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脑区相关代谢物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研究大脑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前扣带回相关代谢物含量变化,进而探讨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可能疗效机制。
  方法
  1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将符合标准的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试验组行调神开窍针刺法结合口服安慰剂治疗,对照组行肢体穴位常规针刺结合口服氟西汀治疗;两组针刺治疗均3次/周,口服安慰剂或氟西汀20mg·qd,共治疗12周。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完成HAMD、BI和NIHSS量表测评,观察调神开窍针刺法对PS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相关代谢物影响的研究
  采用单体素1H-MRS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大脑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前扣带回区的生化代谢产物Cho、NAA、mI、Glx与cr比值含量进行分析,探讨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的可能疗效机制。
  结果
  1调神开窍针刺法对PSD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抑郁病程、抑郁程度;HAMD、BI和NIHSS量表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2)HAMD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的比较:第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疗效相当。
  (3)HAMD量表评分比较:第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均较基线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4)治疗后疾病程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抑郁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BI量表评分比较:第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均较基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6)NIHSS量表评分比较:第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均较基线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调神开窍针刺法对PSD患者脑区代谢物含量影响的研究
  (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脑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和额叶前扣带回区Cho/cr、NAA/cr、mI/cr及Glx/cr采用1H-MRS检测值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2)治疗前后Cho/cr比值情况:第12周后,对照组Cho/cr比值均较试验组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额叶背外侧试验组和对照组Cho/cr比值较基线有所升高,双侧前扣带回试验组和对照组Cho/cr比值较基线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前额叶背外侧试验组与对照组Cho/cr较基线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疗法均能降低右前额叶背外侧Cho含量。
  (3)治疗前后NAA/cr比值情况:第12周后,试验组NAA/cr比值均较对照组高,左前额叶背外侧、双侧前扣带回NAA/cr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前额叶背外侧NAA/cr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值分别为1.53(1.38,1.66),1.39(1.28,1.48),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提高右前额叶背外侧NAA的含量;双侧额叶背外侧试验组和对照组、左扣带回试验组NAA/cr比值均较基线有所升高,右扣带回试验组和对照组、左扣带回对照组NAA/cr比值较基线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前后mI/cr比值情况:第12周后,试验组mI/cr比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额叶背外侧试验组、左扣带回对照组mI/cr比值较基线有所升高,右额叶背外侧试验组和对照组、左额叶背外侧对照组和左扣带回试验组mI/cr比值较基线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前后Glx/cr比值情况:第12周后,右额叶背外侧、双侧前扣带回试验组Glx/cr比值均较对照组低,左额叶背外侧试验组Glx/cr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背外侧试验组和对照组、双侧前扣带回对照组Glx/cr比值较基线有所降低,双侧前扣带回试验组Glx/cr比值均较基线有所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临床疗效肯定。
  2.调神开窍针刺法与氟西汀治疗PSD疗效相当,均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的可能疗效机制是:通过降低右前额叶背外侧区Cho含量、提高脑内右前额叶背外侧区NAA含量,改善神经元功能,提高神经胶质细胞功能,从而产生抗抑郁之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挖掘苏明副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DC)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其组方规律,探讨导师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理念,以期拓宽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思路,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诊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研究方法: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3月~2018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科苏明副主任门诊的糖尿病心脏
学位
目的:  通过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养血柔肝针法对改善肝郁脾虚型CFS疲劳状态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上CF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CFS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隔日1次,每周3次,6天为
目的:  1.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分布特点及生存预后分析。  2.分析蜂窝状影像特点的ILD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推断基本病机,为临床提出基本治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3.探讨益气消瘀中药干预对蜂窝状影像改变的IL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性分析中药干预下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为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症状乃至生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7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腰痛易发人群的易发因素、干预方法等进行专家调研分析,并通过临床调查检验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等,最终形成中医治未病-慢性腰痛易发人群的专家共识,从而为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慢性腰痛易发人群的行业标准及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根据ZYYXH/T-2008、GB15994-15995、GB-T13016-2009、GB-T-1.1-
学位
目的:  湿疹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过敏性炎症性为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急性发作时瘙痒剧烈,重者影响睡眠。急性湿疹未能及时诊治,或者处理失当,长期不愈,转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缠绵难愈,剧烈的瘙痒及皮损,影响个人形象,长期将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具有慢性湿疹疾病的患者,通过比较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前后对比,评价针刺联合
目的:  通过观察评价五磨饮子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有效性,探讨该方对功能性便秘(气滞型)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临床上运用五磨饮子治疗功能性便秘(气滞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FunctionalConstipation,FC)73例,且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滞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
学位
目的:  比较HR-HPV合并BV感染的患者与体检健康的女性中医体质的差异性,探讨HR-HPV合并BV感染的易感体质及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女性阴道局部TNF-α、IL-4、TNF-α/IL-4的差异,分析HR-HPV合并BV感染患者阴道局部Th1/Th2失衡的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学位
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新型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与此同时,抗肿瘤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又在另外一些方面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为了缓解不良反应,有时不得不减少甚至停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治疗效果。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减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抗肿瘤治疗。  手足综合征(Hand-footsyndrome,HFS)
目的:1.评价清热化痰汤对于临床考虑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临床疗效;2.评价在真实世界中单纯中药与中药加载抗生素治疗本病的非劣效作用。  方法: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选取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临床考虑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患儿,按是否加用抗生素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仅服用自拟方清热化痰汤治疗,对照组在清热化痰汤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根据指南选取头
目的:观察疏风通络方及其拆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痰阻肺型)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方中风药的作用。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后咳嗽(风痰阻肺证)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含风药组)44例和对照组(去风药组)44例。治疗组给予疏风通络方汤剂(含风药)治疗,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口服,每次150ml;对照组给予疏风通络方去风药汤剂(无风药)治疗,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口服,每次1