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是异彩纷呈的。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所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将这些丰富而零散的东西化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从校园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升他对某一生活领域或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具有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校园集体舞、拔河比赛、军训、运动会及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猜测人物心理,在“玩玩?看看、玩玩?说说、玩玩?写写”中“水到渠成”地作文。
  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民俗进课堂——清明蒸面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引导学生体验制作面燕的过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关注威海地区的清明习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了生动的体验,并且有了深刻的感悟。生物学科在爱鸟周带领学生到社区公園给鸟儿安人工鸟巢、语文老师就抓住此次契机,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大树有了鸟巢,就不孤单了……” 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校园生活是七彩的,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学生就一定也能做有心人。
  二、从家庭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家庭生活是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但很多时候,越是熟悉,越是容易被忽略。比如,在孩子们的作文中,父母对自己的爱似乎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己生病了,父母冒雨冒雪弃车而不用,任汗水湿透衣背;或是打了一夜的吊针,睁开眼看到父母熬红了双眼;要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般也是选材考试失利,父母没有像以往一样大发雷霆,而是耐心地和自己一起分析原因,情辞恳切直至自己泪眼婆娑难有新颖的事例。这其实恰恰是因为学生对于家人的关爱、对于家庭生活的印记缺少情感体验的激发。
  基于此,我借助课本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献给母亲的歌”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①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②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这样在搜集、查阅、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母爱的再思考,这时让学生说说、写写自己对母爱的认识,讲讲发生在身边的母爱小故事,就细腻、深沉多了。
  另外,也可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引导学生通过“我为家人做点事”的体验,用心感悟亲情与爱,再通过日记的形式为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的宣泄搭设平台,他们纯洁动人的情感就会像黄河之水汩汩而出。
  三、从社会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
  如学习人物描写,我以学校门口的早市为背景,引导学生在早市上留心观察,靠批发东西来卖的小贩叫卖声比较专业,与买者的交谈更圆滑;自家地里产的东西拿来卖的农民们,一般叫卖声比较朴实、略显生硬;自古买卖两个心思,常常因为不明原因就会争吵起来,以致脸红脖子粗;乞讨者在早市上屡见不鲜,有些可能是当成了职业,有些确实为生计所迫……喧哗嘈杂的早市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作文素材,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日记也就“动”感十足,妙趣横生了。
  另外,我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现场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调查社区居民的阅读情况,了解中学生压岁钱的使用情况、寒暑假学生上辅导班的情况等。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就多了起来。
  因此,作文教学只有向生活“开放”,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心灵的颤动,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平静客观理性地思考,才能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境界。
  刘丽丽,山东威海市塔山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转眼间本人已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五年了。还记得刚走进语文课堂时,有点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讲得不到位,重要的内容讲了一遍又一遍,就怕孩子们记不住。自己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很烦。过分的担心导致了对孩子们的束缚,其实这样反而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教师应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也才能最终形成。  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效教学成为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诗歌数目有50多篇(包括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它们鲜活的感染着青少年读者,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诗歌本身是一种情感十分丰富、趣味性十分浓厚的文学体裁,人类的喜、怒、哀、乐、憎、爱、恨等情感都决定了诗歌教学要注意情理交融,整个过程不仅是趣味盎然的,也是传授知识与情感交流的结合。然而我们大部分时候打着有效教学的幌
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说理简单表面、见解平常,说理出现概念歧义含混。中学生说理时缺乏对关键概念进行严密的辨析与界定,导致说理没有逻辑,没有清晰的推理过程,道理讲不明白,致使文章失去立论基础,缺乏说服力。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中学生必须学会理性地表达;而清晰地界定概念,是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的基础,是一切说理的起点。  议论说理,概念先行,界定概念是论说文的起点思维。说理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期刊
创意读写课《小露珠》如期上完,此刻,在键盘上敲击着,想要记录下来内心闪现过的无数条反思内容,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题目。还是阅读解救了我,在余文森教授的著作——《一位教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写话的起始阶段,它不仅关系着学生写话基础,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写话兴趣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积累少,写话素材严重不足,写话方法与技巧缺失,如果我们能够将低年级写话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将有效弥补学生写话积累不足的缺陷,使阅读与写话互相促进,提升学生写话能力。  一、他山之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低段语文阅读教材编写贴近学生学情,内容丰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善于借助仿写
期刊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这样阐述: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  可见,陶行知先生认为让孩子闷在屋子里写无穷无尽的作业恐怕不是很好的教育。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合格的教育,作业必须体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可不可以不要家庭作业呢?  我做过这样的调查,问学生为什么要有作业。学生的回
中等职业教育基于“生产过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习应为完整的工作进程,即明确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常引入“质量环”的企管办法。而对于公共语文作文课,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职业取向认识上的误区而不重视,当前该课程教学开展困难重重。如何突破该问题,寻找到作文教学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提升中職学生对作文教学兴趣和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质量环”教学模式的探索
期刊
语文教科书凝聚了无数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所选文章“文质兼美”,是所有语文教师最重要最丰富的写作资源库,是读写结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本文旨在通过“不断拓展课堂阅读空间,多角度进行作文训练”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激发了写作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读读背背,不断积累语言文字  众所周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基础,在读
期刊
2016年的春天,林州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在林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再度掀起课改实验的热潮。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贵栓老师在课改路上殚精竭虑,深入课堂实践,总结出
2012年高考是湖北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高考。新高考命题带来了新的变化。今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有五大亮点。  亮点之一:加大了教材考查的力度,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如第2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 袅娜 歌声缈茫 荷塘薄雾  B.霜天 廖廓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  C.细腻 箫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  D.嫩黄 葱茏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  本题所选的词语全部出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