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51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几年过去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并逐渐适应了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然而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新课改实施中还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从而进一步把新课改推向前进。
  本人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伴随着新课改的成长而成长,同时也见证了新课改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故写此文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和看法,并努力对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存在的困惑
  (一)新课改理念新与可操作性差之间的矛盾。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点教师在操作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学习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我们往往会注重历史的显性东西,如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而忽略了太平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广大农民阶级的朴素情怀,显然前者比后者更具可操作性。
  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缺乏依托。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历史是一门知识广泛的学科,学生在现有情况下单纯依靠一套简略的高中教材恐怕无法做到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的素材还应包括教师推荐的书目、互联网资料、部分实物资料等。而这些东西在目前的教育现状和课程安排下,很难有学校的学生做到。缺乏史料,仅依靠对教材断章取义的说教和学习,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林,很难对学生养成独立判断的思维习惯,也很难让学生发现历史的真正之美。
  (二)新课改与初中历史教学和高考都很难实现有效对接。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再好的学习方法也不会一蹴而就的。当我们在努力地推行高中新课改时却发现我们的学生由于实践时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和单纯的应试教育而缺乏学习基础,我们不得不对学生初中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补课。
  一方面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匮乏,另一方面则是高考对历史细节知识和能力的考察,近年来这种考察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这就造成了三维目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成为新课改的理想而不是现实,而高考则成为更多学子难以攀登的空中楼阁。
  (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解存在误区,过去我们的课堂灌输式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更多的历史课堂摇身一变,变成了表演型课堂,这种做法在大奖赛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比课件的华丽精美,比活动的充分与否,而不管学生的实际程度,甚至为了活动人为地降低教学的难度。
  就以上问题看来,新课改出现困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尽管一些客观因素短期内还难以改观,但作为一线教师,發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在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永往直前,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反思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出路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要回归课改最本质的问题,即我们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课改应是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而教学有效的前提还必须是教学有趣,有趣不能简单理解为课堂花样多,有趣应当是顺着学生的思维习惯出发,把学生引向一个未知的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这种世界带给了学生更多的好奇和神秘,这种世界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前进的动力,这种世界驱散了学生的负面情绪。
  一堂优秀的课往往是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结合,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掘历史课堂的内涵,努力打造高中历史“极品”课堂。而引入历史情境教学就是实施新课改的突破口,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强调教师应努力创造具体的场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达到丰富知识,激发情思以达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然而这种情景创设不同于小学生,高中生正是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时期,我们的情境创造应有助于学生心智的提高,通过一种深入的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轻松进入知识的港湾。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八《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呢,教师可以精选两部分材料,一部分摘自美国的怀特计划,一部分摘自英国的凯恩斯计划,让学生对比分析这两个计划分别符合哪个国家的利益,并说明理由。这种深入浅出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了二战后美国和英国的各自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和比较问题的方法。
  情境创设还要注意与教学的有效性相统一。如在学习《梭伦改革》时,可以创设三组进行辩论学习学生,让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平原派”是既得利益者,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利益;“海岸派”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最关注的是发展海外贸易,而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但为了发展经济有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他们又主张温和的改革;而“山地派”是最激进的,要求进行彻底地社会变革。而“海岸派”和“山地派”因不代表同一阶级,故政见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对贵族专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体会到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学习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师死教知识、硬教方法,通过外力让学生学习,从长远看是不可取的,真正让学生学好历史、爱学历史还必须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这种体验仅靠对教材的片面理解是不可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和对历史感兴趣的。因此,我们提倡大历史观就是让学生多看几本历史书,多读几本好书,让学生的思维从狭隘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呼吸历史的新鲜空气。而这一点也符合高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并且为以后高校学习打下基础。
  现在学生可选择的书很多,老师应当帮学生把把关,特别是能在高中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推荐几本经得住推敲的好书看看,比如读世界史可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读中国史可选择一些编的不错的中国通史看看,努力起到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以上为本人对高中历史新课改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思考,相信正处在阵痛期的新课改,高中历史学科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而我们应对挑战的信心则是不言而喻的,相信经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高中历史新课改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素质教育会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摘要: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形成推动集体前进的正能量。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初中生生思想观念新颖,意识超前,性格鲜明,不墨守陈规,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喜欢标新立异,有活力,好冲动,好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和主流的一面;但同时,由于中学生思想不成熟,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分辨是非美丑能力较弱。这些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正
摘 要:小学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学定教,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G62-4  一、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
摘要:初为班主任,在管理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先上好语文课,让學生喜欢自己,然后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学习。面对个性学生,要对症下药。要学会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经验;老师  初为班主任,却早已不是初为人师了。工作七年,却仍然视班主任一职为洪水猛兽。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才硬着头皮走入了班主任行列。等到真正置身其中,可谓感慨良多。  2010年9月走马上任,终于不再
本文以巨桉Eg5生根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及农杆菌GV3101和LBA4404介导Eg5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两种农杆菌的遗传转化体系,经GUS染色和PCR检测证实获得了农杆
本文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四个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图像、地面调查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分析了区域土地生态景观格局动态监测系统开发的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管理为单位进行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品德的形成,习惯的培养,健康人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依赖于班级管理来实现。在班级管理中,追求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和高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字:班级管理 教师 学生  【分类号】G715.1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产生管理的艺术性和高效性呢?  一、班
【摘要】《易经》凝聚了上古时代华夏祖先对宇宙的朴素认知,他的阴阳学说以及由此归类的八卦和推衍出的六十四卦圖,可以总结和概括班级管理中的很多意象。  【关键词】周易 班级管理  【分类号】G635.1  所谓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的目的。这里,我们从《易经》角度来谈谈班级管理。  
广义盘革菌属(Aleurodiscus s.l.)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木材腐朽菌,能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其中一些种类为药用菌,有的种类还可以产生抗生素。该属与广义韧革菌属(Stereum s.l.)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的基础。当前,广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方面,存在衔接不紧密、不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简单雷同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多个“中高本”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掌握各层次院校在培养目标方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方面等的情况,加强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之足,并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系统衔接、教学组织
关键词:数学教学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有些传统的教学理念直至今日仍在传承,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已发生改变,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成功运行,数学教学新方式也层出不穷,高中数学对于初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难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高中数学是学生进入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门槛,也是一个过渡,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教学理念必须先进且灵活,高中数学“数列与差分”模块是一个重难点,本文就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