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p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认知都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需要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思维意识,实现思维转化。以小学数学为载体,重点阐述“动手操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 思维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91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表象进行感知,它是直观的、形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切勿操之过急,应通过“表象感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者之间的转化与升华,最终让学生获取数学新知。
  一、动手操作,直观教具,表象刺激
  实物给了学生一定的表象感知,而“动手操作”却能够使学生深层次体会事物的形成。学生在利用材料“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的过程中,会进行目的性的观察,无形中在脑海里建立了丰富、正确的表象,实现表象感知向形象思维的转化。
  比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已经学过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就可以此为起点,让学生“动手搭建”,利用“拼一拼”的方式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解法。
  1.制作六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然后利用这六个正方形拼摆成一个长方形。
  2.制作与上题拼接的长方形一模一样的模型。
  学生在制作正方形的时候,对正方形的形状、特点、面积求法进行了回顾,因此,他们在做第2题时,不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完整的制作,并主动对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了思考,明白了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逐步地由外在的感知变为了形象的整理,顺利向形象思维过渡。
  二、数学建模,方法思想,灵活转换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对其中的相同点进行类比,对其中的关联点进行转化,对其中的数字、符号进行统计……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学会运用方法与思想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动手操作”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教学“平行线”时,首先让学生对火车轨道、双杠等生活素材进行观察,并利用各种具体的事物来提取“平行线”的模型,再让学生利用铅笔来动手制作两条平行线,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操作与观察。
  动手操作:1.做两条平行线。2.在两条平行线中做五条垂线。3.量一量这些垂线之间的长度,你有什么感想?4.修建火车轨道的师傅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保持火车轨道的平行?
  学生利用直尺与三角板来给平行线做垂线,在测量中发现了平行线中的任意垂线都是相等的,思考得出了火车轨道保持平行的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逐步过渡到半抽象、抽象,从而领悟了其中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实现了思维之间的灵活转换。
  三、图示分析,整体概括,形象表达
  “动手操作”中的感知唤醒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意识,形象思维的融入使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分析,从数学表象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积极加以分类、归纳和整理,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猜想,表达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从而顺利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
  对于应用题,学生往往不能从文字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更加难以得到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利用线段图将应用题“画”出来,建立相应的图示,能使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明了。
  比如,甲乙两个数的差是140.4,其中乙数中的小数点向右挪一位就变为了甲数,试求甲、乙两数分别为多少?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利用线段表示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
  有了线段图,学生马上理解了140.4与甲、乙两数的关系,特别是140.4与乙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乙数=140.4÷(10-1)=15.6,甲数=140.4 15.6=156。通过画图分析,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浅显的模仿做题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抽象的问题进行了形象的展示,直观、具体地获取了其中的数学信息,不仅实现了思维之间的转换,还培养了解题的技巧。
  总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观察、分析、猜想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灵动而不僵化。让“动手操作”变为学生踏进数学殿堂的起点,成为学生思维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催化剂吧!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知识结构化、技能结构化、策略结构化、思维结构化四个方面实施数学结构化教学,能让学生全面、理性地了解和看待数学,扎实有效地实践和体验数学,合理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最终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科学精神;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34-02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
[摘 要]七巧板游戏以例题、练习题、数学拓展(栏目)等形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既然“游戏”素材已经成为教材内容,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玩游戏”(操作),帮助学生通过游戏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操作活动的经验、开展思辨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在玩耍中初步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游戏素材;七巧板;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行”指“践行”或是“实践”。“行”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应始终贯穿“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使学生“行”在知识的产生过程,“行”在实践的应用过程。注重“行”的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践行;能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数学绘本就可作为学习材料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将数学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作为主要学习材料,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理解、问题解决、文化视野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数;数学绘本;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26-02
实施新课程应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新课程改革就像朱自清笔下的“春”一样,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为了使新课程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应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1.各方参与,大力宣传。课程改革必须得到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不但教师和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社会也要改变那种陈旧的人才观。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阐明课改的必要性,使社会形成共识,改变那种唯分数的评价观念。  2.加强培训
[摘 要]整理与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特点是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为了让复习课焕发生命活力,在复习“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时,先是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因势利导,并提供足够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和新颖的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倍
[摘 要]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营造生动而深刻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苏教版教材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在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只是一个“知识中转站”,更多的是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向未知知识进发。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都一致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作出相应的变动。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因为它直接关注了儿童的理智和心灵,凸显了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时,如何去捕捉和处理,使它们转化成教学的契机,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实现学生生命灵性的真正涌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
贵刊2006年第4期刊登了曹秋桦老师撰写的《错出真实,打造本色课堂》一文,文中从“呈现错误,制造争议”、“捕捉错误,呈现精彩”、“直面错误,追寻真实”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读后颇受启发,然而笔者对文中的案例一却是疑惑不断。  在案例一中,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往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能正好装满。由于教师给学生的是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导致有的小组圆锥
小学数学不仅要靠老师出色地教,更要靠学生自主地学。为了使小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形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的最大秘诀之一。”  正式上课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觉得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