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异质性对OFDI决策和速度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的“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遭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使得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因此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其开拓国外市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同时,在我国2000提出“走出去战略”的理论指导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进入“井喷式”增长的快车道,无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一方面,企业对外投资可以有效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外投资也可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走出去”的方式,是基于利润考虑的理性选择,西方代表性学者Helpman(2004)认为最具生产率优势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跨国化经营的方式,而中等生产率的企业会选择出口模式进入国外市场,低生产率的企业仅在国内生产,即存在“啄食顺序”。然而由于企业层面的对外投资数据难以获得,国内的学者着重研究了企业生产率和出口的关系,很少研究生产率异质性与OFDI的关系,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研究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延伸到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对外投资速度的影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弥补了企业生产率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的匮乏。
  本文基于异质性理论基础,结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实状况,利用2003-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研究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OFDI的关系,首先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和投资速度角度,剖析了企业生产率差异对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的机理,其次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生产率在非OFDI和OFDI企业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Probit模型和计数模型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生产率是决定企业开拓国际化市场方式的重要因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第二,在利润率极高的行业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大,而在利润率极低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则不显著,并且在不同的行业中,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的影响大有不同;第三,用企业成立年份距离企业首次对外直接投资年份的时间跨度来度量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生产率也提升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
其他文献
从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问责”一词迅速走红中国政坛。相应的,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许多有关问责的规章制度,但大都是一些散落的、依据各地方自身情况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国家统一制定和认可的政府问责制度。所以,本文就构建我国的政府问责制一题而展开,将一个古老的命题“公正”与之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在政府问责制的构建过程中做到切切实实的公正。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
现代性作为一种全球的历史进程,正日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焦点性话题之一。而在中国,其现代性因为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原因,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随着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全球化“空间”延展,中国才被迫进入了“他者”的视野,因而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实际是一种迫现代化,对于中国来说属于一种舶来品。西方社会这场轰轰烈烈资本全球化的现代性建设,恰为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出场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语境。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特
韩非,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载入史册的。《韩非子》一书得以流传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思想光辉照耀千古而不衰。因此,《韩非子》一书的价值,最主要的便是它的思想价值。  韩非思想涉及到政治、法治、术治、辩证法、逻辑、伦理等领域,各思想之间又相互渗透、交叉。其中韩非的法律思想中就内含了浓郁的伦理意蕴,具有强烈的实用色彩。本文即从“法律伦理”这一新视角对韩非的法律伦理思想进行重新定位与解读。  其一
学位
企业伦理学是研究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管理领域中有关道德的行为规范和制度,研究人们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这种伦理关系的科学。目的在于更好的进行管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细胞。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特别是一些企业家,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完全忽视企业与道德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汇率作为价格体系中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且在国际经济贸易发挥关键作用的纽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另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在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新货币篮子后尤为迅速,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逐步增强,汇率波动越发频繁,世界各国与各地区在汇率发生波动时收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汇率传递描述的是汇率每变化一个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环境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这可能阻碍正常的国际分工,导致贸易争端和福利的损失等,贸易便利化便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大“法宝”。此外,贸易便利化也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各国进行贸易便利化改革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福利,使得一些经济学者和政府部门更加注重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与此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以国民征收的税金为主要财源,为提供公共服务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据世界银行和 OECD 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主要国家的政府采购规模大约在本国GDP的10%至20%左右,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自1978年12月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入和扩大市场经济要素,平均每年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是引入东欧式的全面市场经济,即大爆炸式的改革,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循序渐进的改
学位
基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需要,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推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基础上,选择重点县市作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2012 年在全国各部门和省市全面推行。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借鉴西方绩效预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视为我国的“绩效预算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全国初步构建了横向覆盖“部门预算、专项资金、财政综合支出”等财政预算支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前商业竞争环境已逐渐演化成以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为本质特征,对于以无形资产为主要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商业环境而言,现行国际税收法律体系的适用能力已大大减弱。由于无形资产跨境转移兼具跨国性和隐蔽性,跨国企业惯常利用国家间税收协定与各国税制的差异,将高价值的无形资产从多数高税收国家转出,重新配置到少数低税收国家和避税天堂岛屿。相关研究表明,位于不同税收管辖区域的子公司间税率差
学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不协调的区域经济,会很大程度地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问题,可以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从过程和结果上,都和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高度一致,因此,在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将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作为一种独特视角,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