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研究十枣汤治疗IPF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十枣汤对大鼠模型中COLⅠ、FN表达的影响探讨十枣汤抗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
临床观察:选取48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人。对照组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十枣丸,观察疗程为8个周,观察中医症状总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指标的前后变化。
动物实验: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6只,通过博来霉素气管插管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用吡非尼酮、低剂量十枣汤、中剂量十枣汤、高剂量十枣汤、生理盐水干预大鼠模型,并设置空白组对照。于造模后第14、28天处死大鼠,取右肺,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取左肺,运用ELISA法测定COLⅠ、FN的表达。
结果:
1、临床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中医症状疗效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动物实验:造模后第14、28天,各组之间COLⅠ浓度比较:空白组浓度最低,模型组浓度高于十枣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吡非尼酮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十枣汤高剂量组浓度均低于吡非尼酮组与十枣汤低、中剂量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十枣汤低、中剂量组与吡非尼酮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十枣汤能够抑制IPF大鼠肺组织中COLⅠ的表达。造模后第14天检测FN浓度,空白组浓度最低,模型组浓度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枣汤低剂量组FN浓度高于吡非尼酮组及十枣汤低、中、高剂量组(P<0.05),十枣汤中剂量组与吡非尼酮组FN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十枣汤高剂量组(P<0.05)。第28天,空白组浓度最低,模型组浓度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非尼酮组与十枣汤低、中剂量组FN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均高于十枣汤高剂量组(P<0.05)。说明十枣汤能够抑制IPF大鼠肺组织中FN的表达。
结论:
枣汤能够缓解IP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十枣汤抗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OLⅠ、FN的表达。
本课题研究十枣汤治疗IPF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十枣汤对大鼠模型中COLⅠ、FN表达的影响探讨十枣汤抗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
临床观察:选取48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人。对照组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十枣丸,观察疗程为8个周,观察中医症状总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指标的前后变化。
动物实验: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6只,通过博来霉素气管插管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用吡非尼酮、低剂量十枣汤、中剂量十枣汤、高剂量十枣汤、生理盐水干预大鼠模型,并设置空白组对照。于造模后第14、28天处死大鼠,取右肺,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取左肺,运用ELISA法测定COLⅠ、FN的表达。
结果:
1、临床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中医症状疗效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动物实验:造模后第14、28天,各组之间COLⅠ浓度比较:空白组浓度最低,模型组浓度高于十枣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吡非尼酮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十枣汤高剂量组浓度均低于吡非尼酮组与十枣汤低、中剂量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十枣汤低、中剂量组与吡非尼酮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十枣汤能够抑制IPF大鼠肺组织中COLⅠ的表达。造模后第14天检测FN浓度,空白组浓度最低,模型组浓度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枣汤低剂量组FN浓度高于吡非尼酮组及十枣汤低、中、高剂量组(P<0.05),十枣汤中剂量组与吡非尼酮组FN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十枣汤高剂量组(P<0.05)。第28天,空白组浓度最低,模型组浓度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非尼酮组与十枣汤低、中剂量组FN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均高于十枣汤高剂量组(P<0.05)。说明十枣汤能够抑制IPF大鼠肺组织中FN的表达。
结论:
枣汤能够缓解IP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十枣汤抗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OLⅠ、FN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