,首先是模仿他人的思考;其次是将其他人的思考作为一个“脚手架”,来达到更高的程度。
  最后,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设计并优化学习情境,促进真正学习、深度学习的发生;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相匹配,让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KRASHEN S. 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 [J].Language Magazine,2004(05).
  [3]CRAWLEY S. J.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應用SF-36量表中文问卷,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9例,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3HRZELfx/5HRLfx;对照组48例,标准化疗方案:2HRZESm/6HRE。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结束时分别应用SF-36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 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
【摘要】ESA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把慕课资源与ESA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形式。文章并分析了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慕课资源和渗透ESA理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了慕课背景下ESA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慕课;ESA理论;应用策
[摘要] 目的 了解基于慕课的《基础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护生的学习体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2019年6月对 13 名参与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护生进行深入访谈,访谈提纲主要围绕学习体验,采用Colaizzi七步方法分析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基于慕课的《基础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护生主要有四点学习体验:①慕课为护生提供了移动学习机会,便于护生课前预习、课
【摘要】高中英语中的语法教学过于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果不明显。而情景式的教学策略能够改变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兴趣爱好完成教学,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情景教学策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高中;英
[摘要]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FD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FD患者89例,症状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入选病例行胃镜检查,根据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病理活组织检查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49例和HP阴性组40例,同时选取无症状健康对照组30例。利用实时超声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量空腹、500 mL饮水后即刻和饮水后20 min时胃窦近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种。详细地说,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活跃他们的大脑思维,还能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促使其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对此,文章主要对思维导图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以借此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应用探究  【作
[摘要] 目的 探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地塞米松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地塞米松疗法,同时观察组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结果 对照组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是英语的基础,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以期帮助小学生更高效的学习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摘要]目的 探讨曼吉磁贴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性综合征(IB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前来本院就诊的125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应用曼吉磁贴联合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自主观察、猜想、归纳等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依据数学学习的有效路径,在同分数的类比中引入分式的概念。  【关键词】分数;分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9-0035-03  【作者简介】1.周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