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之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斯·冯·提尔,作为丹麦电影的领头羊,近年来饱受影评人和观众的争议。对于这些争议,影评人和观众之间呈现的是一种两极化的极端。认可他作品的人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不认可的观众,认为他的作品纯属自以为是的自娱自乐。本文试从拉斯·冯·提尔在电影《反基督者》中的升格镜头的使用,来谈谈导演拉斯·冯·提尔如何利用升格镜头来阐释主题以及表现影片的独特风格。
  一、渲染悲剧色彩
  “动作过程的缓慢,还可以为电影画面形成一种新的‘感情长度’,给观众留下体验、回味电影中艺术意境的余地。”[1]每次夏洛特扮演的妻子回忆起孩子的去世,都要把孩子缓缓坠楼的升格镜头展示一遍,天真无邪的孩子坠地时将纯白无邪的积雪撞起的那一瞬间,本来是一个极其血腥残酷的镜头,由于导演刻意使用了升格镜头,画面的凄惨感被削弱,但增强了观众心理的痛楚感。有意使用升格镜头处理之后,视觉与心理的感受在失衡中又得到了统一,更好地渲染了本片的悲剧色彩。
  二、增强人物情感
  “在很多情况下,单一画面本身的感染力可能差强人意,慢动作的加入,会放大画面细部或重点表现,容易激发人们的关注与联想。”[2]在片头的序幕部分,为了表现夫妻两痛失爱子与内疚自责的情绪,导演经过刻意选择之后,选用了夫妻两在性爱中扭曲痛苦的表情,由于升格镜头具有拉长时间的效果,夫妻两的痛苦在升格镜头之下就会被极度放大。在加工处理后,被无限放大的丧子之痛,把夏洛特扮演的妻子折磨得几近崩溃,以至于在医院昏迷了一个多月,仍没有任何情绪好转的迹象。这种生活失去了重心的不适感,让她举步维艰。而这种束缚感和难以自拔的复杂境地,在经过升格镜头的处理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威廉·达福所扮演的丈夫的角色也进行了情绪上的加工处理。在影片的三十五分钟三十秒前后,他在树林中看到了一只刚生完小鹿的母鹿。生命的降生本应该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但是丈夫此时的面部却流露出了一种恐慌的表情,随后导演将表现母鹿的升格镜头和表现丈夫面部表情的升格镜头经过交叉剪辑之后,观众会看到这只母鹿的生产并未成功,因为这只死去小鹿的胎体的一半仍在母鹿体内,而这只母鹿就这样一直带着死去的小鹿夺路而逃。丈夫看到死婴与母亲无法分离的画面,流露出恐慌的表情,一方面因为小鹿死胎的血腥,另一方面导演以此隐喻妻子和死去的孩子之间的联系也如同野鹿母子一般无法割舍,而男主人公在体会到这样的一种母子情深之后,也倍感帮助妻子走出痛苦深渊的艰巨性与危险性。
  三、营造惊悚气氛
  “电影中不仅可以用惊心动魄的打斗和追击、宏大的场面、狂风暴雨等来烘托气氛,而且可以用慢镜头来营造气氛。”[3]如果说片头的第一次升格镜头的使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剧色彩,那影片中升格镜头的第二次出现完全是为了营造一种惊悚的气氛。在去伊甸森林的火车上,妻子又一次因为情绪失控而造成了恐慌,这时候,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的丈夫,开始试图用催眠的方法引导妻子将心情平复下来,而妻子在进入想象的世界后,看到的全是冰冷幽暗的森林。而此时升格镜头的使用,将妻子孤身一人在森林中的形象用高亮的形式表现出来,缓慢得让人心悸的升格镜头,把此时妻子的形象展现得活像一个孤魂野鬼。
  同样是在森林里,丈夫在看见母鹿的时候,一种不可名状的血腥感扑面而来,这一处的升格镜头的使用,除了极大地放大了丈夫惊恐的表情,在交叉剪辑中,母鹿的血腥和丈夫的惊恐也让人感到了一丝恐惧。此外,狐狸的出现,也和母鹿的展现手法十分相似:男主角在森林里看到了受伤的狐狸,狐狸躺在草丛中的狰狞表情在升格镜头的拍摄下,同样就将狐狸强势的自卫突出表现出来。同时,因为这是男主角的一个主观视角,所以观众和男主角一共感受到了来自狐狸的威慑的恐惧感。更令人觉得颤栗的是,狐狸在吓退男主角之后,张口对男主角说了一句话:“Chaos reigns.(混乱之治)”再加上影片前大半部分的伏笔,此处的升格镜头里展示的一切将全片的惊悚推到了极致,为即将到来的高潮完成了绝佳的铺垫。
  四、探讨深刻主题
  拉斯·冯·提尔近年来的作品都在主题的表现上能令人眼前一亮,《反基督者》也不例外。对于宗教的探讨,是很多著名导演毕生的追求。斯·冯·提尔对于宗教的讨论与其他导演的角度略有不同,并且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对宗教提出他自己的疑惑。最早从《破浪》开始,他就对教徒的真伪性进行了批判,而这次的《反基督者》更是直接把圣经里的故事进行改编以此表达导演的个人观念。
  从片名来看《反基督者》,反的其实并不是耶稣基督本人,而是基督所代表的男性救世主身份,将其套用在仅有一男一女两个演员的《反基督者》中,这个“救世主”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丈夫的身上,而妻子则顺其自然地扮演起与基督所对立的撒旦的角色。但是观众很容易从这样的一种身份设置与故事情节之间看出破绽:男性主义的基督教一味将“原罪”推卸在女人身上,在影片中不断地表现出妻子的邪恶与永不满足的性欲;可是如果说情欲是原罪,那么男人理应与女人同罪,然而丈夫却一直毫无愧疚地企图以一种救赎者的姿态拯救丧子之痛的妻子。这正是拉斯·冯·提尔在对男女性的不同态度上最大的特征:男性普遍是愚蠢的,而女性大多坚忍。于是在本片中,导演刻意安排了一个丈夫站在漫天下落的橡子雨中忍受橡子砸落的升格镜头,表达了导演对丈夫理应受到惩罚而没有受到惩罚的一种宣泄。
  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导演又一次表达了对丈夫救世主形象的一种质疑,以此探讨原罪承担者的归属问题。在丈夫(救世主)亲手掐死了妻子(撒旦)之后,丈夫拖着受伤的残腿试图逃离这个恐怖的森林,而表现这一场景的仍是一个全景的升格镜头,和影片开始表现妻子艰难地走进森林采用的是同样的景别,以此达到一种相互呼应。
  当然,《反基督者》中对于主题的探讨,还采用了很多别的表现形式,例如类似圣经章节的章节体叙事段落,大量的意象,畸变的画面,尖锐刺耳的配乐,整体灰暗的色调,等等。但是大量使用升格镜头为增强影片艺术性的电影作品并不多见,这些升格镜头在本片中也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升格镜头在本片中所表现出的美感做出如上分析。
  参考文献:
  [1]任远.简析慢动作镜头的功能[J].现代传播,1980(4):52-53.
  [2]赵芳.慢镜头的功用和作用[J].科教导刊,2011(2):166.
  [3]周健.慢镜头的功用[J].黑河学刊,2010(4):40.
其他文献
1937年,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诞生于迪士尼公司,从此,动画电影不仅仅是儿童娱乐的一种形式,也开始成为主流的电影形态。几十年来,普罗大众以惊人消费力表达对迪斯尼出产的动画影片的喜爱与崇拜。然而,从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到小美人鱼,迪斯尼动画电影中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塑造的一系列“公主”形象却成为女性主义者口诛笔伐的重灾区。  2014年初,迪斯尼长篇动画《冰雪奇缘》(
【作者简介】  西安电视台王建平等导演的1999年拍摄的《共和国第三代人》,实则是一部历史反思片,作为当时庆祝共和国50周年献礼的重大反思,在播出之后得到官方、观众、学术界等一致好评,后来获得国家文化部、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王建平介绍到,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所有创作组人员其实都是在冒险,因为这是一部具有史实性的“第二”《河殇》。《共和国第三代人》共有6集,时长180分钟。在2009年7月27
[摘要]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为当代艺术与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它的出现不仅深深影响了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表现形态,还影响了大众的审美意识。作为当前最为前沿的图像艺术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在继承了传统艺术的一些观念和特征之外,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新视听语言 创新 互动方式 艺术形式    一、当前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新媒体艺术(Ne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中国梦的提出,实现国家富强和家庭幸福成为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幸福指数”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2012年底,由扈耀之导演,张国强、姜宏波、张子枫、李玥、翁家明等人主演的幸福主题家庭情感大戏《顾乐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江西卫视和央视一套首播后,反响强烈,创下收视佳绩。近年来,关于幸福主题的影视剧屡屡搬上电视荧屏并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
诺曼底的科勒维尔美军公墓,9387名美军官兵长眠于此。如茵的草地上,排列着一个个洁白如玉的十字架,美国和法国国旗迎风猎猎飘扬。一个老人走在通向墓地的小路上,他如此激动,越走越快,以致他的家人都被撇在了后面。蹲在一个墓碑前,他禁不住失声痛哭。透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惨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这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头。它长达25分钟奥马哈海滩登陆血战的场面是世界电影史上对战争最残酷震撼的描述,
舞剧艺术具有丰富的题材画面和人物塑造的完整性,所以是舞蹈高度发展的产物。而说唱剧把戏曲、歌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了一起,舞台上时而是说书人引人入胜的嬉笑怒骂;时而是民歌手粗犷辽远的“原生态”演唱;时而是男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缠绵舞蹈……做为舞剧中重要元素之一的音乐成分,在舞剧中的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地方的民歌由于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人民的语言的不同
[摘要] 传统文化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透过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关键词]
[摘要] 《山楂树之恋》作为张艺谋从画面风格绚丽、人物众多的史诗电影到简单、质朴叙事的个体电影转型之后的代表作,秉承了导演本人的剪辑风格,即关注声音或声音的衍生元素自身的剪辑功能,而将画面的剪辑功能放到了次之的位置上。这种剪辑手法有两个主要特色:一是突破了传统剪辑以画面为主导地位的风格;二是使影片叙事动力更加明晰、过早地暴露给观众。  [关键词]剪辑风格叙事动力 声音剪辑 画面辅助  [DOI]
以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主角,以青春为主题的电影可以简地归纳为青春类题材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小时代》等均属于此类范畴。本文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引入叙事序列和语义方阵,并结合大众文化理论来分析青春类题材电影的走红原因,探讨其社会意义。  一、概念辨析:何为“青春题材”电影  青春题材电影并非一个学术概念,而仅仅是笔者根据电影本身的特征所做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
【作者简介】  许 媛,女,江苏扬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现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韩国拿撒勒大学交流,主修戏剧影视文学。  纪录片《幼儿园》剧照  纪录片一词最早由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使用。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而电影的诞生恰恰始于纪录片的创作。纪录电影的分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