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基分离膜的构筑及离子分离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inxia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过渡金属离子或离子簇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孔三维结构材料。MOFs在储能、催化和分离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将MOFs应用于水相进行物质分离的相关研究则较为稀少。本文期望通过构筑MOFs基分离膜的方法,将MOFs应用到水相中的物质分离中去。MOFs晶体结构内部孔道对不同大小离子的筛分作用是MOFs基分离膜进行物质分离的基础。在膜制备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强化金属有机框架在水相中的稳定性,从而构筑具有离子分离作用的,具备一定实用性的MOFs基分离膜。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构筑了不同的金属有机框架基离子选择性分离膜,应用于离子分离,主要是一二价阳离子分离过程中,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MOFs结构内部具有稳定空腔的特性,通过一锅法将杂多酸分子引入到MOFs的空腔中,形成杂多酸@MOFs的复合材料,再通过与聚合物膜液共混后制备混合基质膜用于离子分离。本课题将磷钨酸(HPW)与金属有机框架MIL-101有机结合,在MIL-101的合成液中加入HPW,一锅法制备HPW填充的MIL-101(HPW@MIL-101)。并以之作为混合基质膜的填料与磺化聚苯醚/聚乙烯醇(SPVA)共混后,制备出不同HPW含量的HPW@MIL-101/SPVA混合基质膜。该膜在H+传输及H+/Fe2+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并且随着HPW含量的增加,H+通量和离子分离性能都逐渐上升。其中HWS-3混合基质膜的H+通量达到1.27×10-6mol·cm-2·s-1,H+/Fe2+选择性分离性能也高达210。
  (2)通过对有机配体进行修饰和聚合,制备聚合物配体后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延展性和可加工性远超金属有机框架的聚-金属有机框架(polyMOFs)复合材料。通过简单的涂覆法在多孔氧化铝基膜上构筑了MOFs基离子分离膜。其中polyMOF-5(10)基分离膜分离膜在在K+/Mg2+和Na+/Mg2+的分离中都有不错的离子选择性。在K+/Mg2+分离中,K+通量达到6.34×10-9mol·cm-2·s-1的同时,选择性高达9.46;而在Na+/Mg2+分离中,Na+通量为7.31×10-9mol·cm-2·s-1且选择性达到了12.41。我们还分析了通过这种方式构筑的离子选择性分离膜可能存在的离子传输与分离机理,并通过光电子能谱曾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验证。同时我们也对polyMOF-5这一材料可能表现出的有机溶剂可溶性进行了研究与验证,期望能够找出规律拓展到更多类型的MOFs中去。
  (3)基于上一部分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利用Grubbs反应制备稳定性更高的聚合物配体,同时与多种金属离子反应,制备不同类型的聚-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我们主要制备了polyMOF-5、polyUIO-66、polyMIL-101(Cr)与polyMIL-101(Fe),并且直接通过原位生长法与二次生长法相结合在多孔聚苯并咪唑基膜上构筑MOFs基分离层,期望通过这种方法构筑更为稳定的MOFs基复合膜并已经应用于一二价阳离子分离。其中polyMOF-5/PBI复合膜的离子通量都是所有待测离子分离膜最高的,在高离子通量的情况下,其离子选择性也处于较高的水平。Na/Mg2+分离过程中Na+通量为8.47×10-8mol·cm-2·s-1,polyMOF-5/PBI的Na+/Mg2+选择性高达21.3。在Li+/Mg2+分离过程中,Li+通量更是达到5.12×10-8mol·cm-2·s-1,Li+/Mg2+选择性达到7.34。然而polyMIL-101(Cr)/PBI与polyMIL-101(Fe)/PBI这两种复合膜的构筑差强人意,且其离子分离性能相比polyMOF-5/PBI与polyUIO-66/PBI复合膜也不够优秀。因此polyMOFs的合成依然还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要探索与解决,才能制备出更为稳定,性能更好的MOFs基复合膜。
其他文献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化促使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出行工具从燃油汽车转变为电动汽车,因而电动汽车将拥有广阔销售市场。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分,其工作状态是车辆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基于这一实际价值,本文设计了一款BMS一体机,其中BMS指电池管理系统。本课题所研究的重点是电池组SOC估计,即荷电状态估计,详细阐述了电池模型筛选、对应内部参量辨识、应用参量后的精度验证、电池SOC估计方法的比较
医用输液是我国五大常用药品制剂之一,在各类医学场景都应用广泛。显而易见,输液瓶包装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全。然而,由于输液瓶制备工艺的不成熟,一些外观缺陷会以小概率稳定的出现。目前,为了确保出产的输液瓶包装合格,制药厂采用的是人工检测的方式。但是,人工检测有着效率低下、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研究医用大输液外观缺陷的视觉检测技术,配合硬件采集设备和处理设备,以达到代替人工检测的目的。从而在
学位
情感识别研究对于人机交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情感的表达通常涉及语音、文本和面部微表情等多个模态,其中情感语音数据库的构建难度较大,因此针对语音情感语料的数据增强方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其它模态信息引入到语音情感识别研究中,更好地挖掘出各模态之间的关联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围绕数据增强和多模态特征融合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基于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等搭建模型框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学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以其整体性好、施工精度高以及维修养护工作量小等优点逐渐成为铁路轨道的主要结构形式。然而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路区间跨度大,轨道运营期间所处的气候等环境条件极其复杂,极端气候的常态化和周期性温度变化极易引发轨道结构的劣化,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的平顺性及安全性,降低了轨道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了国内外无砟轨道研
随着我国近些年桥梁工程的蓬勃发展,不少大跨桥梁的深基础已达到超过百米深的土层,而沉井基础因其整体性好、埋置深度大、承载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跨江跨海大桥的塔柱基础和锚碇的首选类型,也因此出现了尺寸和埋深均有较大提升的沉井。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中塔沉井基础位于海积平原深厚软土地区。场地上部为厚达40m的淤泥层,其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较高灵敏度及触变性等特点。本文结合该沉井的施工过程,通
学位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推进,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对于地理位置复杂的特高输电塔建设,对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建设速度和施工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组立输电塔所用的起重装备--双平臂抱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平臂抱杆作为一种起重类梳杆结构,高度高,横截面小,长细比大,结构非常柔,在施工期间比钢管塔更易发生风致破坏,因此对双平臂抱杆开展风洞试验和风振响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由于施
提出了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透水桩桩承式固网加筋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透水桩桩承式固网技术进行研究。“土拱结构”为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的主要荷载传递媒介,对路堤荷载传递及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建立离散元模型,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土拱结构”形态及其演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对比分析了普通加筋和固网加筋时,筋材荷载传递、变形特性及筋-土界面摩擦特性。结果表明:普通加筋时筋材变形曲线可用
双钢板-混凝土(Steel-plate concrete,SC)组合结构由两侧钢板、核芯混凝土和抗剪连接件组成。美国西屋公司在AP1000核电站安全壳的设计中采用了SC组合结构型式,并将钢筋与栓钉作为抗剪连接件。钢筋同时连接两侧钢板,栓钉散布在钢板内侧。两侧钢板借助钢筋连为一体,可以作为浇筑混凝土的临时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省去模板支护工序,从而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学位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自提出以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相比于无机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材料来源广、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可大面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势而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中有机半导体单晶具有更加有序的分子堆积、无晶界和缺陷等优势,更有利于揭示有机半导体的本征传输性质以及不同分子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平面型共轭分子,二维曲面共轭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有显著的提高,这类分子也容易形成一些独特的超分子结构
自从富勒烯、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曲面多环芳烃化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它们新颖的化学结构、独特的π电子系统以及光电性质。扭曲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可根据其整体表面的高斯曲率细分为两大类即正高斯曲率和负高斯曲率。当平面纳米石墨烯核内的六元环替换成四元环或者五元环时,容易使分子表面产生正高斯曲率,分子一般呈现碗状,如:碗烯、四环烯;如果替换成七元环、八元环时,将会导致负高斯曲率,如:七环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