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水上环境的客船人员应急疏散过程分析与建模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engy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作为人类最具运载能力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现代国际社会的交流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水上险情发生时,合理高效地展开疏散活动,意味着对船上人员人身安全的最大保障。对船上人员疏散行为的模拟与预测,对降低水上交通事故损失,引导船上逃生作业,优化船舱安全设计,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与陆上建筑人群疏散问题相比,船舶场景中人群的疏散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船上舱室结构布局的复杂与独特性,船体漂浮运动对船上行人运动能力的影响作用等因素,对船上人群疏散的分析与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为了准确刻画与分析水上环境中客船人员疏散行为的规律,本文结合行人在船舶上移动受到船体运动影响的特点建立理论模型,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实验模拟手段,对船上乘客的疏散活动开展深入研究。
  本文在使用多格子模型准确刻画疏散场景与行人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行动邻域引导行人移动的新模型。在该模型中,行人在疏散进程的每一个下一步落点根据其行动邻域内的各个落点概率进行选择确定。邻域内的各落点选择概率的计算采用了拓展的经典场域模型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稀疏人群和密集人群两类场景的疏散仿真实验,对静态场系数、格子分辨度以及更新序列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比传统离散模型,本文方法对行人移动的引导使得行人在下一个时刻的落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更具选择性,弱化了传统模型中轨迹呈锯齿化的问题,使得模拟轨迹更加接近现实。在前述基础上,同时考虑船上乘客密度与行动速度的关系以及避让行为,进一步对行动邻域的描述定义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不同出口宽度的实验场景进行了模拟验证,仿真结果与人群疏散实验数据相符。
  对于水上的客船,船体运动对行人速度的影响在各个方向上具有不一致性。我们改变行动邻域的形态以匹配行人在各方向上速度的衰减。在船舶运动作用下,对于行动邻域形态的确定,提出了一个近似估算策略:首先,通过立体几何理论的分析推导,对船舶在横倾和纵倾复合作用的下倾角方向以及下倾角大小进行计算;然后,以下倾方向为指引,结合世界各海事研究机构对行人速度受船体运动影响的经验公式,计算下倾方向、右倾方向、左倾方向、上倾方向四个方向行人的移动速度;最后,以四个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为轴,使用椭圆公式对行人在各个方向上的衰减速度进行近似估计。本文模型通过上述步骤,将船舶运动作用下行人的行动邻域近似描绘成一个向下倾方向延伸的椭圆形态。通过计算机实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了在矩形舱室内,船体下倾方向对行人在出口的拱形分布形态特征呈现规律性的影响。当船体下倾方向与出口方向夹角越接近0°时,人群拱形越扁平,而当船体下倾方向与出口方向夹角越接近180°时,人群拱形在疏散过程中将会呈现越明显的纵向拉伸。
  针对船舶场景中的人群疏散模拟,我们结合前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全局疏散模拟算法。该算法分为场景准备与疏散模拟两个阶段。在场景准备阶段,依据安全区域的相对位置,在对人群流动趋势进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整船—甲板—区块”将船舶空间分解为各个区块,并计算相应的局部静态场。进一步结合人群流向,对模拟流程中“甲板序列—区块序列—最优序列”三个层次的执行顺序进行确定。在模拟疏散阶段,将对行人在船舶中的运动特性进行考虑,并按设定顺序对船体各个区块内的行人疏散模拟仿真。我们采用一个具有两层载客甲板,300载客量,8名船员的客船作为模拟场景,对所提出的算法在客船处于水平、横倾、纵倾以及横倾纵倾复合作用等情况中的情形进行疏散仿真,实验中船上人员类型的分布参考了IMO的相关规定。在船体横倾的疏散实验中,横向下倾侧的行人通道比上浮侧积累更大流量。横倾角度相反时,整体疏散人群的分布形态规律关于船体航向呈现一定的对称性,整体疏散完成时间差异不大。在船体纵倾的疏散实验中,行人在纵倾方向具有更大移动速度,当疏散目的区域与纵倾侧方向一致时,比相反时具有更高的疏散效率,前者整体疏散时间短于后者。在同时考虑纵倾与横倾的疏散实验中,下倾方向与目的区域方向夹角呈锐角时,整体疏散时间相比该夹角呈钝角的情况短。在整船倾斜的疏散模拟仿真中,船体下倾方向与安全位置相对船体大部分人员的方向更为接近0°时,疏散时间相对更短。整船乘客疏散模拟的人群流动形态和疏散时间的规律都与实际疏散经验观测相符。
  全文对行人移动的基本模型,船体倾斜对疏散活动的影响,以及复杂的客船空间中行人疏散模拟三个部分展开深入的研究,为船上人员疏散活动规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其他文献
自从富勒烯、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曲面多环芳烃化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它们新颖的化学结构、独特的π电子系统以及光电性质。扭曲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可根据其整体表面的高斯曲率细分为两大类即正高斯曲率和负高斯曲率。当平面纳米石墨烯核内的六元环替换成四元环或者五元环时,容易使分子表面产生正高斯曲率,分子一般呈现碗状,如:碗烯、四环烯;如果替换成七元环、八元环时,将会导致负高斯曲率,如:七环烯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过渡金属离子或离子簇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孔三维结构材料。MOFs在储能、催化和分离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将MOFs应用于水相进行物质分离的相关研究则较为稀少。本文期望通过构筑MOFs基分离膜的方法,将MOFs应用到水相中的物质分离中去。MOFs晶体结构内部孔道对不同大小离子的筛分作用是MOFs基分离膜进行物质分离的基础。在膜制备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
中上扬子盆地是我国南方大型的含油气叠合盆地,盆地沉积盖层发育比较齐全。通过数十年的勘探,目前已经发现了诸如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普光、毛坝、通南巴、龙岗、元坝等气田以及众多的油苗和古油藏,这些均显示中上扬子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前景。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其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岩相古地理的分布和演化规律,阐明其与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发育的关系,从而指导油气勘探
学位
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沉积研究已经过去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等深岩的形成机理和沉积环境研究较少。中扬子台地南侧早奥陶世沉积格局稳定,沉积相分区明显,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斜坡和盆地沉积区,整体上该区属于华南古大陆边缘带成熟阶段环境的一部分。该区不仅深水重力流沉积发育,而且深水等深流沉积也十分发育。对中扬子台地南侧下奥陶统等深岩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等深流沉积
准噶尔盆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南临天山山脉,西北接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东北为青格里底山和克拉美丽山;东西长约700km,南北宽约320km,面积约13×104km2。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西邻四棵树凹陷,北靠昌吉凹陷,南接齐古断褶带,东至阜康断裂带,呈东西走向,南北最宽约26km,东西最长176km,面积约7475km2。主体自西向东分布有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
学位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北天山山前,东起博格达山,西至精河,北界为乌苏—奎屯—石河了—呼图壁—昌吉的连线,面积约24000km2,是喜山期形成的一个多旋回坳陷。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二级构造单元上,南为齐古断褶带,北是中央凹陷的南斜坡。南缘前陆冲断带是北天山向北冲断推覆过程中形成的成排成带的雁列式褶皱,自南向北可分为三排背斜带,本文所指的霍玛吐背斜带包括第二、三排背斜带,即第二排的霍尔果斯、
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属于南缘山前冲断带的中一新生界二级构造单元,是喜山运动的产物。第三次资源量评价得出,南缘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油气来源区。自上世纪初至现今,其就以齐全的地层露头及多类型的构造样式和丰富的地面油气苗吸引大量国内外学者前来考察和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多年勘探历程表明,虽然南缘油气资源量巨大,但由于受多期造山运动影响,其成藏条件复杂,故勘探目标的选取存
学位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resolving a wide variety of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lthough instrumental developments and data processing have advanced very
学位
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量。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衡量开发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更是制定油田中后期发展规划、组织原油生产以及编制调整挖潜方案的重要依据。可采储量标定是各油田公司对油田剩余储量评估及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采储量标定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必须根据各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标定。  本文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现有的有关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文
富烃凹陷是大型油气阳形成的关键.前人已经对我国东部断陷型富烃凹陷有较多的研究,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发育我国中西部重要的坳陷型富烃凹陷,对其形成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涉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湖盆底形、地质事件、地热场与热演化等方面,但多是聚焦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探讨,亦或是与油气成藏有关,甚少关联到富烃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环境与形成机制.论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富烃凹陷为研究对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