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加强集体备课,发扬团队精神,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现阶段各地的集体备课还普遍存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笔者就当前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剖析
1.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不少教师甚至备课组长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甚至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不得不做的一项工作。开展集体备课之前也没有充分思考问题,在集体备课时,往往出现老师集合在一起,商讨一下教学进度就万事大吉了,剩余的时间就拉家常,领导检查完,集体备课也就结束了。不能做到坐下来深入探讨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这种不能自觉自愿的认认真真的集体备课,就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课堂需要。
2.教材陌生,缺乏教法。
集体备课时缺少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情景创设的讨论,导致对教材的重难点模糊不清,重难点突破不得法,教学缺乏艺术性。把趣味性很强的知识讲得枯燥无味,“蜻蜓点水式”地处理教材,抓不住教材的实质。在集体备课中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导,那么在课上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集体备课本身是一种发挥集体聪明智慧的创新工作,但有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沿用多年不变的教案,一个教案在不同的班级多次使用,不能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新课标、新要求等再创造、再加工;有些教师把备课组每个教师的教案装订在一起作为集体备课记录;甚至有极个别教师不假思索地把从网络上下载的生物教案原封不动地打印出来,来应付领导的检查,以致上课时照本宣科,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变成“死物课”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难怪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睡大觉、做小动作等。
4.思想保守,备教分离。
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商讨的方案不能得到具体实施,集体备课一回事,上课一回事,有些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有—套,按照自己多年不变的经验去教,我行我素,不按照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商讨的方案去教,达不到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目的,只管自己如何教而忽视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学,最终导致学生不会学,甚至厌学,使备教分离。
二、抓有效集体备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捆绑式评价。
切实做到四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形式落实)。把计划真正落到实处,还需领导的参与和检查。每个备课组都有一位校级领导参与教师的备课活动,一方面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在教学方法上给予老师以指导。学期结束时对教学效果实行以备课组捆绑的形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激发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各自为战”的弊端,对备课组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加强前期的个体备课。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独立地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广泛收集、仔细研究名师的教学设计,吸收其精华,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取舍,使学习目标更明确,使学习任务更有效,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案,写出教学设计,特别是制订明确可检测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做好发言准备。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
3.在集体备课中提升和完善。
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与本组教师交流,相互学习与启发,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集体研讨时,主要讨论如下五个问题:我们怎么理解和处理教材?学生已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应该给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并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这样克服了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4.做好个体二次备课,及时反思。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面对着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不同班级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一、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剖析
1.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不少教师甚至备课组长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甚至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不得不做的一项工作。开展集体备课之前也没有充分思考问题,在集体备课时,往往出现老师集合在一起,商讨一下教学进度就万事大吉了,剩余的时间就拉家常,领导检查完,集体备课也就结束了。不能做到坐下来深入探讨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这种不能自觉自愿的认认真真的集体备课,就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课堂需要。
2.教材陌生,缺乏教法。
集体备课时缺少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情景创设的讨论,导致对教材的重难点模糊不清,重难点突破不得法,教学缺乏艺术性。把趣味性很强的知识讲得枯燥无味,“蜻蜓点水式”地处理教材,抓不住教材的实质。在集体备课中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导,那么在课上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集体备课本身是一种发挥集体聪明智慧的创新工作,但有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沿用多年不变的教案,一个教案在不同的班级多次使用,不能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新课标、新要求等再创造、再加工;有些教师把备课组每个教师的教案装订在一起作为集体备课记录;甚至有极个别教师不假思索地把从网络上下载的生物教案原封不动地打印出来,来应付领导的检查,以致上课时照本宣科,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变成“死物课”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难怪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睡大觉、做小动作等。
4.思想保守,备教分离。
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商讨的方案不能得到具体实施,集体备课一回事,上课一回事,有些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有—套,按照自己多年不变的经验去教,我行我素,不按照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商讨的方案去教,达不到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目的,只管自己如何教而忽视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学,最终导致学生不会学,甚至厌学,使备教分离。
二、抓有效集体备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捆绑式评价。
切实做到四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形式落实)。把计划真正落到实处,还需领导的参与和检查。每个备课组都有一位校级领导参与教师的备课活动,一方面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在教学方法上给予老师以指导。学期结束时对教学效果实行以备课组捆绑的形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激发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各自为战”的弊端,对备课组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加强前期的个体备课。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独立地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广泛收集、仔细研究名师的教学设计,吸收其精华,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取舍,使学习目标更明确,使学习任务更有效,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案,写出教学设计,特别是制订明确可检测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做好发言准备。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
3.在集体备课中提升和完善。
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与本组教师交流,相互学习与启发,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集体研讨时,主要讨论如下五个问题:我们怎么理解和处理教材?学生已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应该给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并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这样克服了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4.做好个体二次备课,及时反思。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面对着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不同班级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