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注重“五导”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要做好五导: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五导”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7-02
  初中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笔者结合我校推广的“目标定向、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如教学“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如下面是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与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教学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教学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复习小学中“年、月、日”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⑴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2y-2xy2+0.5xy2-1.5yx2
  ⑵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
  ①-2xy3 与 5y3x ②-2abc 与 2xyz ③30 与 -0.33
  ④x2y 与 xy2 ⑤-2mn2 与 3n2m ⑥3x 与 -3x2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①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②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
  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同类项”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时,课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① ② ③ ④ 。 当学生发现③、④两题永远开不尽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下转143页)
  (上接137页)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4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 72(100-3-x)
  ②60×100-60x = 72×(100-3)-72x
  ③72x-60x = 72×(100-3)-60×100 ④x =
  五、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24(65-x)=1800,解得x=30;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8x=1800,解得x=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1800,解得x=35,则65–x=30名。共37+30=67(人)
  ……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实践证明: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荟,《我的思想品德“目标定向、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堂阅读》,2012.12
  [2]杨美兰,《例谈“目标定向,自主合作”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中午信息》,2013.12
  [3]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5]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双重冲击下,以往高中物理的封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探索开放性问题教学。而且在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也有很多开放性题型。由此可见,高中物理开放性问题教学越来越备受重视。本文就结合作者认知与经验,探讨高中物理的开放性问题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开放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着从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针对我校“目标定向,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结合我的数学教学,谈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实质性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 组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6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6-01  最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初中生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条件和家庭以及家长方面,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懂得彰显个性但是团队合作意识差,特立独行总想寻找不一样的感觉,因此在当前教育条件下如何是学生更合理的接受第二语言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就是广大教师和教育专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目的 初中生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成绩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6-01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是我用心摸索、钻研、改进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构建起了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在此,把多年来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实践,整理出来
期刊
【摘要】形成性评估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评估模式的不断推进让学生逐渐找出英语写作中的不足与并借鉴他人优势。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针对形成性评估展开研究,主要从其运用模式以及运用步骤加以深入分析,旨在完善形成性评估操作模式,优化英语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作文 形成性评估 运用  【基金项目】教学团队编号:2013jxtd109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中图
期刊
【摘要】完形填空是高中英语测试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题型,对于学生综合利用英语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检测性,因此在各类的英语试卷中常常被采用。完形填空的练习对于提升学生关于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以及相近语法都有很好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中英语老师的经验,对高中英语考试完形填空的解法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起到一点儿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完形填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数学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如:画长方形、正方形、画直角、角的角度量,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等等。大部分操作技能都有它的操作步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以操作步骤和动作要领的掌握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思路。记得在教“角的度量”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新课程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新时期,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8-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8-01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费时多而收效微,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