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视野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探析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职教视野下中职生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注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融合,结合中职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通州中专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机电专业为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合力教育结构,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现代职教;核心素养;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21-03
  随着“一带一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与目标迎来新一轮发展内驱。本文以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以下简称通州中专机电专业)为例,通过研究内涵框架、提升策略和路径、取得成效等方面开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过程,培养适应现代职业视野发展需要、当前产业需求的创新及技术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学校培育到企业上岗的衔接。
   一、优化校企产教结构,实践研究核心素养提升的现状
   (一)基于现代职教视野下专业建设的概况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是学校三大专业群之首,面向精密加工、现代制造、自动化生产、楼宇智能、汽车运用等行业培养制造服务、设备维护检测等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机电专业发展至今,开设专业紧随时代发展,紧扣企业岗位需求,逐步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形成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现代制造专业是省首批现代化专业群,机电技术应用是省品牌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省示范专业,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是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36个,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是省示范实训基地。整体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以此为载体,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
   (二)基于现代职教视野下核心素养的现状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坚持“做人教育”,实施“修身、精技”的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践“双场合一”教学模式,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工业机器人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中高职“3 3”分段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实施中职与普通本科“3 4”分段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与富士康共建富士康南通智能制造二级学院,建有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实训中心,与一汽大众(南通)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以此为基础,通过区域产业链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培养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提升中职生的核心素养, 不仅要紧随时代发展,开设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专业,对企业生产和市场发展有一定的认知,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职教视野,利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建构,实现教育现代化融入课堂,融合专业建设,共建学习共同体,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良好品格和能力。
   二、开拓现代职教视野,创新探索核心素养提升养成的路径
   (一)提升核心素养增强了市场对中职学校的“依賴度”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区域经济以其特色行业发展为内在驱动,建设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创新体系。国家经济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创新领域,科技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目前,本区域内重工业以机械船舶为主,轻工业以纺织服装为主,共同构成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格局。其中机械产业的应用技术创新和研发模式的合作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从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提高员工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但是,在新产业以及产业布局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企业创新增长动力不足;二是蓝领阶层融入现代化、信息化实践能力不足;三是产业链内技术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新聘员工大多数来自于中高职院校,直接参与一线的操作与技术实践,人员水平的层次不齐,后续创新内驱不足,职业认同仍需逐步加强。
   因此,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主体,越来越被重视和依赖。中职教育不仅是学校到企业的桥梁,更是市场对中职学校的期盼。随着技术革新的发展,中职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发展的契机对中职教育的“依赖度”愈发增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升中职生核心素养,这既是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是属于中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提升核心素养延伸了中职学校服务市场的新内涵
   目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正逐步得到一线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相互融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高新技术转化到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仍存有一定的难度,人才培养的方向与企业的希望仍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产业链密集区率先与学校建立二级学院,实行产学研合作共管机制,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快速反馈,融合先进教学理论,借鉴高新科技,合作创新办学已成为发展必然产物,驱动中职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的内在动力。
   中职学校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优势。第一,中职学校地处区市级区域,有利于企业融合当地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市场优化,中职学校具有不可分割的“就近原则”优势。第二,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步走向重要或骨干岗位,成为企业的脊梁,支撑现代化制造企业更好更远地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以研究为主,学生以研究理论为基础,缺乏实践应用,中职教育学校培养的“蓝领阶层”填补了这一空白,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技术人才的供给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三,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前提,这是由时代的发展决定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探索学校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有利于延伸中职学校服务市场的新内涵。    (三)提升核心素养促进了中职学校转型升级
   目前,在暂时缺乏实践深入化操作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尝试突破现有教学模式桎梏,勇于探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产教融合,促进自身发展升级,促使科研技术改进。
   中职学校通过借助政府政策优势,寻求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的整合方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学校转型升级,强化内在因素,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创新与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职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真正实现内驱推动学校创新创优发展。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双场合一”教学模式让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合二为一,实现“学场”和“职场”的融合。“三横三纵”专业布局让现代制造立足专业群建设,有力引导和推动机电专业自主生长,根据区域内主导产业群链化发展实际,实现市場与职业学校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挖掘产教融合内涵,一方面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革新与服务,拓展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实现路径。
   三、通州中专机电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实践探索的启示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的实践表明,聚合府导向优势培养和提升中职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专业设置连接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融入岗位要素,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因此,通州中专机电专业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合作办学,融企业高新技术引导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促学校技能实训进企业实现校企对接。一方面聚集引领企业高端人才和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寻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中职教育教学创新之路。
   产业升级对学校核心素养提升起着推运作用。当前产业发展、技术升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招到全面发展的优质毕业生,从主专业优势导向,衔接到子专业熟悉程度,越来越多的综合素质人才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并推动企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这就为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奠定了相当大的市场基础,为学校践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保障,构建了以现代职业视野培养技术人才的新模式。
   学校转型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起着内驱作用。职业学校现代职教视野拓展需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职业学校转型一方面需要与市场共进步,关注市场与企业的需求,从人才培养、技术革新、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成为融入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转型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因素参与其中,如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等,在中职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转型,促使企业由原先第三方角色转变为学校核心素养提升的实施者、建设者,从根本上将企业融入学校,共同参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现代职教视野下探索中职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实施、提升,要在新的视野下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中职学生在介于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综合模式下,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通过技能创新和学业结构,推进机电专业朝着现代制造方向发展、创新。
   责任编辑:冯志军
  Analy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QU Dong-wei
  (Jiangsu Tong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3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view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and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ith the resource Jiangsu Tong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akes 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build up a talent train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forms a joint education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英语语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段式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读后教学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最后一步,既是对语篇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估,也是对语篇的拓展、延伸和运用,该环节能够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融通建构,结合语篇设计灵活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文本的核心语言,并达到一定的语言输出水平,从而做到在确保学生语言输出量和质的同时,帮助
摘要:从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引发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基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很多人对当下的教育现实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面对复杂的教育现实,需要秉持“复杂性研究”的理念,回到教育现场,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的双重观照。优化学校教育的合理路径应该是对学校进行功能性改造,而不是拆迁式重建。  关键词:教育现场;复杂性研究;现实合理性;功能性改造  中图分类号:G521 文
摘要:随着农村中学生源的减少,不少中学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成为转岗教师。对转岗教师心理适应性的调查发现,教学对象的变化、自我效能的降低、旧有认知的影响和社会支持的不足引发了转岗教师心理不适应。从完善学校制度、帮助转岗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和改进培训模式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帮助中学分流教师快速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关键词:交流轮岗:心理适应性;转承;借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教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因素。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教科研为抓手,采取多种举措引导、鼓励教师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教科研;搭建平台;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42-03  一、教
摘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双平台学习环境,实施“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采取课前自学测评、课中活动测评、课后拓展测评,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团队合作度、目标达成度、学力成长度,使学习测评自动化、即时性,具有全面性,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测评的反馈效果。  关键词:两型·七步;双平台;学习测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15
江蘇教育研究 2018年19、22期合刊
期刊
摘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高年级习作教学一项新的任务。我们在教学现场发现,这一问题已成为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瓶颈”问题。为了有效完成课程目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三点策略建议:“托物”——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定格”——抓住重点,进行细节描写;“比兴”——巧用修辞,恰当地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关键词:托物 定格 比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第三学段的习作总共有七条目
摘要:“语文课上学语文”,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但是,语文课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把“课文内容”等同于“课程内容”的现象却在教学实践中司空见惯。转换我们的教学视角,从“读者视角”走向“教者视角”,确保“语文课上学语文”,主要路径有四条:进行与课程性质相吻合的教材解读,设计与课程标准相一致性的学习目标,开展指向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实施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课堂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者视角;
摘要:现代职业院校要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将满足个体发展、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而有着“跨界性、双主体性和动态适应性”等特征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关键。职业院校必须紧随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托区域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围绕职业标准,实施产教人员、场所、过程和内容的融合,探索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活动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使政府发展的、学校举办的、社会认可的
摘要: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探寻适合课堂的理论溯源,剖析适合课堂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建构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适合的课堂;溯源;审视;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76-03  真正好的课堂教学应关照多姿多彩的、活生生的每一个学生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