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北羊楼洞茶业经济与文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湖北羊楼洞茶区是指以蒲圻(今赤壁)羊楼洞为加工集散中心的广大茶区,主要包括鄂南咸安区、赤壁市、通山县、通城县、崇阳县、嘉鱼县和湘北临湘市,该区所产茶叶称为羊楼洞茶叶,简称“洞茶”。洞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川”字牌青砖茶,至今仍为湖北赵李桥茶厂特色产品。洞茶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尤其发展到近代,曾辉煌一时,在近代汉口茶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时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羊楼洞茶业经济与文化,对有效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搜集历史文献资料和对洞茶产销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茶学、经济史学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羊楼洞茶区为研究区域,对羊楼洞茶业的发展历程、近代羊楼洞制茶业的生产形态演进、洞茶贸易流通机制与特征、洞茶产销带来的影响及孕育的茶文化进行了研究。1系统阐述了羊楼洞茶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盛衰原因羊楼洞茶业始于两汉魏晋,唐、宋直至清初得以发展繁荣,清末民初达到鼎盛,之后走向衰落,解放后逐渐恢复。文中从史书记载、典故传说和出土文物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出现的时间;从生产扩大、贡茶增多、贸易兴起、出口扩张和茶政变迁五个方面论述了其发展繁荣;从茶园面积缩减、茶号衰落、贸易量下滑和茶价下跌四个方面论述了其衰落过程;从政府投入和茶叶产量回升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恢复过程。认为优越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独特的拳头产品是其兴盛的关键原因;落后的生产技术、不平等的经济待遇和混乱的社会局势是其衰败的根源所在。2分析了近代羊楼洞茶业经济的发展与影响2.1分析了近代羊楼洞制茶业生产形态的演进过程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刺激下,羊楼洞制茶业先后经历了家庭小手工业、工场手工业、机器工业三种生产形态。这个演进过程的推动力量是近代茶叶贸易量的激增。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扩大,以简单的生产工具、有限的生产规模、个体劳动和简单协作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小手工业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规模宏大、劳动力密集、分工协作细密的制茶工场手工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它以雇佣劳动为主,实行薪酬分配制度,采取早期的强权管理。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现了机械化生产,制茶业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迈进。这三种生产形态在近代羊楼洞茶区既长期并存,又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2分析了近代洞茶贸易的流通机制卷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后,羊楼洞茶业经济是一种以广阔的边疆市场和世界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茶农、茶贩、茶庄、茶行(栈)、洋行为贸易主体,以产地初级市场、汉口转运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为市场体系,陆路和海路运输并举的近代贸易流通机制。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自由自主的市场主体,为近代羊楼洞茶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3分析了因洞茶而兴的近代汉口茶市的贸易特征羊楼洞茶区是近代汉口茶市的经济腹地。对1868-1928年江汉关贸易数据的分析表明,俄商是近代汉口茶市的最大主顾,其茶叶购买量占汉口茶叶出口总量的54.1%,所购茶叶中砖茶占83.0%,而砖茶的原料主要来自羊楼洞茶区。近代汉口茶市在贸易过程中形成了如下特征:汉口茶市在华茶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渐突出,1866-1925年汉口茶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出口量占全国的46.0%,最高值为97.2%;出口结构以间接出口为主导,1866-1919年间接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1.4%,直接出口和复出口分别占28.4%和20.2%;出口市场呈现以英俄两国为主的多元化格局,1874-1919年直接出口英俄的茶叶量占汉口直接出口量的比例总体在92.9%-100.0%;出口商品呈现以红茶和砖茶为主的多元化结构,1866-1926年出口的红茶和砖茶量占出口总量的比例总体在83.1%-100%。这种独特的贸易特征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深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二是汉口深居内陆、江河运输量有限使其比较依赖大型通商海口;三是受汉口与羊楼洞茶区之间紧密的经济互动关系的影响。2.4分析了洞茶产销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近代洞茶贸易的繁盛促进了羊楼洞制茶业生产形态的不断演进,对茶区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以羊楼洞为代表的市镇近代化发展加快,茶区人口规模日益扩大,政治地位渐趋重要,城市通讯、交通和教育等功能逐渐完善;社会分工细化并向专业化发展,羊楼洞区域内外与茶叶贸易有关的金融业、运输业以及竹木、旅栈、典当等其他行业迅速兴起发展;茶叶社会组织发生演变,出现了行帮、公所、商会等商业组织和讲习所、示范场等科技组织;茶区人思想观念逐渐开放,民风民俗渐次开化,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意识增强,崇尚科学之风日盛。3剖析了洞茶文化的组成形式将洞茶文化分为物质、行为和精神三个层面。洞茶物质文化是在洞茶生产、流通和应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洞茶种类丰富,包括黑茶、红茶和绿茶等,其中由帽盒茶演变形成的砖茶是洞茶的主要产品。特殊的原料和加工技术形成了洞茶独特的品质特征,而独特的产品又衍生出以茶为药、以茶代币的文化现象。洞茶行为文化是在洞茶生产消费中约定俗成的民风习俗,具体表现为:产区以花、粮、调味品入茶,销区以奶入茶而形成了花茶、调味茶和奶茶等饮用习俗;在婚丧嫁娶、祀神祭祖时,将忠贞信仰、灵魂信仰、树木崇拜等融入其中形成了婚茶、丧茶和祭茶等传统民俗;在岁时节日中,以茶为载体突出喜庆祥和的主题而形成了年茶、节茶和多种农家茶等民间习俗。洞茶精神文化以故事传说、诗词歌谣为表现形式,反映了茶区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形成了以洞茶为神物、仙物和灵物,为正义、善良和勤劳的化身,为寄托情感的情物等多元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他文献
教育和社会分层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在我国现阶段,大家已经普遍认可了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较好职业,提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途径,但个人所处的阶层地
泰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在泰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泰国高等教育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远程开放大学。 本文主要从历史发
本文以南大港湿地为例研究了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种植棉花、玉米、苜蓿和自然芦苇区)下,土壤中pH值、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等理化因子和蔗糖酶、蛋白酶、碱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各种政治权力都是在新的环境下运转,在陌生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行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新形势下与
西方关于高等教育助学资助问题的实践与研究从中世纪近代大学的产生就开始了,到现在经过长久的发展,高等教育助学资助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体系由于发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外风险理论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宽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风险社会理论、风险系统理论、风险文化理论和风险治理理论等。国外风险理论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发现,心血管病死亡对我国人群寿命有很大影响,导致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缩短近5年。如其他疾病相关死亡率保持不变,若想将我国人群寿命延长1
以来自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20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自然真实的请求-回应汉语对话录音材料为语料,以托马斯"语用失误"理论为基础,旨从"言语行为"视角对新疆哈萨克斯
学习动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国内外学者对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根据Gardner和Tremblay的动机理论,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动机对
清末立宪至今已逾百年,中国社会几经沧桑,宪政至今还不是现实,而是一种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宪政改革并非变得可有可无,相反地,宪政改革变得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