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是低学段轻松写话的基本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写话的起始阶段,它不仅关系着学生写话基础,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写话兴趣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积累少,写话素材严重不足,写话方法与技巧缺失,如果我们能够将低年级写话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将有效弥补学生写话积累不足的缺陷,使阅读与写话互相促进,提升学生写话能力。
  一、他山之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低段语文阅读教材编写贴近学生学情,内容丰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善于借助仿写,借助他山之玉,引导学生仿词、仿句、仿段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1.词句仿写实基础。对语文阅读文本中的词句进行仿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词句积累,深化学生对词句理解,也能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到语文文字魅力,激发学生写话学习兴趣。
  例如《四季》一文中用了“尖尖”“圆圆”“弯弯”等叠词,传神地写出草芽、荷叶、谷穗等特点,带给学生和谐的韵律感,朗朗上口。我就引领学生进行叠词仿写,为学生创造出词语仿写情境:
  春天柳叶( ),夏天热浪( ),秋天云儿( ,冬天冷风( ) 。
  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叠词的认识与了解,也夯实了学生写话基础。
  句子是对词语仿写的深入,教师要借助经典文本,根据学生句段的特点,引领学生将词句仿写有机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写话综合能力。
  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的开头语句优美:“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该句运用了叠词“轻轻地”与拟声词“沙沙沙”,生动地写出春雨的情状特点,模拟出春雨声音的特点,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我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词句仿写训练:
  春雨,像蚕姑娘吐出的( ),( )地舞在空中,丝丝丝,丝丝丝;
  春雨像( ),( ),( )。
  仿写设计,不仅做到由扶到放,也有机地融合了词句仿写训练。
  2.段落仿写渐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段落仿写,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的段落仿写资源,通过段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写话条理意识,使学生的写话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有这样几段: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为了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我围绕这三个片段,引导学生实现情境迁移,再仿写两段:
  老师家访到来,瞧见画,微笑着说:“( )”。
  好朋友来我家玩耍时,看见这幅画,笑嘻嘻地说:“( )”。
  这样的仿写训练就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写话思维,促进学生写话能力逐步提升。
  二、合理补充,发挥文本“支点”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不少可供挖掘的空白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将能够使这些文本“空白”转变为学生写话能力发展的“支点”,促进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发展。
  1.情节巧扩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多文本考虑学情特点,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略,这就为写话训练创造了契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这些情节的资源效应,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适当的扩展,课堂情节的扩展可以采用说话的形式,这样不仅避免学生由于字词书写造成的障碍,也能够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选我》这篇课文里面涉及到这样一个情节,“王宁突然站起来说:‘我选我’。大家都愣住了。”我于是引导学生围绕“大家都愣住了”这个情节进行扩展:“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级的一个学生,这时的你心理是怎么想的呢?”通过情节延展,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感受到王宁的自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写话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染与熏陶。
  2.结尾再续貂。语文文本中,不少结尾往往比较含蓄,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深入解剖教材,根据文本结尾的特点,敢于、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结尾再续貂,为学生的思维一个支点,培养学生写话学习中的创造力。
  例如《坐井观天》这篇成语故事,结尾用小鸟的一句话做结尾:“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此处就为教师引导学生为文本结尾续貂创造了机会,我于是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写话能力,也促进学生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
  三、巧妙“易容”,发挥文本“辐射”作用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对文本的利用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对文本进行巧妙地“易容”, 使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改写,发挥文本的辐射作用。
  1.扩容术。所谓扩容术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句子进行扩展以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一种读写结合方法。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中有不少句子具有扩展的空间,给句子添加一些修饰成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扩写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给学生的扩写指明方向,扩写训练的角度要丰富,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写话能力。
  例如二年级《看雪》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著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我这样引领学生:冬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雪的冬天呢?学生首先想到了冷,接着又想到寒冷,我让学生将自己想到的词补充到冬天的前面;
  继而又问:“同学们有谁看过雪花飘落的景象的?能不能用一些词为我们描述一下呢”。于是学生想到“慢慢”“纷纷扬扬”“轻盈”等词语;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我又引导学生:“小朋友很聪明,谁能说说‘纷纷扬扬’与‘轻盈’写的是一样的雪吗?”学生很快认识到“纷纷扬扬”写的是大雪,轻盈的一般是小雪。
  学生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决定给学生创造机会:“小朋友们,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刚才老师问了两个问题,小朋友们能不能再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些问题,问一问,给句子加一些成分,使句子更美呢?”层层扩展,有效提升了学生写话思维的高度,学会通过扩展使句子更丰富,更具体。
  2.嫁接术。读写结合的目标指向在于促进学生写话能力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嫁接术,可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语言进行优化,可以是学生利用文本语言对自己的写话语言进行优化,也可以是借鉴文本语言优化文本语言,形式不限。通过语言优化,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批判阅读的习惯。
  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小柳树,表现小柳树的美。为了强化学生这一句用词与句式的体会,我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法描写小枣树,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这一句进行优化:“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模仿写柳树的这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来改一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呢?,写一写枣树的叶子和枣子。”学生很快优化出这样的句子:小枣树的叶小小的,枣子大大的,红红的,真好看!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易容”优化,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较好地发挥了文本辐射效应。
  读写结合是低段语文课堂轻松写话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使学生轻轻松松学写话,又使写话反哺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相长。
  罗婷,杨安华,湖南怀化市洪江区幼儿园教师。
其他文献
因为一场“乌台诗案”,苏轼差点被杀,后经人鼎力相助才得以贬谪黄州,这也成为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这一事件让原本踌躇满志的苏轼看透了世事,这也对他的心境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更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黄州时的大量作品,如《后赤壁赋》便是其被贬黄州时特定矛盾精神世界之外化。  一、苦中自作乐与宦海浮沉的悲恐的矛盾  被贬黄州的苏轼,精神上是寂寞的,由于本身属于戴罪之身,安全上毫无保障。而他在
期刊
威尔逊曾经关注过花园中的花,当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下“摘花可耻”“禁止摘花”“丢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牌子时,人们却是熟视无睹,花朵照常被摘;但是,当花园里的牌子上换成了“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里”等警示语后,虽说有时还有花朵被摘的现象,但与之前相比已有巨大的改善。这就是威尔逊的“护花原理”。  这样的警示语为什么会起到作用?
为了贯彻服务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办刊宗旨,进一步推进“教学研究”栏目的学术深度,学报从本期开始有计划地把促进教学交流和研讨拓展为个更为深广的课题.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的传世之作,一部充满诗意的童话,一部写给大人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却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永恒。自认为是一个懒惰的人,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作,童话通过讲述一个愚蠢的皇帝遭人愚弄,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极大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迂腐思想,本文从狂欢诗化精神的角度重新解读了《皇帝的新装》,并从文章场景、礼仪形式以及文中对话等方面进一步分析《皇帝的新装》的狂欢诗化精神。  一、狂欢诗化精神概述  前苏联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米哈伊尔·巴赫金提出狂欢诗化精神,它主要来源于古希腊的狂欢节,由于古希腊当时处
期刊
红嘴的鸟在印度洋海岛上,有一种红嘴的鸟,它的颜色深浅决定了在异性眼里受欢迎的程度。那些一心想让自己变得更受异性欢迎的鸟,必须调整体内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素是
期刊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转眼间本人已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五年了。还记得刚走进语文课堂时,有点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讲得不到位,重要的内容讲了一遍又一遍,就怕孩子们记不住。自己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很烦。过分的担心导致了对孩子们的束缚,其实这样反而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教师应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也才能最终形成。  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效教学成为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诗歌数目有50多篇(包括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它们鲜活的感染着青少年读者,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诗歌本身是一种情感十分丰富、趣味性十分浓厚的文学体裁,人类的喜、怒、哀、乐、憎、爱、恨等情感都决定了诗歌教学要注意情理交融,整个过程不仅是趣味盎然的,也是传授知识与情感交流的结合。然而我们大部分时候打着有效教学的幌
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说理简单表面、见解平常,说理出现概念歧义含混。中学生说理时缺乏对关键概念进行严密的辨析与界定,导致说理没有逻辑,没有清晰的推理过程,道理讲不明白,致使文章失去立论基础,缺乏说服力。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中学生必须学会理性地表达;而清晰地界定概念,是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的基础,是一切说理的起点。  议论说理,概念先行,界定概念是论说文的起点思维。说理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期刊
创意读写课《小露珠》如期上完,此刻,在键盘上敲击着,想要记录下来内心闪现过的无数条反思内容,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题目。还是阅读解救了我,在余文森教授的著作——《一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