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推进“双证书”衔接政策的执行问题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发展呼唤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双证书”制度作为促进职业教育 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效率和效益、实现职业教育机制创新的重要措施,实施逐 步深入。 本文认为,“双证书”衔接是“双证书”制度实施的新阶段;推进“双证书” 衔接有赖于各执行要素的有机结合;当前各执行要素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要 实现“双证书”的有机衔接,应当从政策的执行要素入手,理顺推进“双证书” 衔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在目前侧重于探讨“双证书”衔接的重要意义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 基础上,本文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把推进“双证书”衔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以政策的执行要素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一是在探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 系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政策发展历程;二是归纳职业教 育推进“双证书”衔接政策的要素和执行特征;三是分析推进“双证书”衔接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政策资源、执行环境、执行方案、执行监督等执 行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设计,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证书,衔接,政策执行问题
其他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观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在最近实施的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作为英语基础教育的目标首次被写进大纲。但是如
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成都市所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期待视野进行了调查研究。“期待视野”是
案例教学法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中是一种非常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大专学生的特点以及《企业管理学》的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不强等特点。而传统课堂教育是灌输式教育、大一统的教育,不能解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不同资质的学生常常无法获得差异化的教育。资优教育因受教育资源限制加以政治和伦理方面的考虑,常被人冠以“有违公平”的头衔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习逐渐成为现代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容纳力有限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人们接受高等教
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推进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施行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培训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从而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