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艾丽丝·沃克(1944-)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籍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紫色》最为成功。该书1982年一经出版便成为读者竞相购买的畅销书,并于翌年赢得了美国文学界的三大最高奖项: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紫色》运用18世纪欧洲流行的书信体小说形式,以给上帝写信的方式剖析了一位名叫茜丽的黑人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艾丽丝.沃克通过刻画茜丽的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沃克(1944-)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籍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紫色》最为成功。该书1982年一经出版便成为读者竞相购买的畅销书,并于翌年赢得了美国文学界的三大最高奖项: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紫色》运用18世纪欧洲流行的书信体小说形式,以给上帝写信的方式剖析了一位名叫茜丽的黑人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艾丽丝.沃克通过刻画茜丽的精神世界,展示其精神生态的困境,并深入剖析了造成女主人公精神失衡的个人、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国内外学者们大多以女主人公茜丽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视角研究她在父权制社会中遭遇的政治、社会生活等不公平现象,而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探析女主人公的精神失衡与重构的历程。
具体而言,本文从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以及存在的“疏离化”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精神生态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文本,对茜丽精神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予以深入分析和解读。茜丽的精神生态失衡主要源于父权制和种族歧视等一系列因素。值得庆幸的是,茜丽最终通过姐妹的关怀、艺术的救赎、信仰的重建以及与大自然的融合等方式完成了精神生态的重构过程。此研究对于呼吁现代人关注精神家园,走出精神困境,重构和谐健康的精神生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2017年,汪曾祺逝世20周年。2020年,汪曾祺诞辰100周年。惯于以整数年为纪念年的当代文学界,自然免不了以各种方式纪念汪曾祺。期刊和出版社掀起了一场重读和重评汪曾祺的热潮:除却《受戒》之后汪曾祺八十年代经典形象,九十年代、四十年代、“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时期汪曾祺的写作样貌也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纵观汪曾祺的研究史,我们发现“伤痕文学时代”汪曾祺的写作成为汪曾祺研究历程中的一个缺口。而填
本文旨在厘清唐宋时期家训概况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唐宋时期家训中的道德观。在其中举出个别家训训主的道德境况,以此来更深入地研究唐宋时的道德风气。最后,分析唐宋家训中的道德观在家训史上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从唐太宗《帝范》作为帝训范本的出现,到袁采《袁氏世范》作为平民规范的出现,唐宋时期家训经历了从帝王、士大夫家训到平民家训的扩展与补充,在道德方面增添和细化了不少内容。其中有勉学家
唐代马总所撰《通历》今存七卷,後人续五卷。今存《通历》内容从晋高祖始,止於隋恭帝;其内容多爲取自《晋书》《南北史》《十六国春秋》等书,并加以删改而成,因此既可以在校勘时将这些史书作爲参考,又可以将《通历》作爲校勘这些史书的参考文献。篇後有虞世南《略论》或史臣论,以论君王贤能与否。虞世南《略论》散佚,今有敦煌本和东洋文库残卷,《通历》所收条目对於《略论》的辑佚和校证有着重要作用。续五卷始於唐高祖,止
《史记解诂》(以下简称《解诂》),近代学者吴国泰着。吴国泰认为诸史之中惟《史记》最古,包罗既富方宏,惟文义奥衍,字多通假,古注三家训释固多善言,然屚意误解亦不免焉。出於“使古人立言之意终不致隐沈而不克彰,世之学者亦得有所因循,俾不致贻扪龠扣盘之讥”的想法,吴氏乃作此书,“为之晦者显之,窒者通之,叚者正之,三家误解者纠之,书中夺讹及前人所不能解者斟补而宣明之”,增补订正了《史记》及三家注中的错讹难解
聘礼作爲五礼宾礼之一,在周代社会较爲盛行,其既关涉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是否和谐顺利,也牵涉到民众生活的安稳与否,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三礼》文献爲中心,结合後代注解及相关史书记载,选取周代聘礼中名物、仪节、遭丧特例等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梳理与考辨。 聘礼名物,聘礼所执圭、璋、璧、琮的功能,决定其是否应当归还。玉瑁是四寸见方之物,首有邪刻,爲天子所执玉器,用来合验诸侯之圭,象征德与
“变礼”即特殊情况下变动之“礼”,且此“礼”指的是正常情况下的礼制。《礼记·曾子问》记録了先秦时期孔子与弟子关於变礼情况的问答之辞,所论变礼多涉先秦丧葬礼制。据《仪礼》,先秦丧礼制度分丧服规定、丧礼仪节两部分。其中,丧服分五个等级,涉及先秦士及其以上阶层。丧礼仪节则异於丧服所涉阶层,由於《仪礼》只完整説明士阶层丧礼仪式,无法爲士以上阶层提供确切的丧礼仪式依据。故本文以有着全面记载的士丧礼爲中心,旁
《史记》评点,是明人《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评点本数量多,内容丰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凌稚隆的《史记评林》收罗广博,是评点《史记》的集大成之作。在《史记评林》後,又出现了很多评点类的着作,《史记测议》就是其中之一。 《史记测议》,明代学者徐孚远、陈子龙合着。因卷首题“陈卧子先生测议史记”,《四库简明目録》称其爲“陈卧子本”。全书共130卷,以凌稚隆《史记评林》爲底本,多删节三家注,
《史记》一书大量徵引了《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及《论语》等儒家经典作爲述史材料,《史记》三家注较爲完整地保存了"十三经"相关古注.郑玄作爲东汉经学的集大成者,号称"遍注羣经",故《史记》三家注保存了大量的郑玄经注的文献材料,其徵引详实、网罗赅备,极具文献价值.《史记》三家注引郑玄注凡604条,其中裴駰《史记集解》徵引郑玄注就有527条,是《史记集解》引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研究
《後汉书》是南朝宋范晔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作为“前四史”之一,对我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後汉书》,该本校勘审慎精密,可谓目前最优秀的点校本。然点校工程巨大且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该本在标点方面存在前後标点不一致、注文非引原文而用引号等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於对李贤作注引书时的多种体例未能加以区分,对於李贤注所引要籍内容未能与原文细致比对,从而误将李贤自注之辞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