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解质对细粒煤电化学脱水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lh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选煤过程中细粒煤(-0.5mm)的数量剧增,入选原煤中细粒级含量多在20%以上。动力煤水分过高会影响发热量,炼焦煤水分过高会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细粒煤水分过高还将增加运输成本、堵塞储运设备、易冻结、污染环境,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降低细粒煤产品的水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经济、环保效益。传统的细粒煤脱水方法,如使用压滤机、添加絮凝剂和助滤剂等,由于受设备投资大、药剂来源和成本等条件的限制,脱水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利用电化学脱水技术促进细粒煤脱水已引起世界各国选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论文以-0.5mm的焦煤、无烟煤、弱粘煤、气煤为研究对象,以过滤速度和滤饼水分为主要指标,分别考察一价、二价、三价阳离子电解质对细粒煤电化学脱水效果的影响。采用FTIR、XRD、TG等手段对电化学处理前后的煤样进行表征,初步探索电化学脱水的机理,结论如下:
  1、以焦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进行探索性试验,考察矿浆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对细粒煤电化学脱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电化学预处理后的细粒煤比未经过处理的原煤易于脱水。当矿浆浓度20%,电流密度5mA/cm2,电解时间30min时,脱水效果最佳,滤饼水分为23.53%,原煤样滤饼水分为24.20%,降低了0.67%。2、选用NaCl和Na2CO3、MgCl2和MgSO4、CaCl2和Ca(OH)2、AlCl3和A12(SO4)3、FeCl3和Fe2(SO4)3十种电解质,分别考察一价、二价、三价阳离子对不同细粒煤电化学脱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价的NaCl和Na2CO3使滤饼水分增大,不利于细粒煤脱水。二价、三价电解质如MgCl2和MgSO4、CaCl2和Ca(OH)2、AICl3和Al2(SO4)3、FeCl3和Fe2(SO4)3、可以提高过滤速度和降低滤饼水分,其中AlCl3电解质脱水效果最为理想,焦煤、无烟煤、弱粘煤、气煤滤饼水分分别降低了4.00%、2.10%、10.42%、3.22%。3、电解质加入矿浆中,可以中和细粒煤表面的电荷,压缩双电层,降低ξ-电位,细粒煤表面水化膜被减弱。电解使原来的强极性官能团转化为弱极性官能团,使其表面非极性增强,即憎水性增强。在煤颗粒表面形成疏水性膜,起到疏水作用,有利于形成紧密的颗粒,降低水分。4、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细粒煤在电解后颗粒表面没有产生新型的官能团,各官能团基本没有变化,说明煤的性质没有改变。—OH、>C=O和—COOH略有减弱,这些官能团带负电性与煤颗粒表面ξ-电位密切相关,它们的减少使煤颗粒表面的ζ-电位降低,亲水基团减少,加速细粒煤脱水。5、带负电荷的细粒煤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定向移动,在阳极板上失去电子,降低细粒煤之间的静电斥力,降低表面能,使近似于布朗运动状态的细粒煤颗粒趋于稳定,有利于颗粒的聚沉,加速细粒煤脱水。
其他文献
太阳能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既减少CO_2排放量,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又实现可再生能源作用下的碳资源化循环利用,已成为了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单一光催化剂难以同时兼顾良好的光响应程度、CO_2吸附和载流子分离能力。因此,设计与开发高效的复合光催化剂体系实现光催化CO_2还原和提高还原产物的定向转化及收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物质属性和光
Huisgen内盐是叔膦与偶氮二甲酸酯原位形成的两性离子中间体,并是Mitsunobu反应发生的关键中间体,因其独特的化学反应性,受到了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基于Huisgen内盐的环化反应大量涌现,为多类氮杂环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合成方法。此外,Huisgen内盐还可以与亲电试剂发生脱氧缩合反应,完成含氮链式结构的构建。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反应中使用的偶氮试剂如偶氮二甲酸二乙酯(DE
大量硝酸盐氮的废水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废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问题亟需解决。生物脱氮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含氮物质去除方法。传统的生物法高效脱氮的关键是在于好氧和缺氧条件下连续暴露的废水,而完全除去废水中的溶解氧(DO)来保证严格的缺氧环境这一点是难以完成的。好氧反硝化的发现,使硝化和反硝化发生在单一好氧条件下得以实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生物脱氮对厌氧和缺氧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已成
学位
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苯由于具有较大的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苯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如何高效的治理含苯废气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课题。吸附法是处理含苯废气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吸附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水分子会极大抑制吸附剂对苯的吸附和造成再生能耗的增加。因此,设计出一种在湿环境下的高效苯吸附剂仍是目前吸附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
学位
在处理含有机物废气的技术中,催化燃烧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净化技术之一。低温甲醇洗废气是煤化工行业排放量巨大的有机废气,因其中含有高浓度的CO_2,使得含有的有机物难以有效燃烧。因此,研发一种在高浓度CO_2气氛下高效燃烧有机物的催化剂对煤化工行业环境治理意义重大。本论文旨在实现低浓度有机物高效催化转化。围绕贵金属Pd/Al_2O_3催化剂,选取CH_4为模型化合物,通过研究高浓度CO_2条件下助剂种类
学位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11400 Wh·kg-1,不包含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和理论比容量(3828 m Ah·g-1,相对于金属锂负极),接近于液体汽油能量密度,是理想的高比能量储存体系,备受人们关注。目前,锂空气电池实际能量密度远低于理论能量密度,循环性能较差,对于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在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高效的空气电
煤与瓦斯突出是极其复杂的一种动力现象,是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一种自然灾害。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关键是在众多突出预测指标中的筛选出适合要预测煤矿的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现常用的方法是“三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其中“三率”法对井下实测数据中的突出动力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极大程度的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误差较大。而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不适合在现场生产中推广应用。  针对以上突出预测敏感指
学位
细粒煤水分的增加,在炼焦过程中,会增加热能消耗,延长焦化时间,降低焦炉产率,缩短炼焦炉使用寿命;对于动力用煤,其发热量随水分增高而下降;运输时,煤会随着水分渗出而流失,既浪费了煤炭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另外,细粒煤水分偏高,还会导致其堆放场地周围煤泥水积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细粒煤水分对后续加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针对细粒煤的脱水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脱水设备的研制缺乏实用的理论依据
学位
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炭行业的重中之重,瓦斯灾害却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安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飞速发展为瓦斯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思路。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瓦斯信息愈加复杂多变,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基础的常规瓦斯管理信息系统已明显无法胜任,因此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数据环境和可视化分析平台,积极开展瓦斯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构建一个有效的煤矿瓦斯管理信息系统,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
学位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煤炭开采规模在未来数年将会继续扩大,煤与瓦斯突出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的突发性和它极强的破坏性,严重威胁着矿工生命安全,影响了矿井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深度煤层的开采必然会使煤矿瓦斯突出事故愈加增多。对此情况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做了长期的深入研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