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交流轮岗:转承与借力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村中学生源的减少,不少中学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成为转岗教师。对转岗教师心理适应性的调查发现,教学对象的变化、自我效能的降低、旧有认知的影响和社会支持的不足引发了转岗教师心理不适应。从完善学校制度、帮助转岗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和改进培训模式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帮助中学分流教师快速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关键词:交流轮岗:心理适应性;转承;借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49-05
  2015年8月,苏北某区教育局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和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对初中富余教师分流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39名初中富余教师已分流到小学,通过分流进一步优化了该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实现区域内师资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心理适应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终将影响教育改革的得与失、成与败。[1]实地调查了解当前分流教师转岗后心理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思考应对策略,不仅有助于中学分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心理调适,还能够将中学教师知识、经验和教育理念进行资源优化,对优化小学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进行。问卷结合当前关于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成果和本次调查的目的,参照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心理适应等相关心理学权威问卷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分自我效能感、心理适应、解决问题、社会支持和身体适应5个维度,采用1~5点测评问卷,共29个项目。本次调查以本区100名从中学分流到小学任教的教师(以下统称为“转岗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从本区挑选100名在岗小学专职教师作为非转岗教师进行对照研究。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本次调查中的100名转岗教师目前任教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分别有48人、32人和20人,其中87%兼任其他课程(如科学、信息、美术、音乐、体育、品社、综合学科等)的教学,任教学科专业对口的比例为73%,教师平均每周课时13节,有61%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二、转岗教师的心理适应性情况分析
  (一)转岗教师与非转岗教师心理适应性存在差异
  从图1可以看出,转岗教师与非转岗都是在自我效能感、心理适应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上均存在差异。转岗教师与非转岗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分别为34.6和37.0、心理适应平均得分分别为18.5和20.7、解决问题平均得分分别为40.6和44.1、社会支持平均得分分别为15.6和17.8。转岗教师在心理适应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普遍低于非转岗教师,其中解决问题维度的差异最大,反映转岗教师在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实际困难,或者在工作中得到的帮助与辅导不足。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适应的差异也体现了转岗教师在工作和专业中受到的关注不够。另外,社会支持维度中家长支持差异较突出,家长对转岗教师与非转岗教师的支持平均得分分别为7.2和8.4,说明转岗教师当前的工作还受到了部分家长的质疑。
  (二)转岗教师中转专业与非转专业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
  根据转岗教师所学专业与转岗后所教学科是否相符,将100名转岗教师分为转专业与非转专业两组。根据图2,转专业与非转专业转岗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分别为32.6和35.9,非转专业转岗教师组的自我效能感高于转专业教师组。其他维度得分未见明显差异。
  (三)不同教龄转岗教师心理适应和解决问题存在差异
  根据转岗教师工作的年限不同,将转岗教师分为年长组与年轻组,其中年长组转岗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上,年轻组转岗教师教龄在15年以内。根据图3,年长组教师与年轻组教师在心理适应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7.2和19.0、在解决问题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0.0和42.1,后者比前者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适应和解决问题能力。出现这样的差异可以解释为年长教师教学生涯较长,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相对固化,且年纪也偏大,相较于年轻教师,他们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上困难要大一些。
  二、影响转岗教师心理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一)全新的教学对象引发不适应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教学对象的变化会导致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变化。中学教师交流轮岗为小学教师之后,教学对象由原来的中学生变成了小学生,这就要求转岗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序。小学生与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巨大差距往往使得转岗教师原本的知识储备显得不够,一些教师不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仍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下实施教学行为,使他们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事倍功半,引发烦躁情绪。一位由教九年级转教一年级、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说:
  一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还是从学习能力、逻辑思维习惯上来看,都与九年级学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偏重于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而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阶段,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转岗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思路,适应当前的师生关系,因而很容易滋生挫败感,产生焦虑。
  (二)降低的自我效能带来焦虑感
  按照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動机水平。[2]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有一部分转岗教师进入小学任教之后,不仅要适应教学对象的转变,还需要面临转专业教学的问题。一位有着3年教龄的转专业教学年轻转岗教师如是说:
其他文献
这是一节农村初中的名著导读公开课。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地分享着他们喜欢的句子:  就这样,她拿着一本书,守着一碗零食,独自一人在家,看着树影摇曳,任下午时光溜走,这是一个小女孩所能达到的化境。她就这样看着书,与世界和谐共处着,心里头快乐着。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字里行间不期而遇的惊喜与共鸣。”(《布鲁克林有棵树》)  一群农村的孩子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如何在贫困窘迫、饱受轻鄙中,因阅读而精神
摘要:在当前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民俗观念日益淡薄,有些非遗文化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相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社区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承担着更多的历史使命。金坛区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开发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非遗课程,激励更多的人参与非遗保护,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社區教育;课程;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G773 文
摘要:儿童智慧的充分开发需要建设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向儿童智慧,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盛泽实验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彰显了儿童智慧在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儿童智慧;校本课程体系;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8-0051-06  一、儿童智慧与课程  智慧,即对事物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南京市宁海中学通过培养智慧教师、构建品质课程、创设灵动课堂、凸显心理教育等途径,通过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模式,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地的内涵与外延,努力塑造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逐步形成“心动宁海、以美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基地;思维创新;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
摘要:德育为先是我国一贯秉持的教育方针,然而德育教学事倍功半的现实困境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教学本质。理论的分化和简单化的教学实践都不同程度剥离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启示我们要立足育德之本,关注教学内容与师生个性的契合、教学方法与内外环境的联通、教学过程与性格养成的统一。  关键词:德育为先;教育性教学;教学价值;教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我的办公室与季殿玉老师是隔壁,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并了解他写字教学的实践与思想。开始并不以为然,慢慢觉得有点味道,再而觉得他的写字教育自有其特别之处,很有价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季老师从事写字教学研究,自创了“点回法”和“执笔歌”,2001年退休后,继续在学校开设写字班进行写字教学,以活和趣的教学特色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创下了连续25次苏州市整班性写字比赛一等奖的纪录。我几次坐进季老师的教室,
摘要:写作训练一直饱受诟病,源自当下的习作教学研究理路混乱,不能充分认识到训练在儿童言语发展中的紧要作用。在核心素养时代,要充分研究写作训练,了解写作训练的特征,尊重写作训练的流程,以此来转变习作教学思路,让写作训练为儿童的“语力”提升构建平实通畅的教学平台与通道。  关键词:写作训练;基本特征;语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A-00
冯建军 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张 斌 雁群翱翔舞春光  仓定志 静心定志团队行  林玉平 “不和谐”的团队  张新高 一棵树就是一个春天  王建荣 “出走”工作室,情系“大团队”  王亦晴 丁 玲 王玉娟  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孙双金 《雾与霾》课堂教学实录  王小毅 生长课堂的三个关键词  鞠 斌 “读图时代”儿童阅读的另类选择  刘喜山 从历史视角谈“公共意识”的培养  谢宗春 “
摘要:在小学英语语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段式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读后教学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最后一步,既是对语篇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估,也是对语篇的拓展、延伸和运用,该环节能够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融通建构,结合语篇设计灵活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文本的核心语言,并达到一定的语言输出水平,从而做到在确保学生语言输出量和质的同时,帮助
摘要:从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引发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基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很多人对当下的教育现实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面对复杂的教育现实,需要秉持“复杂性研究”的理念,回到教育现场,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的双重观照。优化学校教育的合理路径应该是对学校进行功能性改造,而不是拆迁式重建。  关键词:教育现场;复杂性研究;现实合理性;功能性改造  中图分类号:G52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