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想在课堂中出新,在创新中出彩,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说、喜欢说。
  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实施语言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语言实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设计有梯度的讨论问题、选用恰当的多媒体画面、组织有效的朗诵和讨论等。课堂的主要时间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从预习、精读、品读、思考、议论,还有质疑等方面来安排,学生应支配不少于五分之三的时间。如此,学生可以充分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语言,产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在运用的实践过程中有内容可说。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尝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理论,从而让学生热爱语文知識,进而喜欢语文课堂。
  二、多种方式开设语文讨论课
  每周我都要开设一堂讨论课,话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关于故事的、关于某一现象的等,也可以组织他们对电影、电视进行讨论,最多的是组织学生对最近读过的一本书进行讨论。学生对于这一类的活动,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像迎接节日一样迎接着讨论课的到来。“那一节课刘老引导我们讨论了一部我看过的电影。老师陈述事实,同学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说得很尽兴。”“在这堂讨论课中,有讨论,有游戏,有我的欢笑,还有对知识奥秘的探寻,太有趣了!”“这节课上,我说了好多好多。”这些来自学生日记里的话语,无不充分地表现了课堂上讨论活动的热烈,让学生学会了说,喜欢在课堂上说。
  三、组织每堂课“讲一讲”的活动
  在实践教学中我每一节课给学生3分钟说话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种讲话不流于形式,而是讲求实效。我对学生所说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要求,每次讲话都给学生以不同形式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说话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正是在这样的说话练习中,我获得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再害怕学语文了。”
  四、结合课堂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加大课外阅读
  在以往的实践中我只是程式性地要求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而现在我将阅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对现有教材进行精讲精练,省下课上的好多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的优秀读物。我把曹文轩的《草房子》作为学生自读的重点读物。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教材中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比如,在教学《广玉兰》这篇课文时,给学生补充《植物大博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从而和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说与学相结合。(2)所选文章要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阅读的难度,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我选择《智慧背囊》作为阅读书目,这本书不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3)每次阅读,我都给学生一个阅读提纲,给出几个思考题,让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并说出来给大家听。
  五、在习作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说“自己的故事”
  让学生说“自己的故事”,其实是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要求每位学生都做一个善于表达的自己,做一个认真对待生活、认真感受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在课堂中,学生渐渐开始喜欢语文,善于表达。看到他们自信地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会说!”,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我知道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热情,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磨头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灰姑娘的新朋友
时代的进步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用时最多的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优化阅读教学,则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时,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淡化了课文分析,给阅读教学“留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情境,展开想象  上课伊始,笔者在板书“幸福是什么”这一课题后,让学生谈谈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长得只有拇指那么大,大家都叫他大拇指。大拇指不但乐于助人,还很勇敢。但是,因为曾经差点儿被老黄牛不小心吞掉,爸爸妈妈很担心他的安全,要求大拇指不可以独自去很远的地方。  可大拇指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趁爸爸妈妈不在家,大拇指戴上他的紅色帽子,偷偷跑了出去。  大拇指来到街道上,看到路边的花儿开得很漂亮,便摘了几朵,想要送给妈妈。结果引来了蜜蜂。蜜蜂“嗡嗡嗡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因此,想要通过学习提升素养,离不开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听
水上乐园
爸爸媽妈被借走
《春笋》主要描写了在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形,赞扬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文章语言欢快,浅显易懂,是值得学生赏析品味的佳作,尤其是文中动词的运用,为课文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因此,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要善于提炼动词,把春笋生机勃勃、活力旺盛的姿态展现出来。笔者对课文的解读如下。 
     
打敗病毒小怪兽
期刊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为习作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笔者认为这将是一种革新的尝试。  首先,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宝库,储存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除了丰富的文本信息,还有大量的图片、声像、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其次,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又使教学过程变得可控、可操作,不仅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