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需要,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推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基础上,选择重点县市作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2012 年在全国各部门和省市全面推行。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借鉴西方绩效预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视为我国的“绩效预算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全国初步构建了横向覆盖“部门预算、专项资金、财政综合支出”等财政预算支出,纵向覆盖“事前绩效目标审核、事中绩效监测、事后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全过程的绩效预算体系框架。然而,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我国绩效预算改革也面临着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绩效预算机制不完善、绩效预算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要破解上述难题,进一步推进我国绩效预算改革,需要对我国绩效预算改革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虽然国外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鉴于我国自身特有的国情,国外已有绩效预算问题的研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国内部分学者也对绩效预算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文献都是描述性的。总体而言,对绩效预算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如绩效预算概念究竟是什么?规范的绩效预算流程是怎样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现状及实施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具体的影响路径是什么?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这些关键问题若能解答,对我国地方政府顺利推行绩效预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除导论外,共六章。第一章在明确界定绩效预算相关概念基础上,阐述了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依据和规范的绩效预算实施流程,分析了影响绩效预算成功推行的因素,为后文分析构建了理论框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背景,系统地梳理了改革的历程,以湖北省作为绩效预算改革的典型省份,设计调查问卷,获得了湖北省省直单位和县市财政局绩效预算改革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第三章使用能得到真实因果效应的双重差分(DID)方法,基于湖北省县市数据,考察绩效预算改革是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对问卷调查揭示的绩效预算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第四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绩效预算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指标,进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影响路径。第五章以美国德克萨斯州、英国地方政府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两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的实施流程与条件,总结出国外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践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启示。第六章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明确了绩效预算的含义,即通过使用正式准确的绩效信息,在资源分配的决策当中用以增强提供给公共部门的资金与它们结果或产出之间关联的机理或程序内容。揭示了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依据,即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规范的绩效预算流程应该包括绩效预算编制、绩效预算审批和执行、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五个阶段。影响绩效预算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对绩效预算相关概念理解程度、部门内部绩效文化氛围、部门绩效从业人员能力、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外部因素包括取得相关利益方的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度和技术支撑因素。
第二,梳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历程后发现,我国绩效预算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绩效预算已从最初部分省份的初步探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通过对湖北省135个省直单位和90个县市财政局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湖北省绩效预算程序设置较为健全,但是在实施绩效预算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绩效预算文化尚未完全形成,预算编制不明确不科学,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绩效评价整体质量待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需加强。
第三,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短期内没有产生很好效果,表现为绩效预算改革没有降低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规模;我国绩效预算改革长期内取得了一定效果,表现为绩效预算改革显著降低了财政支出增长率,但减少财政支出规模的作用不显著。
第四,基于省直单位调查问卷数据和县市财政局调查问卷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结果显示绩效文化、相关利益方支持、绩效目标和指标科学性、从业人员能力、绩效评估质量对省直单位绩效预算实施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绩效评估作用最大,其次为绩效文化、人员专业能力、相关利益方支持、绩效目标和指标科学性。绩效文化、人员专业能力、相关利益方支持、绩效目标和指标科学性除了直接影响绩效预算实施效果以外,还会通过影响绩效评估结果间接影响绩效预算实施效果。从县市财政局的实证分析结果看,信息系统、立法行政支持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对县市财政局绩效预算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立法行政支持对绩效预算实施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信息系统。
第五,通过考察美国德克萨斯州、英国地方政府的绩效预算改革流程、实施条件发现,国外地方政府绩效预算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效,主要得益于美、英两国地方债政府都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绩效预算流程,清晰的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具备健全绩效预算监控机制,重视公众的参与。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完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一是厘清绩效预算相关概念,区分产出和结果,形成有共识的绩效和绩效预算含义;二是规范绩效预算流程,掌握科学的绩效预算编制方法,注重绩效预算目标、指标合理性审查,加大绩效预算执行与监督力度,提升绩效评价报告与报告质量,强化绩效预算评价结果运用;三是完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培育绩效预算人才,提高绩效预算信息化水平,实施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
虽然国外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鉴于我国自身特有的国情,国外已有绩效预算问题的研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国内部分学者也对绩效预算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文献都是描述性的。总体而言,对绩效预算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如绩效预算概念究竟是什么?规范的绩效预算流程是怎样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现状及实施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具体的影响路径是什么?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这些关键问题若能解答,对我国地方政府顺利推行绩效预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除导论外,共六章。第一章在明确界定绩效预算相关概念基础上,阐述了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依据和规范的绩效预算实施流程,分析了影响绩效预算成功推行的因素,为后文分析构建了理论框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背景,系统地梳理了改革的历程,以湖北省作为绩效预算改革的典型省份,设计调查问卷,获得了湖北省省直单位和县市财政局绩效预算改革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第三章使用能得到真实因果效应的双重差分(DID)方法,基于湖北省县市数据,考察绩效预算改革是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对问卷调查揭示的绩效预算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第四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绩效预算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指标,进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影响路径。第五章以美国德克萨斯州、英国地方政府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两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的实施流程与条件,总结出国外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践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启示。第六章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明确了绩效预算的含义,即通过使用正式准确的绩效信息,在资源分配的决策当中用以增强提供给公共部门的资金与它们结果或产出之间关联的机理或程序内容。揭示了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依据,即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规范的绩效预算流程应该包括绩效预算编制、绩效预算审批和执行、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五个阶段。影响绩效预算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对绩效预算相关概念理解程度、部门内部绩效文化氛围、部门绩效从业人员能力、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外部因素包括取得相关利益方的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度和技术支撑因素。
第二,梳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历程后发现,我国绩效预算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绩效预算已从最初部分省份的初步探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通过对湖北省135个省直单位和90个县市财政局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湖北省绩效预算程序设置较为健全,但是在实施绩效预算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绩效预算文化尚未完全形成,预算编制不明确不科学,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绩效评价整体质量待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需加强。
第三,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短期内没有产生很好效果,表现为绩效预算改革没有降低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规模;我国绩效预算改革长期内取得了一定效果,表现为绩效预算改革显著降低了财政支出增长率,但减少财政支出规模的作用不显著。
第四,基于省直单位调查问卷数据和县市财政局调查问卷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结果显示绩效文化、相关利益方支持、绩效目标和指标科学性、从业人员能力、绩效评估质量对省直单位绩效预算实施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绩效评估作用最大,其次为绩效文化、人员专业能力、相关利益方支持、绩效目标和指标科学性。绩效文化、人员专业能力、相关利益方支持、绩效目标和指标科学性除了直接影响绩效预算实施效果以外,还会通过影响绩效评估结果间接影响绩效预算实施效果。从县市财政局的实证分析结果看,信息系统、立法行政支持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对县市财政局绩效预算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立法行政支持对绩效预算实施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信息系统。
第五,通过考察美国德克萨斯州、英国地方政府的绩效预算改革流程、实施条件发现,国外地方政府绩效预算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效,主要得益于美、英两国地方债政府都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绩效预算流程,清晰的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具备健全绩效预算监控机制,重视公众的参与。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完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一是厘清绩效预算相关概念,区分产出和结果,形成有共识的绩效和绩效预算含义;二是规范绩效预算流程,掌握科学的绩效预算编制方法,注重绩效预算目标、指标合理性审查,加大绩效预算执行与监督力度,提升绩效评价报告与报告质量,强化绩效预算评价结果运用;三是完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绩效文化氛围,培育绩效预算人才,提高绩效预算信息化水平,实施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