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农业面源磷素污染过程研究——以花溪河流域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面源磷素污染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和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磷在岩溶地区的迁移转化过程尤为复杂且尚未明晰。为明确岩溶山区农业面源磷素污染过程,本研究以花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对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TP、TDP和氢氧同位素值进行测定,并对土壤样品的pH、含水率、土壤交换性酸、有机质、全磷、有效磷、Al-P、Fe-P、O-P、Ca-P进行测定,同时对土壤渗出液及土壤剖面周边水体的TP、TDP测定。探讨流域内不同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水体中TP、TDP的时空分布差异和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
  不同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水体d值变化范围较小,研究区水汽来源较单一。平水期温度较高,水体受蒸发作用较强,平水期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较枯水期富集。流域内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呈现西北部δD和δ18O富集的特征。月亮湖水体氢氧同位素较花溪水库富集,松柏山水库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表现出沿程富集的特征。平、枯两期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氢氧素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均基本一致,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较为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体氢氧同位素值影响表现为:水田周边水体氢氧同位素较为富集,旱地和林地周边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呈现较亏损。
  在平水期,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TP平均浓度分别为0.087mg·L-1和0.067mg·L-1,TDP平均浓度分别为0.029mg·L-1和0.022mg·L-1。在枯水期,地表水和地下水TP平均浓度分别为0.032mg·L-1和0.025mg·L-1,TDP平均浓度分别为0.018mg·L-1和0.019mg·L-1。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TP和TDP浓度较为相近,表明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通过岩溶通道相互补给的水力联系。平水期和枯水期颗粒态磷占比为60%左右,表明磷主要以颗粒态流失。
  研究区土壤为酸性土壤,交换性H+含量的增加是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全磷、有效磷和Al-P主要存在于0~30cm的土壤中,在30cm以下的土壤中较难向下继续迁移,O-P和C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折线型变化趋势。在草地剖面(A1、B1、C1)和A2剖面土壤无机磷以O-P为主,在B2剖面,在0~30cm土壤深度,土壤无机磷以Fe-P为主,30~60cm土壤深度,土壤无机磷则以O-P为主。在B3、B4、C2、C3剖面土壤无机磷以Fe-P为主。C1剖面,表层土壤(0~20cm)全磷以有机磷为主,20cm以下土壤深度,土壤全磷以无机磷为主,其他土壤剖面土壤全磷整体上以有机磷为主。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上呈有效性高的磷组分(Al-P和Fe-P)向有效态低的磷组分(O-P和Ca-P)转化的特征。土壤pH与有效磷、Fe-P和Al-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全磷、有效磷、Al-P、Fe-P显著正相关关系,可通过调节土壤pH或者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效磷、Fe-P和Al-P的含量。
  流域水体总体上属于Ⅱ类水体,粘性较大的河滨带土壤因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能有效阻止磷从河滨带土壤向水库中迁移。土壤渗出液S2和S3的PO43-/TP分别为14.56%和9.02%,渗出液颗粒态磷占比很高。
其他文献
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苯由于具有较大的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苯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如何高效的治理含苯废气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课题。吸附法是处理含苯废气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吸附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水分子会极大抑制吸附剂对苯的吸附和造成再生能耗的增加。因此,设计出一种在湿环境下的高效苯吸附剂仍是目前吸附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
学位
在处理含有机物废气的技术中,催化燃烧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净化技术之一。低温甲醇洗废气是煤化工行业排放量巨大的有机废气,因其中含有高浓度的CO_2,使得含有的有机物难以有效燃烧。因此,研发一种在高浓度CO_2气氛下高效燃烧有机物的催化剂对煤化工行业环境治理意义重大。本论文旨在实现低浓度有机物高效催化转化。围绕贵金属Pd/Al_2O_3催化剂,选取CH_4为模型化合物,通过研究高浓度CO_2条件下助剂种类
学位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11400 Wh·kg-1,不包含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和理论比容量(3828 m Ah·g-1,相对于金属锂负极),接近于液体汽油能量密度,是理想的高比能量储存体系,备受人们关注。目前,锂空气电池实际能量密度远低于理论能量密度,循环性能较差,对于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在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高效的空气电
煤与瓦斯突出是极其复杂的一种动力现象,是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一种自然灾害。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关键是在众多突出预测指标中的筛选出适合要预测煤矿的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现常用的方法是“三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其中“三率”法对井下实测数据中的突出动力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极大程度的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误差较大。而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不适合在现场生产中推广应用。  针对以上突出预测敏感指
学位
细粒煤水分的增加,在炼焦过程中,会增加热能消耗,延长焦化时间,降低焦炉产率,缩短炼焦炉使用寿命;对于动力用煤,其发热量随水分增高而下降;运输时,煤会随着水分渗出而流失,既浪费了煤炭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另外,细粒煤水分偏高,还会导致其堆放场地周围煤泥水积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细粒煤水分对后续加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针对细粒煤的脱水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脱水设备的研制缺乏实用的理论依据
学位
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炭行业的重中之重,瓦斯灾害却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安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飞速发展为瓦斯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思路。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瓦斯信息愈加复杂多变,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基础的常规瓦斯管理信息系统已明显无法胜任,因此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数据环境和可视化分析平台,积极开展瓦斯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构建一个有效的煤矿瓦斯管理信息系统,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
学位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煤炭开采规模在未来数年将会继续扩大,煤与瓦斯突出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的突发性和它极强的破坏性,严重威胁着矿工生命安全,影响了矿井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深度煤层的开采必然会使煤矿瓦斯突出事故愈加增多。对此情况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做了长期的深入研究,取
近年来,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选煤过程中细粒煤(-0.5mm)的数量剧增,入选原煤中细粒级含量多在20%以上。动力煤水分过高会影响发热量,炼焦煤水分过高会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细粒煤水分过高还将增加运输成本、堵塞储运设备、易冻结、污染环境,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降低细粒煤产品的水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经济、环保效益。传统的细粒煤脱水方法,如使用压滤机、添
学位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因其节能减排的特点在道路建设和养护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相比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具有改善施工环境、减缓沥青短期老化等优点。利用地沟油和废塑料作为改性剂,既能改善沥青性能,又可实现废物利用。本论文以废弃食用油提炼的生物柴油和聚丙烯裂解的大分子蜡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以期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1.首先
目前,在国家大力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愈加快速。城市道路工程作为土木行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项目设计交付阶段主要是以二维纸质图纸交付,设计交付工作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数据孤岛等难题。土木行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正逐渐改变这一现状。该技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核心,高度集成各类设计信息,具有可视化程度高、多方协同性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