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陷型富烃凹陷优质烃源岩的形成环境——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烃凹陷是大型油气阳形成的关键.前人已经对我国东部断陷型富烃凹陷有较多的研究,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发育我国中西部重要的坳陷型富烃凹陷,对其形成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涉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湖盆底形、地质事件、地热场与热演化等方面,但多是聚焦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探讨,亦或是与油气成藏有关,甚少关联到富烃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环境与形成机制.论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富烃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反演优质烃源岩形成期古生产力到有机质富集的动态过程,揭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弥补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空白,同时也对完善富烃凹陷控油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论文以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为研究材料,在综合有关晚三叠世富烃凹陷构造活动、物源区特征、沉积相展布、沉积层序格架、及邻区火山地震活动等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多项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优质烃源岩形成期的古气候、古生态、湖盆水体性质及沉积环境等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淡水分层湖模式.
  无机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长7段优质烃源岩主量元素中硅、铝、钾,锰、钛与陆壳相当,但低钙、镁、钠而富磷,富铁,显示出长7段沉积期生物活动繁盛的特点;优质烃源岩中微量元素均较为富集,尤其以As、Mo、U更甚;稀土元素整体含量较高,配分图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右倾形态.微量元素V/(V+Ni)分布范围为0.68~0.85,δU主要为0.9~1.94,Ceanom分布范围为-0.06~-0.02,Th/U主要为0.09~4.2,Sr/Ba范围值为0.21-0.76, B含量丰度基本低于60ppm,B/Ga<3.3,表明长7优质烃源岩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而且总体表现为深湖区的长73烃源岩还原环境更强,有机质丰度更高.与此同时,生物遗迹、沉积构造及钴(Co)含量估算法也表明,优质烃源岩发育区水体更深,为半深湖-深湖环境,这为湖盆水体温度分层提供了可能.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长7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为Ⅰ~Ⅱ1型,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及藻类为主,低成熟—成熟.但同时优质烃源岩也分为两类:一类岩性为泥岩为主,TOC含量相对低,饱和烃中轻烃组分较低,混有一定的陆源有机质,规则甾烷ααα20R构型的C27、C28、C29以呈"V"型为主,重排甾烷及重排藿烷较丰富,补身烷含量相对低,指示了还原—弱还原的沉积环境;另一类岩性以页岩为主,饱和烃中轻烃组分较高,高等陆源有机质输入少,规则甾烷ααα20R构型的C27、C28. C29呈"L"型,重排甾烷及重排藿烷较低,补身烷含量相对高,反映了强还原环境的特征.
  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期长7古湖盆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古湖泊的水生生物生产力恢复结果显示,长7期古湖泊生产力极高,至少达到富养——超养湖水平.古湖泊水生生物生产力高值区对应于同期火山灰沉积物的较厚区,暗示火山灰沉积物可能带来了充裕的营养,促使水生生物勃发,导致极高生物生产力的形成.
  中晚三叠世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位于造山带后侧的富烃凹陷稳定沉降,形成欠补偿的半深水-深水湖盆,地理位置上湖盆又位于受季风影响的热带-亚热带区,为湖水温度分层提供了充分条件.深湖区温跃层之下,水体宁静缺氧,保存条件极好,温跃层之上水生生物繁盛,提供了富足的有机质,有利于形成优质的纹层泥页岩;浅湖-半深湖区,水体分层性渐差,还原环境相对差,且受到一定的陆源碎屑干扰,形成次好的泥质烃源岩.此外,富烃凹陷形成期构造活动明显,邻区火山喷发频繁、盆内深部热液作用活跃,这些作用过程,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可能致使湖盆藻类不分季节勃发,从而在分层湖的深湖区形成黑色页岩,即使在分层不明显的浅湖-半深湖区,也发育了比延长组其它层位品质更好的泥页岩.
其他文献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自提出以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相比于无机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材料来源广、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可大面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势而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中有机半导体单晶具有更加有序的分子堆积、无晶界和缺陷等优势,更有利于揭示有机半导体的本征传输性质以及不同分子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平面型共轭分子,二维曲面共轭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有显著的提高,这类分子也容易形成一些独特的超分子结构
自从富勒烯、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曲面多环芳烃化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它们新颖的化学结构、独特的π电子系统以及光电性质。扭曲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可根据其整体表面的高斯曲率细分为两大类即正高斯曲率和负高斯曲率。当平面纳米石墨烯核内的六元环替换成四元环或者五元环时,容易使分子表面产生正高斯曲率,分子一般呈现碗状,如:碗烯、四环烯;如果替换成七元环、八元环时,将会导致负高斯曲率,如:七环烯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过渡金属离子或离子簇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孔三维结构材料。MOFs在储能、催化和分离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将MOFs应用于水相进行物质分离的相关研究则较为稀少。本文期望通过构筑MOFs基分离膜的方法,将MOFs应用到水相中的物质分离中去。MOFs晶体结构内部孔道对不同大小离子的筛分作用是MOFs基分离膜进行物质分离的基础。在膜制备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
中上扬子盆地是我国南方大型的含油气叠合盆地,盆地沉积盖层发育比较齐全。通过数十年的勘探,目前已经发现了诸如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普光、毛坝、通南巴、龙岗、元坝等气田以及众多的油苗和古油藏,这些均显示中上扬子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前景。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其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岩相古地理的分布和演化规律,阐明其与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发育的关系,从而指导油气勘探
学位
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沉积研究已经过去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等深岩的形成机理和沉积环境研究较少。中扬子台地南侧早奥陶世沉积格局稳定,沉积相分区明显,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斜坡和盆地沉积区,整体上该区属于华南古大陆边缘带成熟阶段环境的一部分。该区不仅深水重力流沉积发育,而且深水等深流沉积也十分发育。对中扬子台地南侧下奥陶统等深岩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等深流沉积
准噶尔盆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南临天山山脉,西北接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东北为青格里底山和克拉美丽山;东西长约700km,南北宽约320km,面积约13×104km2。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西邻四棵树凹陷,北靠昌吉凹陷,南接齐古断褶带,东至阜康断裂带,呈东西走向,南北最宽约26km,东西最长176km,面积约7475km2。主体自西向东分布有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
学位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北天山山前,东起博格达山,西至精河,北界为乌苏—奎屯—石河了—呼图壁—昌吉的连线,面积约24000km2,是喜山期形成的一个多旋回坳陷。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二级构造单元上,南为齐古断褶带,北是中央凹陷的南斜坡。南缘前陆冲断带是北天山向北冲断推覆过程中形成的成排成带的雁列式褶皱,自南向北可分为三排背斜带,本文所指的霍玛吐背斜带包括第二、三排背斜带,即第二排的霍尔果斯、
霍玛吐背斜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属于南缘山前冲断带的中一新生界二级构造单元,是喜山运动的产物。第三次资源量评价得出,南缘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油气来源区。自上世纪初至现今,其就以齐全的地层露头及多类型的构造样式和丰富的地面油气苗吸引大量国内外学者前来考察和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多年勘探历程表明,虽然南缘油气资源量巨大,但由于受多期造山运动影响,其成藏条件复杂,故勘探目标的选取存
学位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resolving a wide variety of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lthough instrumental developments and data processing have advanced very
学位
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量。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衡量开发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更是制定油田中后期发展规划、组织原油生产以及编制调整挖潜方案的重要依据。可采储量标定是各油田公司对油田剩余储量评估及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采储量标定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必须根据各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标定。  本文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现有的有关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