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伴随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浪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入学与升学问题日益凸显。2013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随之除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直辖市先后制定了相应政策及实施意见,以落实中央精神。然而,随迁子女就地入学及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制定及实施并非单纯的教育系统问题,不仅涉及了复杂的多主体利益,还同时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运行。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定然存在风险,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也不会例外,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及风险管控意义非凡,是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政策风险分析首先是风险识别,进而进行风险度量。依据层次分析模型(AHP)和专家调查法,抽取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政策作为具有“高准入门槛”特点的一线大城市的研究样本,进行风险识别及度量。风险识别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存在3个一级风险因素、19个二级风险因素。其中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与升学权利受损的风险包含对家长职业、社保、住所、居住证规定过严,对随迁子女学籍、学习经历、报考院校限制规定过严,受关联政策调整、关联部门配合不力影响等9个二级风险因素;超出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风险包含流入地高中、初中、小学、中职教育资源过载、本地考生高考录取比率下降等5个二级风险因素;防止高考移民不力的风险包含流入地学籍管理、户籍管理、私立中学监管不严格,流入地政府逐利,流入地政府资格审查辨别能力不足等5个二级风险因素。风险度量研究发现:以北京、上海、天津政策为代表的具有“高准入门槛”特点的一线大城市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与升学权利受损均存在中等风险,超出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的风险均较低,整体防止高考移民不力的风险较低,仅天津存在中等风险。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的风险管控是通过风险管控措施的提出、实施、监控得以实现的。为此,本研究对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处理并结合风险分析结论,梳理了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风险管控措施的重点工作,“提出”重在研究、制定并发布风险管控措施;“实施”重在完善政策相关制度,消除风险源头;“监控”重在监控高风险因素变化,评估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效果。
政策风险分析首先是风险识别,进而进行风险度量。依据层次分析模型(AHP)和专家调查法,抽取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政策作为具有“高准入门槛”特点的一线大城市的研究样本,进行风险识别及度量。风险识别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存在3个一级风险因素、19个二级风险因素。其中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与升学权利受损的风险包含对家长职业、社保、住所、居住证规定过严,对随迁子女学籍、学习经历、报考院校限制规定过严,受关联政策调整、关联部门配合不力影响等9个二级风险因素;超出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风险包含流入地高中、初中、小学、中职教育资源过载、本地考生高考录取比率下降等5个二级风险因素;防止高考移民不力的风险包含流入地学籍管理、户籍管理、私立中学监管不严格,流入地政府逐利,流入地政府资格审查辨别能力不足等5个二级风险因素。风险度量研究发现:以北京、上海、天津政策为代表的具有“高准入门槛”特点的一线大城市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与升学权利受损均存在中等风险,超出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的风险均较低,整体防止高考移民不力的风险较低,仅天津存在中等风险。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的风险管控是通过风险管控措施的提出、实施、监控得以实现的。为此,本研究对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处理并结合风险分析结论,梳理了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风险管控措施的重点工作,“提出”重在研究、制定并发布风险管控措施;“实施”重在完善政策相关制度,消除风险源头;“监控”重在监控高风险因素变化,评估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