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练笔 不同的效果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记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遇到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段,赞美了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乐于与孩子相处的品质。课文第2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实现读写迁移,学习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中,两位教师同时针对第2自然段采用了随文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仿写,形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
  【教学片段1】
  师:刚才我们通过外貌描写,认识了爱因斯坦。现在我们再走近小女孩,你心目中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来看插图(多媒体出示),记住要抓住外貌与衣着来描写。
  (生练笔,小组交流。)
  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推荐同学发言。
  生:小女孩有着一头棕色的漂亮头发,扎着两个小辫子,戴着一个大蝴蝶结发夹。她上衣是粉红色的,裤子是蓝色背带裤,非常可爱!
  生:小女孩头发非常漂亮,棕色的,还有两个小辫子,一个大红蝴蝶结发夹,还有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特别可爱。对了,她上身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衬衫,下身穿着一件蓝色背带裤,显得很有精神。
  【教学片段2】
  师:我们通过第2自然段认识了爱因斯坦。现在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爱因斯坦的呢?
  生:外貌、动作,还有语言、衣着。
  师:说得不错。我们是通过外貌、动作、衣着等描写认识爱因斯坦的,现在课文里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可爱的小女孩。如果让你来写,你打算怎么描写呢?抓住哪些方面?现在可以发挥想象,写一写你心中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生练笔,师行间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两根小辫子扎得像麻花似的。她还戴着一个兔子发夹,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她上身穿的是一件连衣裙,脚上是一双红色的凉鞋,上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小蝴蝶,正一蹦一跳地走着,样子非常可爱!
  师:不错,你写得非常好。抓住了小姑娘的头发、衣服和动作,非常神气!现在還有谁愿意来分享?
  生:小女孩有一头金黄的卷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镶嵌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她笑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桃花,还有两个小酒窝,声音像铜铃一样清脆。上身是一件天蓝的衬衫,下身是粉红色的裙子,样子非常可爱。
  【评析】
  新课标强调语用,强调学生能够从文本中习得技巧,以便形成自己的习作表达习惯。从这一点来说,两位教师都采用了随文练笔的方式进行,彰显了新课标理念,突出了语用的练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表达技巧,更多的是想象。新课标还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新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讲,第二位教师的课堂比第一位更为精彩。
  认真分析,发现他们最大的分歧,就是第一位教师选用了插图。固然从形式来看,插图色彩鲜艳,便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降低练笔难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教学片段1”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练笔大致相同,其发散思维更是无法得到有效训练。这里教师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对课堂练笔,很多时候多媒体使用不当,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片段2”中教师没有呈现相关画面,而是通过复习巩固的方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巩固写法,便于形成技能。同时对于人物,更多的是让学生想象,结果自然也是精彩纷呈。毕竟学生都是写自己心中的小女孩,没有写插图中的小女孩,也许会与文本有一些出入,但他们的发散思维却得到了有效训练。这样的课堂练笔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理念,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春笋》主要描写了在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形,赞扬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文章语言欢快,浅显易懂,是值得学生赏析品味的佳作,尤其是文中动词的运用,为课文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因此,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要善于提炼动词,把春笋生机勃勃、活力旺盛的姿态展现出来。笔者对课文的解读如下。 
     
打敗病毒小怪兽
期刊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为习作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笔者认为这将是一种革新的尝试。  首先,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宝库,储存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除了丰富的文本信息,还有大量的图片、声像、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其次,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又使教学过程变得可控、可操作,不仅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进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想在课堂中出新,在创新中出彩,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说、喜欢说。  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实施语言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语言实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设计有梯度的讨论问题、选用恰当的多媒体画面、组织有效的朗诵和讨论等。课堂的主要时间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从预习
前不久的澳洲学习培训之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澳洲小学的“探究式学习”。其核心就是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求知。反观我们国内,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早已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纳入了每个学科的课标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填
【教学目标】  1.理解“滴穿”“顽石”等关键词语,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运用比较策略获取信息、整合解释、欣赏评价,发现说理文事例典型与简洁、道理精练与有力的特点。  3.迁移运用文本的说理特点,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难点】  迁移说理文“事例 道理”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联想 感想”的方法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童年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项学习活动。但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以下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的习作:思想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确,事例是否有意义,语言是否规范,结构是否合理,等等。久而久之,以上标准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逐渐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于是,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却一个个变得想成人之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踏破铁鞋无觅处  三月初的一个黄昏,我和读五年级的女儿在学校操场散步。女儿在一旁撒着欢,我却有些心不在焉。今年教五年级,开学都半个多月了,《习作1》的题材还没着落。(《习作1》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变化和特点。)开学后,我一直在留心寻找合适的题材。这不,执教相同年级的同事有的让学生写春雪,有的让学生写春雨,我也开始心里痒痒,准备加入观察春雨的行列。可谁知,那几个班交上来的习作竟然“惨不忍睹”,字
大尾巴松鼠和小尾巴兔住在一幢大楼里,大尾巴松鼠住在楼上,小尾巴兔住在楼下。  每天,大尾巴松鼠在楼上望着小尾巴兔,一蹦一跳地从大楼里出出进进,就会想,小尾巴兔真神气呀。大尾巴松鼠悄悄地想:要是我的尾巴,能变得又短又小,那该有多好啊。想到这里的时候,大尾巴松鼠就会使劲地拽拽自己的尾巴,小声地唱起来:“大尾巴,大尾巴,快快变成小尾巴,送你一朵喇叭花。”  每天,小尾巴兔在楼下望着大尾巴松鼠,一蹦一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